第七十一章 欲定鲜卑乱,刘备返天南1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13,168

  车辇行进的速度,其实有些慢。

  这是赵旻故意安排的。

  如此一来,非但能满足许都士民的猎奇心理,而且能给三班劝进之人,留足准备时间。

  除此之外,如此乘车慢行,亦可使兴奋到不能自已的刘备,渐渐重归于冷静。

  在赵旻的全盘谋划之中,刘备虽然无需开口多言,但至少也应该保持住高冷范儿。

  约莫两刻钟后……

  刘备的车辇,终于抵达宫城。

  宫城之内,万事俱备。

  车内的刘备,也早已恢复冷静。

  好戏,即将上演。

  刘备封王之殿,不是设在汉帝刘协所在的长乐宫,更不可能在殿外广场,而是在许都宫城西侧的明堂之中。

  大汉原帝都、东京洛阳宫城中,刘秀开国之后,便已建好明堂、灵台及辟雍。

  但终刘秀一朝,其人都未进行过明堂大礼。

  直至其子汉明帝刘庄之时,永平二年(西历59年)正月辛未,刘庄方才首次主持了明堂礼。

  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坐位堂上,各处其方,黄帝在未,皆如南郊之位。光武帝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卒事,遂升灵台以望云物。

  摘自《后汉书之祭祀志》

  也就是说,汉明帝刘庄,祭祀的是太皥、炎帝、黄帝、少皥、颛顼这五帝。

  兼且,明堂礼礼毕,大赦天下、飨赐王侯、群臣等。

  至汉末,国贼董卓迁都长安,明堂礼便暂废。

  直至赵旻重修许都宫城明堂之后,去岁岁除之时,明堂礼始复。

  但囿于许都宫城之面积、地质条件(再向北乃是湖泊,无法扩建)。

  赵旻只能在许都重修明堂,却无法再修建灵台、辟雍。

  但长安宫城明堂保存尚算完好,而且赵旻已经在长安宫城中,规划重修灵台、辟雍。

  因本次赵旻造势极为成功之故……

  尽管在赵旻造出“火德星君”这个概念之前,先秦两汉尚未有此神祇。

  但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谣言在流传了千百遍之后,往往也会变为真理。

  总而言之……

  如今的大汉人,绝大多数均已相信,刘备就是“火德星君”转世。

  尽管九成九的人,都没搞懂,这“火德星君”到底是神马。

  所以,同样极为迷信的汉帝刘协,认为惟有明堂,方配得上,其人之皇叔刘备“火德星君”之地位。

  如是般,“火德星君”的车辇,便径直停在了明堂门前。

  因此番并非明堂礼,是以,刘协头戴着,汉帝在朝会场合才戴的通天冠、着龙纹玄色深衣。

  伏寿、刘嗣母子二人,端坐于一隅,默默旁观。

  文武官员则仍是一身朝会官服。

  文官戴进贤冠、着玄色深衣,以进贤冠上的梁数来区分秩、序;

  武官则戴鹖冠、着赤色深衣。

  赵旻在车辇内,已为刘备准备了一身文官官服。

  是以,身为中两千石州牧之刘备,着三梁进贤冠、着玄色深衣,在小黄门搀扶之下,缓缓走下车辇,便丝毫不显得突兀。

  刘备快步走进明堂,向端坐于明堂正中的刘协顿首行礼。

  “臣刘玄德,拜见陛下!”

  头戴通天冠的刘协,呵呵一笑、扬起袍袖。

  “皇叔免礼平身!”

  在车辇之内便已恢复冷静的刘备,此刻自衣襟中,取出被其人征服的南洋岛国国书、地图及印玺。

  然后,刘备向刘协说明了,自己为大汉开疆拓土之事。

  刘协听得心花怒放。

  毋庸置疑,刘协百年之后,必将有庙号。

  而且,刘协百年后的庙号,必然将是诸如“高”、“穆”、“宪”等评价较高之庙号。

  关键是,以刘协朝开疆拓土、百姓安居乐业之大功,其人之庙号,几乎不可能被后人褫夺。

  此外,刘协的谥号也不大可能为“孝献皇帝”。

  刘协百年之后,极有可能被追谥为,诸如“孝懿”、“孝靖”、“孝良”这些上等良谥。

  这也算是……

  赵旻对刘协替自己养儿子的补偿。

  刘协正美滋滋地幻想,自己百年之后的庙号、谥号有多美之时……

  刘备双手捧起,得自于那南洋岛国的橐驼纽之玉玺。

  据两汉之制,惟天子、皇后之印玺为螭虎纽,诸侯王(通常是指藩国王)仅可用橐驼纽。

  是以,这方印玺,显然乃是两汉诸侯王之印玺。

  “启禀陛下,此乃前汉南越王遗失之印玺,请陛下过目!”

  刘备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众所周知,前汉之南越王,早在三百多年前,便已被汉武帝撤藩。

  这方印玺,竟然流落在外,长达三百余年?

  赵旻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

  因为,前汉之南越王不是旁人,正是常山赵家的老祖宗。

  如此说来,这方印玺,实则便是,刘邦赐给赵家老祖宗、南越王赵佗的那方国宝?

  我去!这是老子家传之宝啊!

  赵旻瞬间变成了柠檬精。

  万幸赵旻一贯冷静,而且,反应素来极快。

  其人纳头便拜。

  “臣恭喜陛下,为我大汉列祖列宗收回国宝!”

  刘协大喜,当即接过印玺,仔细把玩、观察。

  饱含岁月斑驳的印玺之上,刻有秦篆“南越王之宝”,其形制与前汉诸位皇帝之印玺相似。

  从这印玺的年代感、形制来看,这显然是南越王的印玺无疑。

  更何况,此印玺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

  是以,刘协对此印玺爱不释手。

  “皇叔为我大汉立下如此大功!皇叔不愧为火德星君转世!”

  刘备向刘协顿首行礼。

  “陛下谬赞也,此皆大汉列祖列宗保佑之功,非臣之德。”

  刘备就是刘备,其人事到如今,反而愈发低调谦逊。

  但无论如何,此时此地,天时、地利、人和已兼备。

  于是乎,趁此千载难逢之良机……

  赵旻向宗正刘艾猛使眼色。

  刘艾福至心灵。

  其人大步上前,“扑通”一下拜倒顿首。

  “臣恭喜陛下,南越王之宝由刘玄德寻回,此乃天命所归焉!

  是以,臣以为,刘玄德上感应天人,中对天子有功,下教化万民,理应受封南越王,以辅佐陛下安大汉之天南!”

  这一次,终于不用导演赵旻提醒,一众群演……

  好吧,就是刘氏宗亲,同时上前、向刘协拜倒顿首。

  “请陛下下旨,赐封宗室刘玄德,为南越王!”

  首次劝进,就此丝毫不着痕迹地上演。

  男一号刘备懵了。

  但万幸,其人对此早有预料。

  其人上前两步,向刘协稽首行礼,也就是五体投地的那种大礼。

  “陛下,臣有愧!臣实不敢当也!”

  男二号刘协抚须沉吟道。

  “皇叔请平身!诸位宗亲、皇叔、皇兄、皇弟请平身!朕以为,皇叔之功,可受封南越王之王爵!诸卿以为如何?”

  至此,已无需赵旻这个总导演操心。

  因为剧本,已经正式上演,而且剧情,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刘备站起身后,便再次垂首不语。

  首批劝进之人,在刘艾带领之下,退回各自班列之中。

  杨彪、荀攸二人,同时出列上前,向刘协顿首行礼,并异口同声道。

  “陛下,向者,士威彦任交趾牧之时,日南郡未能收回、民生多艰、征税不力,兼且朝贡之物乏善可陈。

  而今,刘玄德任交趾牧仅两年,交趾刺史部便已旧貌换新颜。

  是故,臣等皆以为,交趾刺史部当封于刘玄德,使刘玄德担起辅佐天子、教化万民之重任!”

  一众三公九卿,以及尚书台、御史台之重臣,同时上前、拜倒顿首。

  “臣等,恭请陛下将交趾刺史部封于刘玄德。”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孔融是东汉著名的清谈客,妄议朝政,被曹操所杀。

  孙权欲杀虞翻时,也曾表示“我杀虞翻,便如曹操杀孔融”。

  可知来敏之祸,影响不小。

  (孙)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吴书虞翻传》

  所不同者,是来敏彼时已经老迈,被诸葛亮称作“年老狂悖”,因此被废黜时间亦有限。

  诸葛亮死后,来敏重新获得启用,避免了廖立的悲惨下场。

  (来)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诸葛亮集》

  可见蜀汉政治囚徒的结局,与个人年龄密切相关。

  廖立、刘封等少壮派,或下狱诛死,或永见废放;

  来敏这种老朽,反而因祸得福。

  东州集团是来自三辅(关中地区)以及荆州(南阳为主)的士人,他们在刘焉麾下一度得势,在刘璋主政时则失宠。

  因此东州人普遍亲近刘备,在蜀汉政权中也占据了较高政治地位。

  在刘备死亡前后,有大量东州人士相继谢幕,令人深思。

  孟达出身扶风(三辅系),是东州集团中比较罕见的分支(东州人中荆州出身者较多)。蜀汉政权中的三辅出身者不多,除了孟达之外,另有法正、射援、马超等人。

  马超属于流寓军阀,并非东州集团成员。射援记载甚少,是东汉故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女婿,年龄已老,归顺刘备未久即死。

  (射)援字文雄,扶风人也……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丞相诸葛亮以援为祭酒,迁从事中郎,卒官。--《三辅决录注》

  法正是孟达的同乡兼好友,但法正恰好死在建安二十五年(220);

  更重要的是,法正与诸葛亮不睦。陈寿对此记载为“诸葛亮与法正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七十二章 欲定鲜卑乱,刘备返天南2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