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终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052,985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建安九年(西历204年)的十月廿一。

  来自幽州、并州的捷报,如雪花一般飞进许都。

  而天下一百零五郡国,以及上千县邑、侯国,皆已知“天降吉兆”、“贤能之士于天南辅佐大汉复兴”等事。

  甚至于,“南斗六星与紫微垣遥相呼应、光耀中天”这异相……

  以及“刘玄德乃火德星君转世,其人应封天南之王辅佐天子,如此,火德之大汉,方可彻底一统”等等传言,早已甚嚣尘上。

  注意:这是谶纬学说盛行、各种谶语极有市场的大汉。

  孙权当然同样听到了这些……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谶语。

  其人对刘备,纵有万般羡慕嫉妒恨,对此亦无可奈何。

  人家刘备,那是天命所归。

  一言蔽之,刘备封王之势,已彻底被赵旻造起来了。

  就在此大背景之下,刘备亲自率领的船队,顺利抵达了广陵郡江都县的大江码头。

  陈登早已在此,恭候故友刘备多时。

  这对互相欣赏、脾性相投的好基友,在江都码头之上,很是畅诉了一番离情,这才引入正题。

  陈登正色道。

  “兄长请尽速赶赴许都,某家主上已恭候兄长多日也。

  兄长无需担忧船队,某家主上已通告沿途官吏,不得对兄长之宝货加以阻拦。”

  赵旻这件事儿,办得颇为漂亮。

  刘备闻此言,心中对赵旻感激不已。

  但刘备委实还不能离去。

  “贤弟,云长、翼德尚未至此,为兄暂不可离去也。”

  陈登笑了起来。

  “兄长不必为此事心忧,弟在江都恭候二位兄长便是。

  而今,兄长之大事,切不可再做拖延。望兄长以大局为主!”

  见刘备仍然颇为踌躇,陈登急了。

  其人厉喝道。

  “兄长如再拖延,焉可于岁除之前就藩?”

  诸葛亮向刘备深深一揖。

  “主公,元龙公所言极是!请主公三思!”

  陈登、诸葛亮说得丝毫没有问题。

  刘备若再拖延下去,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其人怎么可能及时返回其藩国?

  而刘备若不能在年内就藩,在东汉人看来,是不吉利之事。

  于是乎,刘备只好向陈登、诸葛亮躬身作揖。

  “贤弟、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备这便赶赴许都。”

  陈登、诸葛亮二人闻言,同时松了口气。

  前者当即转嗔为喜。

  “兄长,弟已备下快舟、及操舟之老手,请兄长尽速赶赴许都!”

  刘备不再废话,向陈登表达谢意之后,便与诸葛亮匆匆离去。

  陈登将赵旻亲自签发的公文递于陈到。

  “叔至,你携此公文、继续赶赴大散关。沿途如有人检查货物,你出示此公文即可。”

  陈到谢过陈登之后,便同样告辞、登船而去。

  陈登继续在江都码头,等待关羽、张飞不提。

  同一时间,许都宫城之内。

  伏寿翻阅着并州、幽州方面发来的一封封捷报,芳心大悦。

  佳人翻阅半晌之后,这才想起,爱郎仍在等待自己。

  于是佳人俏脸一红。

  “有劳太子太傅久候。”

  赵旻躬身行礼。

  “臣不敢当!”

  伏寿挥挥袍袖,制止了爱郎的官方套辞。

  “太子太傅,如此一来,鲜卑人便不复生乱邪?”

  赵旻肃然道。

  “禀皇后,鲜卑之叛,决非其民族全体之意志,乃为一二凶酋之野心耳。

  故名将镇边,但定逆谋之凶酋,决不妄灾及无辜,而鲜卑感之乃愈深。

  再加之以互市、安民、迁民之善策,则鲜卑将不复为患焉!此理,南匈奴亦然!”

  伏寿听得连连颔首。

  然后……

  伏寿看向,正在一旁思索的小刘嗣。

  “阿嗣,太子太傅之言,你可听之?”

  小刘嗣站起身,走到自己亲爹身前,向其人深施一礼。

  “大人之论一针见血,孩儿谨受教也。”

  赵旻忙不迭扶起亲儿子。

  “太子言重矣!南匈奴、鲜卑、氐、羌及西域等诸民族胡人,实皆为我大汉之子民。

  太子今后,当对此诸民族一视同仁,方可使大汉重归于振兴!”

  刘嗣再次行礼,赵旻再次扶起其人。

  伏寿见父子二人相处如此融洽,芳心更加大悦。

  “太子太傅辅国有功,午时赐宴!”

  赵旻闻言,忍不住暗暗揉了揉,自己那略显酸痛的老腰。

  ……

  陈登为刘备等一行人所备之舟,确实极快。

  加之陈登经过这几年之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将中渎水疏浚、导改完毕,使中渎水、淮水、泗水结为一体,兼且水量日丰,是以……

  在日夜兼程之下,仅仅旬日不到,或者准确来说,是在五日之后的十月廿六上午。

  刘备、诸葛亮及其亲卫,便顺利抵达了许都。

  赵旻率卫府臣属、关键人物太史令王立,与刘备麾下糜竺等四人,一同出城相迎。

  刘备此时,对赵旻是发自肺腑地由衷感激。

  其人心知肚明,若非赵旻,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封王……

  当然了,僭越称王除外。

  但那绝对是,迫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刘备正要当众向赵旻表达感激之情……

  却被后者以眼神制止。

  然后,后者此刻宛若一个神棍。

  “玄德公乃火德星君转世,是以,在大汉天南,玄德公为大汉治理、教化一方,又为大汉开疆拓土,此皆为天意也!”

  刘备登时恍然大悟。

  其人正待开口自谦,却被诸葛亮抢了先。

  只见,诸葛亮此时同样化身为神棍。

  其人向刘备深施一礼。

  “亮恭迎火德星君归位!”

  刘备登时……

  被这两个神棍整不会了。

  这……我应如何接口?

  赵旻向刘备猛使眼色。

  后者秒懂。

  哦,我无需开口、端起架子即可。

  于是乎,头戴刘氏冠、身着赤色蜀锦袍的刘备,便昂然而立,不说一语。

  早已背好台词儿的糜竺等四人,适时登场。

  四人一唱三和,当众表演起了群口相声。

  当然了,其内容尽是宣扬刘备“火德星君转世”之辞。

  这套台词儿,当然是出自于太史令王立之手。

  人家毕竟是专业的。

  由是故,这套台词儿,唬得许都士民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便轮到太史令王立发挥。

  “众所周知,大汉太祖高皇帝乃赤帝之化身,太祖高皇帝斩白帝、以火德立大汉之基业,迄今已四百年而有余也!

  而今,朱雀七宿与紫微垣遥相呼应,光耀中天,此乃火德星君归位、大汉振兴之吉兆也!

  刘玄德乃大汉宗室、太祖高皇帝之后裔,火德星君转世之体,此乃天命所归、太祖高皇帝庇佑之功也!

  是故,某等,恭迎火德星君归位!请火德星君辅佐天子、振兴我大汉!”

  赵旻提前准备好的、已苦等太史令王立这句台词儿的一众群演,闻言振臂高呼、然后轰然跪倒。

  “请火德星君辅佐天子、振兴我大汉!”

  这番阵仗,使刘备血压飙升、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急剧分泌……

  简言之,其人被赵旻震惊到兴奋至极。

  啊这……

  我那五百万匹绢,丝毫不冤!

  丝毫不冤!

  赵旻见刘备兴奋到手足无措、不能自已,心中偷笑起来。

  这就震惊了?

  呵呵,好戏还在后头呢!

  这时……

  大长秋赵慎闪亮登场。

  其人身后,是藩国王规格的车辇。

  “陛下有旨,请皇叔玄德公入宫觐见!”

  刘备这才如梦初醒般,在诸葛亮、糜竺等五名臣属搀扶之下,上了那藩国王专属的车辇。

  刘备此刻,只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云端。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关羽主簿廖化,也曾一度降吴,之后重归刘备,“先主大悦”。推此而论,廖立绝非“事君无忠孝之心”。

  (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蜀书宗预传-附传》

  同时,廖立又是奉守刘备梓宫(帝王棺椁)的重臣之一,此条史料来自诸葛亮,可知廖立极受刘备信重。

  (廖立)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于梓宫之侧。--《诸葛亮集》

  廖立被废前夜,曾上疏攻击向朗、马良、马谡、郭攸之等人,这些人又都是诸葛亮的心腹。

  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向)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即郭攸之),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蜀书廖立传》

  由此观之,廖立被废的真实原因,不言自明。

  说一句打压异己,毫不为过。

  来敏是义阳新野人,东汉名臣来歙之后。

  来敏被废的原因与廖立相似,也是因为“臧否人物,议论时政”。诸葛亮称“来敏乱群”,按《宋书》记载,“来敏之过,过于孔融”。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诸葛亮集》

  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宋书王微传》

  孔融是东汉著名的清谈客,妄议朝政,被曹操所杀。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七十一章 欲定鲜卑乱,刘备返天南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