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西域风云动,各国陆续惊5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344,238

  关张二人一路势如破竹,会稽郡眼看已唾手可得。

  那么…

  诸葛亮如今在何处?其人又在忙些什么呢?

  答案是:诸葛亮匆匆赶路半个多月后,此时已赶赴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即如今的广西梧州。

  交趾刺史部的苍梧郡,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广西东部,其地与荆州刺史部的桂阳郡(衡阳南部、郴州、韶关及桂林)紧紧相连。

  诸葛亮赶到广信县的目的不言而喻。

  在赵旻有了长期稳定的甘蔗供应链后,原本被赵旻软禁在许都的苍梧太守吴巨便没用了…

  尽管这话不好听。

  所以,赵旻想到了…

  当年与吴巨的胞兄、吴硕吴子兰一同名列衣带诏名单之上的刘备。

  于是乎,赵旻卖给刘备一个顺水人情:

  去年腊月趁刘琰出使、朝贡天子之时,赵旻将整整被软禁一年之久的吴巨释放、并交给了刘备的使团。

  以是故,诸葛亮有了施展计谋的可能。

  如不明内情,诸君恐怕会认为,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应该设在苍梧郡郡治广信县,或者设在交趾郡郡治龙编县(如今越南河内西北部)…

  然而,真相是:

  交趾刺史部位于荆州桂阳郡郡治郴县!

  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目前交趾刺史部情况如下:

  交趾刺史部中,以“士燮”为代表的土著豪强家族,兄弟四人“并为郡守”。

  其中大哥士燮以“绥南中郎将”身份“都督交州七郡”,其余三兄弟,士武牧守南海郡、士壹牧守合浦郡、士黄牧守交趾郡南侧的九真郡。

  呵呵,恐怖不恐怖?

  领土范围为两广以及越南大部的交趾刺史部,实际就是自成一国,士燮实际上就是交趾的土皇帝。

  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摘自《吴书四之士燮传》

  亏那些小学生们还夸士燮忠义无双…

  交趾土皇帝士燮如果忠义无双,那么赵旻这个蔫坏儿的苟哥,简直就是匡扶汉室、一心为公、不求任何回报、远离低级趣味的天降圣人!

  咳咳,言归正传。

  所以,天降圣人赵旻,又岂能坐视忠义无双的士燮家族,实际割据交趾如此沃土?

  尽管士燮家族、甚至当今天下人皆不知,交趾刺史部实际上是农产品的重要产区。

  两汉时代,经济重心在黄河以北,颖川、南阳及陈留等中原腹地,交趾属于极度不发达地区。

  两汉统治者对交趾的治理方式以“羁縻安抚”为主。

  朝廷对砗磲、玳瑁、珍珠、翡翠、犀牛角、象牙等土特产有较强的需求。

  这与蜀汉“镇抚南中”(今云贵地区及缅甸东北)并征收盐铁、生漆相似。

  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

  摘自《吴书四之士燮传》

  这些货物,若运到西域,那利润和贸易顺差…

  交趾之巨大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早在前年年底,赵旻这个苟哥就已经开始了他那暗戳戳的布局。

  刘备不过是赵旻借来的一把利刃罢了。

  所以,诸葛亮与吴巨跑到苍梧郡,意欲何为?

  答案呼之欲出。

  历史上吴巨怎么死的?

  《三国志》虽未明言,但陈寿的草蛇灰线笔法已经表明,吴巨是被步骘诱杀。

  《交广春秋》直接说明,吴巨就是被步骘所杀。

  建安十六年(西历211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五千……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

  摘自《交广春秋》

  如今既然刘备提前九年攻略交趾,那么其人必然不会像九年后的孙权那般阴狠毒辣。

  但话说回来,吴巨如今的身份绝对值得商榷。

  是以,甫一抵达苍梧郡郡治广信县,诸葛亮便要求吴巨召集苍梧郡士族豪强议事。

  吴巨虽远离苍梧郡整整一年,但这厮…

  说是近墨者黑也好,耳濡目染也罢,总之,在吴巨借卫将军赵旻威名之下,苍梧郡反而比之前更加稳定团结。

  当然了,这也与赵旻大批量采购甘蔗,使苍梧郡士族豪强们大发横财、就连奴客们都因此脱贫有很大关系…

  归根结底,苟哥为方便压价、加大订单量,借的是吴巨的名义。

  是以,当吴巨遣僚属召集士族豪强前来议事时,短短半个时辰不到,广信城内外的士族豪强,便尽皆至此…

  他们还都为“财神爷”吴巨备下了厚礼。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看得暗暗心惊,吴巨更是目瞪口呆。

  诸葛亮只见,一众苍梧郡士族豪强,说着苍梧郡那难以听懂的方言,纷纷向吴巨躬身作揖。

  诸葛亮听不懂,吴巨却听得分明。

  “有劳吴府君亲自赴许都坐镇,使老夫去岁颇有所获,老夫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呐!”

  “吴府君大恩大德,某等皆铭感五内,吴府君请受某等一礼!”

  “不知府君何时再抵许都?老夫尚有新货,欲敬献于卫将军。”

  …

  于是乎,吴巨悲哀地发现,这些苍梧郡的士族豪强,敬的不是自己,而是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卫将军赵旻。

  啊这…

  这与赵旻实际掌控苍梧郡有何区别?

  赵旻还不用派兵派人、劳心费力去管理。

  吴巨赫然发觉:

  赵旻通过工坊、货殖,已经将交趾与中原绑到了一起。

  反观诸葛亮向刘备献上的定交趾之策…

  简直就是个笑话!

  他们定来定去,最终便宜的不还是卫将军?

  更何况…吴巨在苍梧郡任职之时,这些士族豪强何曾对吴巨如此谦卑感激?

  因此,尽管苍梧太守衙署内其乐融融、气氛欢乐又和谐,可吴巨还是尴尬到直想用脚趾头抠地板。

  其人甚至感觉,自己脸上仿佛在火辣辣得疼。

  于是乎,无奈之下,吴巨只好忍着宛若被打脸一般的伤痛,将计划好的议事变成了一场答谢会。

  吴巨含笑作揖还礼。

  “诸君不必多礼,此皆某分内之事也,卫将军今已再赴西域,待卫将军凯旋,必将有大量订单,请诸君拭目以待。”

  苍梧郡一众士族豪强,心中更加欢喜,是以…

  这场“答谢会”气氛更加欢乐祥和。

  也因此,诸葛亮打算好的初次登场舌战群儒,就此…砸锅。

  吴巨笑容满面,心中却在淌血。

  其人一边应付着苍梧士民的感谢,一边默默感慨:

  卫将军神机妙算,实乃天人也!

  赵旻骑着他那匹外观低调到令人发指的大宛良驹,正在仰望修葺一新的阳关城墙,突然…

  他打了个喷嚏。

  赵旻下意识地转头看去,见卞夫人正扬起螓首欣赏落日下的阳关,俏脸上满是震惊与沉醉之色,心中登时得意洋洋…

  男人们,不管是已婚还是未婚,在看到心上人欣赏自己杰作之时,总会虚荣心爆棚。

  于是苟哥贱兮兮地骑马缓步行到佳人身畔,低声炫耀道。

  “阿妤以为如何?”

  苟哥就差说:乖老婆,你快夸夸我!

  卞夫人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美眸中满是崇拜,凝视着爱郎柔声道。

  “夫君真乃天下无双之豪杰!妾爱煞夫君!”

  这就是苟哥爱他的宝贝阿妤的原因。

  苟哥心中极为满足,嘴上却格外谦虚。

  “阿妤谬赞矣!此皆卫府众豪杰之功也。”

  卞夫人嫣然一笑,话题顺势一转。

  “夫君当真可于两月内定西域?若不能,夫君又当如何?”

  在雄性激素刺激之下,素来冷静理性的苟哥终于冲动了一次。

  【作者题外话】:赵冉手下的商队,在这一年之中,早已将苍梧郡至许都沿途的商路打通。

  赵冉甚至早已将车马行、细作以及资本…当然,这时代叫本钱渗透入南海、合浦、交趾三郡。

  所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就是东汉版“资本的力量”。

  刘备占据交趾刺史部又如何?

  后世,漂亮国真正的主人是谁?

  所以,诸葛亮想跟赵旻斗?

  至少在货殖、经营、乃至经济上,诸葛亮还差得远呐!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吴子兰和吴子卿。

  建安四年(199)的“衣带诏”事件人所共知。

  尽管西方大老爷的狗腿子、某某天教授不承认。

  衣带诏,即由国舅董承谋划,左将军刘备、偏将军王服、议郎吴硕等人参与的、对抗曹操的行动。

  由于衣带诏参与人员几乎被一网打尽,除领兵在外的刘备幸免一死,其余人等皆遭夷灭,故具体信息散佚颇多。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人员中有“将军吴子兰”,又有“议郎吴硕”。

  但吴子兰之名失考,吴硕之字亦失考。

  以致有部分观点认为“吴硕”即“吴子兰”。

  但吴子兰的头衔是“将军”,而吴硕的头衔则是“议郎”。

  一个是军官,一个是郎官兼言官,“同为一人”的可能性不高。

  (刘备)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蜀书二先主传》

  (董)承更与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结谋。--《后汉书董卓传》

  同时代与曹操相交好者,又有“吴子卿”。问题是吴子卿之名、亦失考。

  最近在撰写交州系列,发现与刘备有旧交的苍梧太守吴巨,其字失考。

  不难看出“吴巨”与“吴硕”的名讳,存在逻辑关联,皆有“大”之含义。

  而吴巨的“武夫轻悍”评价,又与“失其名”的将军吴子兰十分契合。

  因此,云某大胆推测:

  吴巨即吴子兰,吴硕即吴子卿。

  二人存在血缘关联,彼时共仕汉廷。并卷入“衣带诏事件”(199-200)。

  吴巨随刘备出征袁术,幸免一死;而吴硕则滞留许县,事泄被杀。

  吴巨与吴硕,从名与字的角度看,大概率存在血缘关系。

  “巨”与“硕”的含义关联,一目了然,不必多言。比较符合彼时的命名方式。

  两汉时代,同辈兄弟冠名,其含义关联主要体现在“表字”上,但偶尔也会体现在“名”上。

  比如曹操之弟,名“曹德”,皆表德行操守;

  刘琦之弟名琮,刘瑁之弟名璋,皆表美玉。

  (陶)谦兵至,杀太祖弟(曹)德于门中。--《世语》

  吴巨与吴硕,单从“名”上看,为从兄弟(堂亲)、同父兄弟、乃至同产兄弟(即同母兄弟)的可能性很高。

  从“将军吴子兰”的称谓上,不难看出其对应“武夫轻悍”的吴巨。

  (吴)巨武夫轻悍,不为(赖)恭服所取。--《吴书八薛综传》

  而少与袁绍、许攸、张邈等人交好的“奔走之友”吴子卿,则对应“议郎吴硕”。

  (袁绍)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孚)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子兰、子卿的表字,亦有关联。兰指芳草,可引申为君子。

  卿指“公之下、大夫之上”的爵位,亦有敬称之义。

  兰卿兰卿,常作连用。比如刘备诛杀“益州后部司马”(与郡守平级)张裕时,便直呼“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而魏明帝养子、齐王曹芳,其表字干脆就直接是“兰卿”。

  齐王讳芳,字兰卿。--《魏书四齐王本纪》

  综上所述,吴子兰、吴子卿、吴巨、吴硕四个称谓间、极大概率存在含义勾连,甚至干脆就是亲生兄弟。

  从目前的材料上看,吴巨对应吴子兰,吴硕对应吴子卿,大抵符合逻辑。

  虽然同为“衣带诏行动”的参与者,二吴的下场与记载却差天共地。

  (1)吴巨

  吴巨的下落比较清晰。虽然吴巨本人无传,不过事迹零散分布在《江表传》、《吴书步骘传》、《吴书士燮传》以及《交广春秋》等材料中。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阅读我之前撰写的“苍梧血暮”一文,对吴巨事迹有详述。

  吴巨是少数逃离许县的人物之一,未知是跟随刘备东征袁术(199)、还是东窗事发时侥幸逃脱(200)。

  从《后汉书董卓传-附传》的记载中,可以清晰看到,衣带诏事发时(200),被诛杀者有董承、王服、种辑与吴硕四人。偏偏吴子兰(吴巨)不在其中,可知确实幸存。

  事泄,(董)承、(王)服、(种)辑、(吴)硕皆为操所诛。--《后汉书董卓传》

  从吴巨与刘备的关系来看,二人私交甚笃。在当阳惨败(208)之后、鲁肃结盟之前,刘备的计划是“南奔苍梧、投奔吴巨”。

  (肃)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欲往投之。”--《江表传》

  注意:吴臣即吴巨。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六十二章 西域风云动,各国陆续惊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