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13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23,087

  简而言之,在鲁肃的治下,州、郡、县、乡,甚至是里,朝廷的威严已经被重新确立起来。

  而且连坐制虽不似暴秦时那般严苛,但对于升斗小民而言,惩罚不可谓不小。

  似天杀的汉灵帝时期,酒泉郡赵娥所受之冤屈,在如今的凉州,恐怕已不可能再出现。

  赵娥是酒泉壮士庞淯生母。

  史书中未留下其人名讳。

  据诸材料记载,一般称“庞娥”或“娥亲”,冠其夫姓。

  此处姑且用其本姓赵氏。

  赵娥生父赵安,被同县豪强李寿所杀。

  赵娥三位兄长欲报仇,亦遭杀害。

  赵娥立志复仇,苦练刀法。白日袖剑,截李寿车马,一剑刺伤李寿。

  李寿滚落路边沟壑。

  (庞)淯母娥(即赵娥)自伤父雠不报,乃帏车袖剑,白日刺寿於都亭前。

  摘自《魏书之卷十八》

  赵娥取李寿佩刀,左手抵其额头,右手错其脖颈,斩其首级,徒步赴县衙求死。

  其人巾帼不让须眉,磊落如此。

  娥亲因前、欲取寿所佩刀杀寿。挺身奋手,左抵其额,右桩其喉,反覆盘旋,应手而倒。遂拔其刀以截寿头。

  摘自《列女传》

  武松斗杀西门庆,是文学演绎;

  而赵娥白日袖剑,抽刀断首,却是著录史册之壮举。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东汉朝廷在民间,已然威信扫地。

  赵娥父兄,一门四口,被仇家李寿灭门。可谓奇耻大辱,弥天血仇。

  赵娥想到了什么?

  赵娥第一个念头,竟然不是报官,而是自己苦练刀法,凭一介女流身份去复仇。

  这让人想起什么?

  这不就是《水浒传》中武松斗杀西门庆之事?

  武松亡命杀人之前,难道没试过走法律途径吗?

  他当然有试过。

  他收敛了武大郎的遗骨,找了街坊邻里的证人,带好人证物证,找县太爷申冤。

  结果呢?

  一无所获!

  县太爷早被西门庆喂得脑满肠肥,才懒得搭理一个卖炊饼的龌龊汉子,和一个如鹰犬般替自己押运赃款的小小都头。

  官方途径走不通,武松才想到舍命行凶。

  而且,武松还是白日当街刺杀西门庆,这明显是对官方不作为的发泄。

  赵娥白日刺杀李寿,一如武松。

  难道赵娥没想过报官吗?

  她当然想过。

  其生父赵安被杀时,定然报过官。

  有用么?

  屁用都没有!

  赵娥报官换来的,是赵氏三兄弟一并被仇家所杀。

  娥亲有男弟三人,皆欲报仇。(李)寿深以为备。会遭灾疫,三人皆死。

  摘自《列女传》

  灾疫而死,纯属扯淡!

  这是春秋笔法。

  史料上下文记载得很清楚,李寿大宴宾客以庆贺赵氏兄弟之死。

  赵娥还有再报官么?

  史书没有记载。

  不过最终,赵娥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她解决了东汉朝廷无力替自己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绝对暴力趟平一切。

  赵娥成功了。

  但赵娥的成功,恰恰反映了东汉朝廷的失败。

  因为,这是朝廷秩序、公信力的崩塌。

  当一个朝廷,被百姓普遍轻视、忽视乃至无视时;

  当百姓更习惯于用自己的原始手段、越过官方途径解决问题时……

  这就充分说明:

  天杀的汉灵帝时期,东汉朝廷在民间建立的秩序及公信力,一如那天杀的宋徽宗时期一般,趋近崩坏!

  但如今,鲁肃解决了这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或者准确来说,是通过满宠、鲁肃这两任凉州牧的努力,凉州终于重新建立起了其本应有的秩序。

  至此,赵家三人终于放下心来。

  但赵旻心中却再次犯起嘀咕:

  庞统如今仍需历练,其人可否如鲁肃一般,能镇住整个凉州的秩序呢?

  如今的凉州已今非昔比,丝绸之路日益繁荣,营商环境犹为关键!

  然而……

  赵旻并未多做犹豫。

  无论如何,老子先试一试再说!

  赵旻不信,能被刘备所看重、并且重用的庞统,能力会比不上鲁肃。

  赵旻相信刘备的眼光!

  打定主意之后,赵旻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鲁肃……

  赵旻确实没把休屠王当外人。

  鲁肃闻言并未迟疑。

  “主公,士元之能,犹在肃之上,其人坐镇大散关略显大材小用。而今凉州百废待兴,正需士元这等高士坐镇治理。然则……

  主公可否坦言相告,此番肃随主公回京之后,究竟有何重任?”

  赵旻见鲁肃态度真诚、语气恳切,心知其人句句发自肺腑,庞统确实可胜任凉州牧之职。

  然后……

  赵旻想起正月初四那日,原徐州海贼、今广陵郡都尉薛州携礼品急匆匆而来……

  薛州在见到自己之后,言辞同样颇为恳切。

  其人迫切希望,能在广陵郡盐渎县(汉末位于东海之滨)出海口附近、其人的码头旁新建一座造船厂。

  其实,赵旻早有此意。

  是以,在薛州啰里吧嗦向赵旻陈述一通之后,赵旻便回以两个字:

  可也。

  然后……

  薛州向赵旻讨来图纸、并问明几道关键性工序的具体做法之后,便欢天喜地、同时又迫不及待地匆匆离去。

  如今,赵旻在庞统、鲁肃,乃至于休屠王身上,先后发现了类似于薛州申请建立造船厂时,曾出现过的那种特质。

  那通常被称为:

  赤子之心!

  由是故,赵旻可以放心离去、先灭了这时代曾不可一世的中亚三国。

  当然了,在此之前,赵旻还需要回答鲁肃提出的问题。

  “子敬有所不知,刘玄德已向我归还豫章郡、桂阳郡,而此二郡皆与扬州会稽郡接壤。

  子敬此番随我回京之后,先与刘玄德之臣属办理交接,其后便可赶赴桂阳郡治所郴城,稳定此二郡之余,再设法安抚会稽郡之山越人。”

  鲁肃、休屠王皆为睿智之士,是以,二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瞬间便领悟了赵旻的意图。

  鲁肃颔首行礼。

  “主公放心,肃已明主公之意。”

  休屠王则哈哈大笑着向赵旻行礼。

  “恭喜阿旻,大汉即将大一统,可喜可贺也!”

  这时,赵旻方才向二人道明自己的来意。

  “休屠王、子敬二位兄长,旻此来,乃为彻底根除商路之隐患。”

  赵旻将中亚三国的大致情况,简要告知了二人。

  休屠王、鲁肃闻言,紧紧蹙起眉头。

  赵旻继续道。

  “为此,归远侯、乌孙王子已先旻一步,赶赴西域都护府,与伯宁商议一应细节。

  旻计划于十日之内抵达西域都护府,准备妥当之后,发动雷霆攻势,一举攻灭此三国!”

  休屠王悚然一惊。

  “阿旻,西域都护府此去四千余里,你十日便可至?”

  根据敦煌郡悬泉置出土的,汉元帝刘奭永光五年的《失亡传信册》记载……

  在汉昭帝、汉宣帝期间,好吧,也就是“昭宣之治”时,长安城之军令、政令等诏令,抵达敦煌郡边塞,大约需一个半月。

  而长安城至敦煌郡边塞,大约为四千里左右。

  传递诏令之驿骑,受制于诏令之时限,必然是全速赶路,而且前汉及后汉路况相仿。

  此正所谓:一骑过一骑,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即便如此,全速赶路之驿骑,日行亦不过百里而已。

  由此可见,渊哥的行军速度,究竟有多么逆天!

  赵云代赵旻答道。

  “休屠王有所不知,卫府铁骑皆一人三骑,骑兵轮换坐骑而行,是以马力较为充足。”

  有一句话,赵云未说。

  那就是:卫府战马,皆配有马掌、高桥鞍及马镫,因此骑兵赶路较为轻松。

  鲁肃这时站起身来。

  “主公……请众将士休整一日,肃这便为卫府铁骑,备齐一应所需。”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赵云长坂身抱弱子是真,护卫糜夫人是假(赵云护卫的是甘夫人)。

  糜氏大概率死于建安三年(198),至多活不过建安五年(200)。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建安五年,刘备已然41岁,仍然没有子嗣。

  因为与刘宋开国皇帝刘寄奴情况相似,刘备的子嗣,已然被曹操所杀!

  曹刘二人,自此结下难以化解的深仇大恨!

  吴夫人是刘瑁孀妻,年龄极老,甚至可能比刘备都老。

  吴氏有贵人相,刘焉入蜀,使相士寻觅有“皇后之相”的女子,收为儿媳。刘焉四子,彼时唯有三子刘瑁随从身旁。故为瑁娶之。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蜀书四后妃传》

  注意:刘焉原定继承人是刘瑁而非刘璋。彼时璋在长安为质。

  此非重点,不多展开。

  因刘焉在初平二年(191)即大作乘舆(即皇帝专用马车),被荆州刘表弹劾。可知彼时其已有自立之心。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蜀书一刘焉传》

  故吴氏与刘瑁成婚,当在初平二年(191)前后。

  刘备攻陷成都在建安十九年(214),离吴氏初婚已过去二十余年,离丧偶孀居也过去六年。若吴氏与前夫有子嗣,恐怕彼时都已成年。

  注意:刘瑁死于建安十三年(208),其死因大概率是为其弟刘璋所害。

  瑁与备平辈。

  若吴氏初婚时年龄二十余,其实际年龄便与刘备不相上下。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四十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