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3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6:094,289

  赵旻闻言心中一动。

  其人自陈留起兵时收得徐庶至今,便一直与徐庶聚少离多…

  徐庶不但忠诚、勤奋好学,而且是几乎没有短板的五边形战士…徐庶不但精于谋略、政治,而且其人精通兵法,能亲自率兵作战。

  所以赵旻管辖的要害之地必须由徐庶坐镇,赵旻才能放心。

  徐庶唯一的短板,是其人太过刚直,不如满宠圆滑、通达。

  但话说回来,徐庶的武艺甩出满宠十条街、用兵也在满宠之上。

  论在卫府中的地位,汉职为中二千石、九卿之一太仆这一副国级干部的徐庶如今可稳稳排进前八,考虑到徐庶的年龄,其人可谓极受赵旻器重。

  综上,赵旻对徐庶要讲的话充满好奇。

  “元直,有话直说即可,你我之间何必遮遮掩掩?”

  徐庶作揖后,神色郑重道。

  “主公有所不知,孔明今已出山、且投入刘玄德麾下!”

  这番话,庶哥确实已憋了一个多月。

  赵旻悚然一惊…

  诸葛亮水平究竟如何,小学生们或许不知,但读烂《三国志》、《魏略》、《晋书》和《资治通鉴》的赵旻又岂能不知?

  那可是未来上限比荀彧还要略高一筹的“天下奇才”(司马懿评语)!

  “元直,此话当真?”

  徐庶郑重其事地颔首道。

  “庶绝无虚言!孔明之才胜庶十倍,主公不可不防也!”

  赵旻失笑。

  “元直何必自谦,依我看,孔明远不及你。”

  二十年后,诸葛亮或许有可能强于徐庶,但如今的诸葛亮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弱冠青年罢了。

  徐庶再次强调。

  “主公,刘玄德有枭雄之志,关张二将又有猛虎之勇,再得孔明之智,天下何人可制?

  主公若不及早提防,庶恐天下将要三分、甚或刘玄德恐将与主公隔江而治!”

  和荀彧等人一样,徐庶也不清楚孙权有多了得。

  官渡之战后,到三足鼎立这二十年,大汉天下是一群年轻人大展拳脚的舞台。

  赵旻笑着摇头。

  “元直有所不知,孙仲谋之才,犹在伯符兄长之上,兼且其人麾下有一众良将名臣,刘玄德虽了得,亦不可轻易胜之也。

  再者说来,我已令仲德公、儁乂将军助元龙镇守广陵,即便关张二将夺得会稽郡,亦难以再夺吴、丹阳及庐江三郡。

  此外,公明、兴霸二人屯水军于夏口,伯绪坐镇长沙,刘玄德北进不易,其人必先谋夺交趾,其后方才徐徐图谋荆州。”

  徐庶闻言松了口气。

  由此可见,赵旻始终都在提防刘备和孙权,所以刻意布局使这两人互斗不休。

  这简直是废话!

  刘备是历史上的汉昭烈帝,孙权是历史上的孙吴大帝,赵旻就算不提防其他诸侯,也不能不加倍提防这两人。

  如今孙刘互斗,赵旻当然乐见…

  但赵旻也不能不帮孙权…这完全是赵旻看在孙策和大乔面子上。

  赵旻绝对相信,即便自己不出手,孙权也绝对不可能在丢会稽郡后,把大本营吴郡也丢了。

  孙十万虽是戏称,但江东十万带甲又岂是摆设?

  卞夫人忍不住插口道。

  “夫君,元直所言甚是。待西域事了,夫君当尽速班师回朝为善!否则若袁、刘结盟,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旻正欲开口,徐庶便语气坚定道。

  “主公不必忧虑乌孙国,庶甘愿为主公解忧、为大汉尽忠!请主公尽速重设西域都护府、并班师回朝!”

  徐庶将话说到这份上,赵旻只好颔首称是。

  但其人确实极不舍徐庶。

  赵旻长叹一声后,语重心长道。

  “元直须知,近三五年之内,我必再无心力顾及西域,而乌孙国乃苦寒之地,元直万万珍重!”

  徐庶顿首而言。

  “主公放心,庶必珍惜此有用之身,保乌孙、大宛平安无事!”

  赵旻忙不迭扶起徐庶,温言勉励其人几句后,亲自将徐庶送到院外。

  送走侠肝义胆的徐庶后,赵旻不胜唏嘘。

  卞夫人却赞叹不已。

  “夫君,元直有古人遗风,真乃义士也!”

  赵旻心情更加低落。

  他是真不舍得留徐庶在此,但又对此无可奈何。

  他不留下徐庶,难道还要留下西域大都护满宠不成?

  西域都护府的诸多事务,谁来主持?

  与爱郎心有灵犀的卞夫人见爱郎情绪颇为低落,美眸一转、压低声音撒娇。

  “夫君…妾极思夫君之…”

  这就是古代版的“老公我想要…”

  苟哥登时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横抱起佳人便向房内冲去。

  少顷,房内“嗯嗯哦哦”之娇吟,便不绝于耳。

  半个多时辰后,风雨暂止。

  满脸娇羞、香腮犹带着两团红晕的卞夫人蜷缩在爱郎怀中,趁二人余韵未消、你侬我侬时撒娇。

  “夫君…妾不许夫君在至许都前与那胡女亲热…夫君答应妾…妾即便来月事…亦可尽力服侍夫君…”

  说着,卞夫人不胜娇羞地将螓首埋入爱郎怀中…

  佳人之意…不言而喻,是…“咬”和…及…咳咳,都是敏感词,请诸君自行想象。

  卞夫人虽已四旬,但吃起醋来丝毫不逊于少女少妇,为了压制情敌,卞夫人也是拼了。

  赵旻好气又好笑地拍了拍佳人圆润紧致的臀儿。

  “阿妤不必紧张,便是旻将来妻妾成群,又有何人可及你风情之万一,何况阿妤你如此多智,实乃旻不可多得之贤内助也。在旻心中,阿妤最为珍贵、无人可及。”

  赵旻之言,句句发自肺腑…

  赵旻宝贝阿妤的作用,确实无人可及。何况赵旻又不是只爱佳人的相貌。

  他赵旻可是如此浅薄之徒?

  尽管赵旻恨不能马上就与那酷似法兰西玫瑰的胡女亲热…

  要知道,法兰西玫瑰,可是苟哥前世的梦中情人…

  卞夫人大喜之下扬起螓首奉上香吻,佳人香腮上的红晕更加妩媚,宛若一个诱人的红苹果…尽管这时代还没有苹果。

  于是苟哥忍不住扑上了这诱人的红苹果。

  乌孙国诸事既已理清头绪,且如今西域都护府尚未重设,赵旻便不能再耽误下去…

  赵旻在乌孙国,已盘桓了近一个月之久。

  于是,翌日清晨,精神抖擞的赵旻召集卫府众臣属开会讨论下一步计划。

  随着乌孙安定、大宛特使班归归心、康居被赵旻威慑压制,丝绸之路的北道,在三五年内便不会再出大问题。

  那么接下来,赵旻应返回位于乌磊国的西域都护府故地,再折向西一一平定龟兹、姑墨、莎车、疏勒等丝绸之路南道诸国。

  前文已提及,西域诸国间,细作极为活跃。

  是以,待赵旻赶至南道时,国力远不及乌孙的南道诸国,谁还敢不自量力、螳臂当车?

  届时,重设西域都护府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所以,苟哥要商议制订的计划,并非如何征服西域南道诸国,而是如何尽快完成对诸国的访问(威压),以及如何尽速重设西域都护府。

  经过短短一刻钟的讨论之后,卫府很快便达成共识:

  其一,留徐庶、石韬及崔州平在乌孙国,继续推进赵旻的各项部署;

  其二,一月之内,卫府要完成对南道诸国的友好访问(武力威压),其后在五日内抵达西域都护府故地,重设西域都护府。

  其三,两月之内,赵旻将西域都护府的建设图纸设计完毕,并完成放线等测量工作,以及各分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留下一万五千兵卒参建、驻守后返回二关。

  按照这个时间计划安排,赵旻返回姑臧城的时间,将会是…

  【作者题外话】:在三国游戏中,暗耻三国志对三国人物的统率、武力、政治、智力和魅力这五围设定,是公认最科学的设定…

  虽然一点儿都不严谨准确。

  徐庶在暗耻三国志系列中统率84,武力64,政治81,智力93,魅力81,妥妥的一流谋士,而且可以率军出战。

  不过按照历史记载,弃武从文的徐庶,武艺绝对不俗,64点太低了。

  本书中的诸葛亮肯定不如徐庶,因为徐庶守着苟哥这个穿越客。

  西历200-220年之间的大汉,确实是年轻人的舞台。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明帝即位”事在魏黄初七年(226),是年距郭氏“没入宫”已过七年。

  曹叡溺于女色,耽于内宠,史有明载,《杨阜传》、《高堂隆传》对此着墨甚多。

  另按《魏略》,曹叡采择无度,竟至“录夺士女”,乃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都不肯放过,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荒淫若此。

  曹叡既荒淫,那他对女色姿容必有较高要求。

  按此可知黄初七年(226)的郭氏,无疑正值芳华,因此才能获得曹叡的特别宠幸;

  逆推而论,黄初元年(220)的郭氏很可能尚未成年,属于幼年便被罚没入宫。

  按郭氏年龄尚幼,亦不免惩处,可知西平郭氏彼时(220)应该深度卷入凉州叛乱。

  按《魏略纯固传》,“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

  按《魏氏春秋》,西平郭脩“素有业行,著名西州”。

  以郭氏宗族在西州的影响力而论,恐为叛军魁首;

  因此叛乱失败后这一宗族不免于曹魏官方的严厉惩戒。

  西平郭氏因历史问题而被归入逆党,史有明载;

  其重入士流的时间书写亦颇具迷惑性。

  虽然按《明元皇后传》,郭氏的叔父在明帝一朝便得到出仕机会,但这一宗族真正洗脱乱党身份,不会早于齐王时代。

  按《明元皇后传》,郭氏为明帝夫人时,其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从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

  按《续汉书百官志》,骑都尉“本监羽林骑”,后转为陪銮伴驾的清贵冗散,与驸马都尉(两汉为伴驾之散官)、奉车都尉合称“三都尉”;

  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宿卫”,皆属于侍从宫禁的高级将佐。

  (郭后)叔父(郭)立为骑都尉,从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魏书明元皇后传》

  按此,可知郭夫人的近支亲属在明帝一朝已经进入中枢,似乎喻示西平郭氏的政治污点已经得到洗刷,但实际不然。

  证据便是郭氏的叔父、从父虽然已经仕宦宫中,但她的生父郭满,直至明帝死后才得到平反。

  按《明元皇后传》,“齐王即位”后,郭氏以皇太后之尊,追封、追谥其父郭满“为西都定侯”;

  可知终曹叡之世,郭满都未能获得爵位与谥号。

  齐王即位,尊(郭)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追封谥太后父(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立子(郭)建绍其爵。封太后母杜(氏)为郃阳君。--《魏书明元皇后传》

  更有甚者,乃是郭太后在追封生父的同时,“以(郭)立子(郭)建绍其爵”。

  换言之,郭满的亲生儿子、郭太后的同胞兄弟彼时(240)均已不在人世,因此不得不过继郭满之弟郭立的儿子郭建,作为爵位的继承人。

  郭太后之所以在齐王一朝才替生父平反,是因为她在明帝一朝的政治影响力不足。

  郭氏真正荣登后位,已在明帝末年。

  明帝时期,毛皇后长期把持中宫,直至景初元年(237)毛氏因构衅明帝而遭赐死(按《魏书》,毛后之死,亦由郭元后之宠;一如甄夫人与贱人文德皇后故事),郭氏方才发迹。

  景初三年(239)“帝疾困”,郭氏遂被立为皇后。

  (明)帝之幸郭元后也,(毛)后爱宠日弛。景初元年,帝游后园……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赐(毛)后死。--《魏书明悼皇后传》

  (明)帝疾困,遂立(郭氏)为皇后。--《魏书明元皇后传》

  按郭氏在齐王世才替其父追封、追谥,侧面反映出郭满之罪,远甚于郭建、郭芝,因此受到政治贬抑的时间也更长。照此推断,郭满无子可供袭爵,很可能是因为郭满昔日为西平叛军头目,因此子嗣遭到牵连诛杀,女儿郭氏“黄初中,没入宫”应亦源于此。

  另按《魏略》,西平郭宪,“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以族望而论,无疑也是郭后同宗。

  然而这个“名震陇右”的郭宪,在黄初元年(220)“病亡”,却在正始元年(240)才得到朝廷的“追嘉”,前后相距竟有二十年。

  考虑到郭宪生前曾得到过曹操的褒奖,这无疑不合情理,必有隐情。

  郭宪字幼简,西平人,为其郡右姓。建安中为郡功曹,州辟不就,以仁笃为一郡所归……太祖宿闻(郭)宪名,及视条疏,怪不在中,以问逵等,逵具以情对。太祖叹其志义,乃并表列与逵等并赐爵关内侯,由是名震陇右。黄初元年病亡。正始初,国家追嘉其事,复赐其子爵关内侯。--《魏略》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八十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