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终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53,008

  时间回到腊月初二那天的早晨。

  彼时……

  伏完好整以暇地抚须道。

  “对卫将军之所谋,老夫愿闻其详,还请卫将军直言相告!”

  赵旻看向程昱、钟繇、刘艾三人。

  见此三人皆颔首表示愿闻其详,赵旻只好叹了口气,将自己所谋划之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伏完及此三人……

  这件事,还是要从义愤填膺的“湖海豪杰之士”陈登,令其臣属薛州遣部曲假扮海贼、破坏孙权海船之时说起。

  薛州先是令自己的部曲,在吴郡及会稽郡北部的海域往返巡逻。

  结果前文已述:

  孙权对此已有防备,因此其人连一块舢板都没有派出。

  薛州的部曲也因此一无所获。

  于是,心有不甘的薛州亲自出马。

  其人先是暗中遣部曲,将会稽郡山越人迁徙至会稽郡永宁县(即后世浙江温州)、章安县(即后世浙江台州);

  然后……

  返航之时,薛州途径甬东……甬东,因其位于如同甬道一般的杭州湾东部而得名,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

  薛州途径此地之时,赫然发觉,此地非但是吴郡、会稽郡出海必经之路,而且距吴郡、会稽皆不算太远。

  由是故,薛州在向陈登汇报之后,便将其中最大的一座岛屿(即后世的舟山岛)设为自己的临时大本营。

  薛州刚刚率部曲,将此岛整理、并加以修建一番,便接到了由太史慈亲自送来的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

  实则是赵旻所写:

  赵旻已经得知了,孙权的阴谋。

  早在一年前,孙权便分别向,刘备的交趾刺史部治所龙编城、大汉帝都许都,分别安插了细作。

  孙权自以为聪明,却根本不知道,其人所据守的两郡,早已被赵旻渗透成了筛子。

  孙权安插在南越国的细作如何,赵旻当然不得而知。

  但是,孙权安插在许都的细作刚刚露头,就被卞夫人发觉并成功策反,成为了双重间谍。

  以是故,孙权得到的情报,都是由赵旻、卞夫人夫妇联手编撰的“高级情报”。

  可怜孙权自鸣得意,实际上却被赵旻玩弄于股掌之上。

  赵旻对孙权领地中发生的诸多隐秘之事,或许比孙权麾下近臣,还要清楚。

  综上所述,赵旻在寄给太史慈、陈登、薛州三人的密信中,将孙权准备实施的大部分计划,详详细细地告知这三人,便丝毫不足为奇。

  彼时,太史慈见薛州读完密信后,如是道。

  “薛都尉,主公暗中调遣之五万兵马,而今已至广陵郡,正由徐文向率领。

  此外,甘兴霸已在赶来之途中。曹氏昆仲则已暗中率山越人,正悄悄拿下会稽郡乌伤、剡县及诸暨三县。

  事不宜迟,某等当尽速做足一切准备,以完成主公交待之布局。”

  薛州听罢便领命行事……

  所以说,早在初冬十月之时,赵旻便已经开始了布局。

  赵旻的行动力、卫府的做事效率,甚至比阴谋的策划者孙权本人,还要快上许多。

  孙权输得一点儿都不冤。

  此时此刻,甬东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之上……

  太史慈、曹仁及曹纯三人,依靠几乎完全一致的说辞,很快便陆续说服、劝降了被俘的江东八猛将。

  这套说辞的大意如下:

  孙权此前屡次三番倒行逆施,致使江东民怨沸腾、良民被迫背井离乡、逃匿于山林之中,以至于而今江东大片良田无人耕种;

  而今此八将被俘、孙权奇袭南越国之阴谋已成泡影,会稽郡即将成为卫府囊中之物。

  孙权以吴城一城,区区两三万残兵,如何抵抗朝廷十余万精兵?

  遑论天下之大一统,而今已是定局,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应顺势而为,而今不降,更待何时?

  以上,便是通用说辞。

  然后……

  却是三人各个击破,以不同官职、不同出路来分别利诱这八人的不同说辞。

  在这江东八将中,程普、韩当、黄盖三老属于一个小团体,他们都是孙坚的旧部;

  蒋钦、周泰属于一个小团体,他们是九江郡同乡;

  凌操、朱桓属于一个小团体,他们都是江东本土士人;

  豫州汝南人吕蒙自成一体,他虽然也属于淮泗集团,但其人的政治立场颇为保守。

  或者更准确来说,是孙权麾下的汝南士人,政治立场保守。

  就史料所载,汝南士人的政治立场,比一般的淮泗士人更加保守封闭。

  吕蒙的姊夫邓当,也是汝南人。

  邓当与吕蒙既然是汝南人,他们麾下自然充斥着汝南同乡。

  吕蒙在军中为小吏时,曾因琐事杀害同僚。

  东窗事发后,吕蒙逃入“邑子”郑长家中避难。

  (吕)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同邑子,即同乡)郑长家。

  摘自《吴书之吕蒙传》

  郑长既然是吕蒙的“邑子”(即同乡),可知也是汝南人。

  此类记载仍有不少,此处不再赘述。

  简言之,程普、韩当、黄盖三人,与同为流寓人氏的蒋钦、周泰,利益诉求大抵相同;

  他们要的,只是不比在江东时的地位低、且是朝廷钦命官职即可。

  凌操、朱桓这两名生于江东、长于江东之士人,抵抗朝廷的决心本就几近于无。

  他们只是因为有人质在孙权手中,故而不得不领命行事罢了。

  这二人是最容易被说服的。

  吕蒙的利益诉求,则是有心返回汝南原籍、依靠仕宦之正途出仕,并继续在军中任职、甚至执掌一支军队……

  当然了,吕蒙想要的最后那一条,如今可以直接忽略。

  其人能苟活于世、回归故里,而且能够以仕宦正途出仕,便已如同彩民中了千万大乐透头彩。

  如是般……

  凌操、朱桓二人,最先被曹纯说服。

  孙权如今自顾尚且不暇,而太史慈又未清理江东战船之残骸,因此他们这八人,在孙权看来已是死人。

  孙权就算再狗,也绝无可能为难这二人家眷,更加不可能为难凌操之子凌统、朱桓之子朱据。

  其次,太史慈说服、并且劝降了江东三老、蒋钦、周泰这五人。

  这五人都已对孙权心灰意冷,而且背叛倒行逆施之主去投靠朝廷,无论怎么看都是弃暗投明。

  刘协或许像宋徽宗,但赵旻可不是蔡京,朝廷更不是奸邪当道、暗无天日的北宋末年朝廷。

  此时的汉末,在经历二十年乱世之后,已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时,与隋亡唐兴之时颇为相似。

  区别在于,隋末唐初的胡人势力庞大,而此时的胡人,正在渐渐融入汉人之中。

  最后,曹仁在煞费苦心之下,最终成功说服了吕蒙。

  至此,此番出征、欲阴谋偷袭南越国的江东八将,全部转换了阵营。

  而这八将既然转换了阵营,那么……

  这八将,是时候奉上投名状了。毕竟,太史慈等人,如今还养着近十万江东兵卒。

  不让他们干点儿活儿,太史慈委实有些不好意思白花纳税人的钱。

  尽管这时代没有“纳税人”这个概念,但通过丝绸之路经商盈利、并缴税的士族,以及屯田交公粮之农户,的的确确都是纳税人。

  于是乎,同样急于向朝廷献上投名状的这江东八将,便分别召集各自部曲、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这八人原以为,自己或许将颇费一番唇舌,方可完成对各自部曲的思想教育工作。

  以是故,这八人为了一步成功,心情忐忑地准备了良久、并反复组织了数次说辞,这才开始尝试。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蒋琬是武侯门生,随先主入蜀。

  琬年轻时行止不检,在广都县长任上日日豪饮,烂醉如泥,喝得连自己亲爹都不认识了。

  有次刘备搞暗访,突然驾到,看见父母官蒋琬正在“梦游爪哇,诸事不理”,大怒,准备将其就地处死。诸葛亮随驾,替琬求情,遂免官归家。后以亮故,复见启用。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蜀书十四蒋琬传》

  此事被罗贯中张冠李戴,安在了庞统头上。其实庞统本东吴僚属,是周瑜功曹,哪有蒋琬这么放纵。

  蒋琬秉政后,因武侯新丧,蜀中震恐,担心魏、吴乘虚来袭。但琬“不喜不悲、有如平日”,众心遂安。

  时新丧元帅(指诸葛亮),远近危悚。琬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蜀书十四蒋琬传》

  问题是……

  蒋琬平日“时时沉醉,诸事不理”!

  所以,陈寿所谓的“有如平日”,便显得颇可玩味。

  杨敏骂琬“做事昏头昏脑,不如前人”。

  蒋琬闻言不怒,反而自嘲“前人是诸葛亮,我自然不如”。

  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蜀书十四蒋琬传》

  既把杨敏噎成哑巴,又显示了自己的容人之量,可见琬才思敏捷。

继续阅读: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原西域定,海晏且河清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