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4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182,877

  因为,赵旻心知肚明,人家韩龙不是拆台,而是在捧场!

  怪只怪,韩龙太会了!

  由是故,在进城返回卫府的路上,只要有人问五铢钱,赵旻便告知其人去韩家讨要……

  赵旻这个腹黑男,绝对不是在打击报复韩家,他只是在打击报复韩龙。

  此事并非重点,是以赵旻对此并不过多讲述。

  重点仍然是:

  步骘到底在搞什么鬼!

  张裕并未卖任何关子,很快,其人便将成都城铸钱之事,简短地讲述了一遍。

  原来……

  在步骘初到成都城、并找到铸钱所需之一应之物后,其人并未急于铸钱。

  出于稳妥、谨慎考虑,其人先利用所有五铢钱的模具,试铸了一次钱。

  结果……不甚理想。

  这些模具保存良好是不假,但终究已有多年未使用。

  而成都城气候又潮湿、兼且见阳光的日子不算太多,所以,这些多年未用的模具出现老化,委实在所难免。

  万幸的是,因赵旻这个大笔袋,在建安六年(西历201年)时装了两次大笔,当众搬运并讲解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做了一篇《成都赋》。

  此举非但导致成都纸贵,还催生了成都的雕版印刷工坊。

  由是故,步骘想要找到雕刻五铢钱文章、轮廓的大匠,简直不要太简单。

  然而……

  做模具,是铸钱一项技术壁垒;

  调配青铜比例,是铸钱的另外一项技术壁垒。

  步骘在攻克这两项技术壁垒之时,花费了不少时间,这才导致铸币之事,在最初之时迟迟没有进展。

  但步骘如此做毫无问题。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益州刺史陈矫,当然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理。

  其人找来烧制陶器之大匠;

  以及曾在十余年前,为刘焉铸造逾制、僭越之天子尚方青铜器的诸位大匠,协助步骘铸钱。

  至此,一切问题,便先后迎刃而解。

  在此之后,步骘又一次利用新制作之模具,试铸了一批五铢钱。

  这一次,五铢钱无论钱肉、轮廓、质感、文章还是色泽……

  皆比陈矫找来的、汉灵帝刘宏中平六年(西历189年,刘宏终于完犊子、其后董卓上洛、大汉也要完犊子那一年)时的五铢钱还要优质不少。

  至此,步骘终于放下心来。

  于是乎,有了这被韩龙抢走的十万五铢钱,以及后续的……

  九千九百九十万五铢钱。

  没错。

  步骘首批,一共铸造了一个小目标的五铢钱。

  所以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步骘绝对不是违抗赵旻的命令。

  因为其人试铸的那批五铢钱,刚刚被陈矫运到益州刺史衙署,便被其人麾下诸从事史,以及一众刀笔等人哄抢一空……

  当然了,是用蜀锦、大米换的。

  益州人,从上到下,从老到幼,谁家里还没有几匹蜀锦呢?

  可以说,发生在益州刺史衙署中的那一幕,相当于是,今日发生在许都南城门这一幕的预演。

  所以,根本不用周群、张裕、杜琼这三位著名神算子占卜。

  步骘心中便已清楚,一个小目标的五铢钱,肯定是不够许都士民换的。

  但也无妨。

  反正模具、青铜都是现成的,熔炼青铜的技术又已经成熟。

  而且……益州矿又多,钱不够换蜀锦?

  步骘继续铸就是。

  但出于稳妥起见,陈矫、步骘二人,还是毕恭毕敬地请周群、张裕、杜琼这三位神算子,反复占卜了一番。

  结果……

  诚如步骘所料。

  一个小目标的五铢钱,相比于许都士民那巨大的需求量而言,可谓杯水车薪一般。

  赵旻听到此处,已然明悉一切。

  于是其人果断向董昭、卞夫人二人下令。

  “公仁公,速令子山加铸百亿五铢钱!

  卞夫人,速速通知车马行,尽速向襄阳城加派人力、车辆!”

  董昭、卞夫人二人当即领命而去。

  赵旻复又看向荀攸。

  “公达先生以为,五铢钱是否可于各地发行?”

  荀攸抚须呵呵一笑。

  “主公勿要操之过急。某等不妨暂作储备,以待时机成熟,再广为发行五铢钱不迟。”

  赵旻略做思忖后,颔首称善。

  钟繇抚须道:“主公,愚以为,待冀、幽二州之士族、豪族至许都之时,可趁机发行五铢钱。”

  赵旻笑着颔首。

  “元常先生,我正有此意!”

  张裕、荀攸二人也同时称善。

  此刻,本就对幽、冀二州士族、豪族来访之事信心满满的赵旻,登时信心倍增。

  “呵呵!但使幽、冀二州之士至许都,我必教其在此二州大建工坊!”

  还有一句话,赵旻没有说。

  那就是:只要这二州之士族、豪族建工坊,则赵旻必将参股。

  届时,幽、冀二州便尽在赵旻掌握之中。

  伏寿是赵旻的大老婆,小刘嗣是赵旻的亲生骨肉。赵旻的确要为这对母子考虑一辈子;

  但如今的汉帝刘协,却是与赵旻毫无血缘关系。

  赵旻只是为了给自己亲儿子小刘嗣上位铺路,这才始终善待刘协。

  综上所述,在小刘嗣顺利登上皇位、完全控制宫城之前,赵旻必须要保证,大汉天下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包括刘备的南越国、西域都护府以及安西都护府在内!

  至于小刘嗣登上皇位之后,赵旻与小刘嗣如何顺利交接权力、赵旻又应该何去何从……

  那就是后话了。

  古往今来,凡是在权力交接之时,必将流血!

  刘邦、朱元璋只是两个典型例子而已。

  自始皇帝赵政开始,至前汉刘启、刘彻、刘病已,后汉汉和帝刘肇;

  汉魏嬗代、魏晋嬗代,两次血流成河;

  衣冠南渡后,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这两朝,王敦、桓玄前后两次反叛;

  桓氏门阀,更是干脆把东晋玩坏了。

  流血始终未停止的北朝无需赘言;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寄奴、刘宋文帝刘义隆父子……

  从开国乱到亡国的隋唐二朝、大明朱重八及朱老四、满清九龙夺嫡……等等等等。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赵旻早有预料,将来小刘嗣继承皇位之时,类似事件根本难以避免!

  由是故,赵旻必须始终牢牢掌握住天下、以及兵权。

  惟其如此,赵旻方可在跳梁小丑、以及其背后之人逐一出现之时,挥起屠刀大杀特杀。

  为了亲生儿子,为了这大汉山河,为了无辜百姓……

  赵旻这个当爹的,不介意自己双手沾满鲜血、身上背负无数骂名、死后还被千夫所指。

  综上所述,在幽、冀二州兴建工坊,实则是赵旻的一个阳谋:

  其人借机掌控这二州的阳谋。

  赵旻之所以完全放心益州、荆州,主要就是因为,益州的产业链为赵旻所牢牢控制;

  而荆州豪族的利益,实际上,则是与赵旻完全成为了一体。

  在原材料生产、供应,加工生产、物流运输、下游销售这个产业链之中,荆州豪族只占有加工生产这一截儿。

  上游原材料,物流运输,以及下游的销售渠道,都是赵旻的。

  更何况,即便是加工生产,实际上也是赵旻与荆州豪族们合资。

  故而,一众荆州豪族,谁敢与赵旻翻脸?

  如今赵旻要做的,便是仿照荆州的模式,将幽、冀二州,牢牢控制在手中。

  如是般,赵旻在心中反复揣摩了一番之后,认为如今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时,张裕捋须笑道。

  “从文,天下大一统虽已近在眼前,然则,从文万不可因此而自傲。

  纵然有不破不立之言,然则,大汉之痼疾,终归……”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找了这么个“对刘协知根知底的真君子”做皇帝,委实自寻烦恼。

  彼时袁绍可以拥立的人物,大约相当有限。

  同在联军的兖州刺史刘岱,是故侍中,陪王伴驾,应对左右;其对刘协的了解程度,大约与刘虞不相上下。

  避难江淮的侍御史刘繇(后扬州刺史),是刘岱亲弟。

  远在川蜀的益州牧刘焉,亦曾履职“宗正”,知根知底,亦不可立。

  那袁绍能立谁?立“离职未久、殴打上司”的故安喜尉刘备?

  如按王粲所载,刘备彼时还在酸枣露了回脸(我对此持高度怀疑)。可能还和袁绍打过照面儿。

  灵帝末年,(刘)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英雄记》

  即使“新君人选”是如此不堪,袁绍依然定计。可见彼时其完全断掉“与刘协修好”的后路。

  既然“另立新君”势在必行,那袁绍交恶刘协、也便无可避免。

  刘虞之立,颇疑曹操亦参与其中。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5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