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捧杠精,携美行下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4:203,620

  济水至陈留张绣的军营,其距离与阳武城至白马城大致相当。

  一路上,并辔而行的一男一女话便未停过。

  “兄长当真倾慕家父?”

  阿凝忽闪着美目,一边看向赵旻一边赶路。

  赵旻用力颔首:“当然!我视扬武将军为人生榜样!”

  他心道:要不是张绣是你大人,老子才瞧不起那粗鄙武夫。一手好牌让他打得稀烂!我要是他,早把那曹阿瞒嘁哩喀喳了!

  以他的惯用作案手法,一定是趁曹阿瞒饮宴时,刀斧手尽出,不但将曹阿瞒嘁哩喀喳,就连典韦那恶汉也难以幸免。

  如此不但天下太平,邹夫人也可免遭咸猪手蹂躏。

  反正有贾诩那毒士负责收拾烂摊子。

  当然,他这番心理活动隐藏极深,他前世做为大内保镖头子,又岂是易与之辈?

  阿凝噗嗤一笑百媚生:“兄长此番即将得睹家父真颜,是否激动?”

  赵旻笑得更加开心,一张俊脸变得潮红:“当然激动!我一定要给扬武将军叩首以表敬意!”

  阿凝也开心起来,旋即她俏脸黯然:“兄长可知,我为何与家父闹别扭?”

  见她面露戚容,赵旻心中痛得一抽。

  “阿凝休要难过,我见你难过,心中也黯然神伤。”

  阿凝当即展颜一笑:“有兄长在,阿凝便开心多了!家父答应曹操,要将阿凝许配给其子曹均。”

  赵旻怒发冲冠:“好他个曹阿瞒!他何德何能,他那儿子又何德何能?焉能配上我的好阿凝?”

  他正色看向阿凝,语气掷地有声:“阿凝放心!我定会劝扬武将军回心转意!”

  阿凝笑得格外开心:“一切拜托兄长!兄长当真想娶阿凝?”

  赵旻用力颔首:“当然!往后我等一起带兵出征如何?”

  阿凝的笑容,让天上的骄阳都黯然失色:“兄长先说服家父再说!”

  言罢她一抽马鞭,“驾”地一声绝尘而去。

  “兄长先追上阿凝再说吧!”

  她那宛若银铃般的清脆笑声,彻底勾走了腹黑男的三魂七魄。

  短暂的失神过后,赵旻笑道:“阿凝,我若追上你,你便嫁给我如何?”

  “你先追上阿凝再言其他!”

  银铃般的笑声,充盈着这片旷野。

  张琨看着眼前这一幕,蹙眉捋起胡须,若有所思。

  可怜赵冉已年过半百,身子骨又不甚结实,在如此高速颠簸下,险些将苦胆颠了出来。

  好容易追上放缓马速、若有所思的张琨,他掀起帘子颤声问道:“将军何以放缓马速?”

  张琨蹙眉问道:“大兄,阿旻可曾婚配?”

  赵冉摇摇头,上气不接下气道:“未曾。主君过世时,少君刚束发不久,其后少君便随二主君投奔袁绍,至今尚未来得及谈婚论嫁。”

  张琨眼睛一亮,颔首道:“甚善!”

  言罢他便骤然加速,大喝道:“全军加快速度,务必于天黑前赶到军营!”

  赵冉险些再次吐出一口老血。

  一日之间赶百余里路?我这把老骨头可非你们青壮年人可比啊!

  唉!要老夫老命矣!

  时间便在赵旻和阿凝打情骂俏、张琨暗戳戳准备搞事情、赵冉豁出老命追赶、商贾们叫苦不迭之中匆匆流逝。

  在夕阳余晖中,张琨一马当先渡过黄河,直抵屯驻于黄河南岸的张绣军营。

  赵旻和阿凝执着手,共同欣赏长河落日圆之余,等待尚未赶来的赵冉车队。

  “兄长,你说家父会不会同意咱们的婚事?”

  阿凝俏脸上满是患得患失。

  这一日下来,二人感情极速升温,至此,便已到了定终身之时。

  赵旻执起她的柔荑轻轻拍了拍,温言安慰道:“阿凝但请放心,交给我便是。”

  见四下无人,阿凝轻轻倚在爱郎身前。

  凉州出身的她身量极高,仅比身高八尺有余,也就是近一米九的赵旻矮一头。

  因此,倚在爱郎怀中的她,仰起螓首刚好能看到爱郎的俊脸。

  二人都不愿再开口,彼此脉脉凝视着对方。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甜蜜。

  张琨急吼吼地跑进中军帐,恰逢张绣正在帐中捧着简册苦读。

  见其人来得匆忙,仪表、气度皆不凡的张绣哑然失笑。

  “阿弟怎如此着急?可有甚紧要之事?”

  张绣说着一口地道凉州腔。

  “兄长,大事不妙矣!”

  张绣放下简册,拈须笑道:“何事如此惊惶?曹公应尚未在官渡拒敌吧?”

  张琨环目四顾后,先吩咐亲兵把守大帐,随即点燃油灯,拉上了中军帐帘。

  他跪坐于张绣身侧,压低声音道:“兄长可知,袁本初于官渡投入多少兵马?”

  张绣拍了拍手中简册,笑道:“据战报分析,应仅有五六万而已。曹公有近三万兵马,足以拒敌!”

  张琨长叹一声:“兄长谬矣!袁本初去年讨伐公孙伯圭,尚可出动九万兵马,焉有讨伐曹公反而仅出动六万兵马之理?此必是荀文若为安军心,故虚报军情而已!”

  张绣悚然一惊:“你从何得知此事实情?”

  张琨将昨晚至今日之事,原原本本为张绣讲述了一番。

  张绣将手中简册抛到一旁,愤愤道:“荀文若误我!若实情如此,曹孟德危矣!”

  张琨叹道:“兄长,中原人甚坏!焉有西凉人耿直?”

  他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不错。

  腹黑的赵旻当然也在其列。

  坐镇许都的荀彧,为曹操可谓操碎了心。

  张绣蹙眉道:“阿弟,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张琨现学现卖:“兄长可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出自孔融之子的这句话,不但一针见血,且狠狠击中张绣要害。

  张绣耸然动容:“此文和先生之语?先生何以教我?”

  张琨重重“唉”了一声后方道:“兄长,这正是那赵从文所言!”

  张绣霍然起身,负手缓缓踱步。

  “阿弟,赵从文与阿凝一见投缘?”

  半晌后,张绣转首问道。

  张琨用力颔首:“兄长,然也!”

  张绣再次负手缓缓踱步,半晌不语。

  他再次道:“带其来此!我要见其人!”

  黄河北畔,青草地上,赵旻和阿凝背靠背而坐。

  阿凝撅起樱唇,满脸不快。

  “兄长,这个故事过于忧伤,有些不祥!”

  方才,赵旻给阿凝讲的是《柳毅传》…的前半段。

  也就是柳毅救下龙女,被钱塘君逼婚后不从,不告而别的故事。

  有情人不得成眷属,阿凝当然不开心。

  赵旻…果然腹黑。

  赵旻呵呵一笑:“别急,此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他将洞庭君父女化身渔夫父女,与柳毅朝夕相处,最终龙女与柳毅成亲的版本讲了出来。

  阿凝开心不已,她笑着摇晃起爱郎的手:“兄长,这才对嘛!柳毅既与龙女两情相悦,便应如此!”

  赵旻脉脉凝视着阿凝的如花笑靥,笑道:“阿凝,你我二人亦应如此!”

  阿凝羞红着脸,垂首声若蚊蚋:“不!兄长,咱们何必苦等如此久?”

  赵旻心中狂喜。

  原来,追妹子竟这般容易?

  他刚要开口调戏几句,便听到车辚辚马萧萧之音远远传来。

  阿凝如受惊的小白兔一般跳了起来。

  赵旻心中大骂不开眼的赵冉,表面却笑嘻嘻道:“阿凝,我等随阿叔渡河如何?”

  阿凝再次患得患失:“兄长,家父已答应曹孟德之请,咱们…”

  赵旻对此胸有成竹:“阿凝尽管放心,我一定能说服扬武将军!”

  阿凝仍有些忐忑,但见赵旻智珠在握,便也只好暂时放下心来。

  少顷,赵冉的车队抵达,因剧烈颠簸而显得委顿不堪的赵冉,颤巍巍探出头。

  “劳少君久等。我等这便渡河?”

  赵冉正欲开口,却听滔滔大河之上传来一个声音。

  “从文,速随我至军营!”

  【作者题外话】: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这一章,咱们简单介绍一下张绣与曹操的恩怨纠葛。

  张绣是汉末群雄之一,也是杀害曹昂与典韦的元凶。

  但是,张绣确实是出于自保。

  胡车儿是宛城之变的线索人物。

  建安二年(西历197)张绣首次降曹时,遭到了冷遇。

  不仅其叔母邹氏(张济遗孀)遭到曹操**,而且身边的力士,也被曹操收买,欲图暗杀张绣。

  太祖纳济妻,绣恨之。--《魏书张绣传》

  (张)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之,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傅子》

  被曹操收买的力士,即大名鼎鼎的“胡车儿”。

  需要注意的是,“胡车儿”并不是人名,而是“攴胡赤儿”的音译转写,指少数民族护卫。

  此亦写作胡赤儿、支胡赤儿等等。

  张绣出身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少有健名,跟随叔父张济共仕董卓。

  凉州集团久在羌中,浸染胡风,军队中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武士。

  彼时尚书郑泰,就曾公开宣称董卓麾下有“湟中义从”与“八种西羌”,勇冠天下。

  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董卓)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张璠《汉纪》

  注意:屠各即南匈奴别种,又名休屠各,刘豹刘渊父子,便是屠各匈奴;湟中义从即大月氏别种。

  因此,攴胡赤儿一类的胡人武士,在董卓集团中也并不罕见。

  且因为胡人壮勇,常常被用作主帅的贴身护卫。

  问题在于,胡人护卫不学无术,纯粹是被金钱收买的雇佣兵。

  其性质与晚唐的“魏博牙军”与“徐州银刀军”极为相似,谁出的价钱高就替谁卖命。

  董卓的女婿牛辅,就是被身边的胡赤儿所杀。

  初平三年(192)董卓遇害,牛辅作为卓婿领兵在外。

  营中骚乱(其实就是营啸),牛辅大惊,携金银珠宝欲出逃,结果半路上就被胡赤儿干掉,财物也被洗劫殆尽。

  (牛)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逾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魏书董卓传》

  可见胡赤儿“贪图财宝、杀害主人”这种事情,在凉州集团中极为常见。

  牛辅之死(192)历历在目,曹操收买张绣身边的胡赤儿(197),绝对是有意为之,也因此立刻引起张绣的恐惧与警惕。

  张绣当夜遂反。

  换言之,曹操初次招降张绣时,便密怀“杀绣之计”。

  至于张济遗孀受辱,反倒是叛乱的次要原因。

  最终张绣未死,反倒是曹操的护卫典韦意外被杀。

  现世报来得如此迅速,令人瞠目结舌。

  所以,有此事在先,说明曹操始终欲除张绣。

  张绣不可能不知,所以,这便有了赵旻轻易说服张绣这一幕。

  对张绣而言,可谓: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于曹操而言,则是: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一个字,该!

继续阅读:第二十九章 说张绣,求佳偶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