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2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22,867

  赵贲骤然匆匆跑到卫府正堂门前。

  “少君,大鸿胪新铸之首批十万五铢钱,此刻已至许都南城门处。

  此外,余下之九百九十万钱,而今亦已陆续运出,冬月底之前,皆可运抵许都城。”

  赵贲这一句话,硬生生将赵旻即将出口之话,给憋了回去。

  赵旻再也顾不上什么幽、冀二州士族、豪族之事。

  其人挥了挥袍袖。

  “有劳君且速作准备!我去看一看新铸之五铢钱。”

  董昭、钟繇、荀攸、卞夫人同时愕然。

  他们心态都有些凌乱。

  首批十万钱?不对啊!

  确实不对。

  因为赵旻并没有看到样币,步骘便直接送来了十万钱。

  而且……看样子,步骘是一下子将……那一千万钱全部铸造完毕了。

  这……咱们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要是万一出了问题,可怎么办?

  赵旻此刻已经完全顾不上,那四人的感受。

  他此刻只想亲眼看一看,这批五铢钱究竟怎么样。

  五铢钱重新恢复发行,看似不太要紧。

  但实际上,此事关乎大汉最基本的货币体系,说其为大汉国本毫不为过!

  两刻钟不到,赵旻便骑着自己的汗血宝马,匆匆赶到了许都城南城门外……

  由此可知,这批五铢钱,是由成都城外的岷江运来,至南郡转为经沔水至襄阳城,再由襄阳城转陆路,经南阳郡而运来。

  相比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这条路线非但危险系数小,而且物流成本要低廉许多。

  待赵旻赶到许都南城门之时,便看到了孤零零的一辆马车,马车上一个大木箱子,以及马车旁边,骑着汗血宝马的三人。

  十万五铢钱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际上,只相当于后世的不到四百千克。

  但按照赵旻的定价,这相当于三百三十多匹绢。

  简言之,这一个大木箱子的购买力,相当于堆积如山的满满两马车绢。

  五铢钱的便利性,由此便不难想象。

  有这种极为便利的货币,以后谁还愿意背着绢到处买东西?

  此刻,赵旻眼中只有那辆马车上的大木箱子,却忽略了马车旁边,骑在汗血宝马上的三个人。

  于是乎……

  气氛一时间,显得有些尴尬。

  赵贲只好轻咳一声,提醒自家少君兼族父。

  赵旻这才将视线放宽。

  然后……

  其人方才看到,骑在汗血宝马上的周群、老丈人张裕,以及杜琼三人。

  毋庸置疑,正是这三人,以及三人之护卫,一路上将这十万五铢钱运过来的。

  而且,毫无疑问,这三人一定是觉得巴蜀冬天太过于潮湿。

  是以,三人携家带口,想继续来许都享受享受有地暖(古代版地暖,也就是地龙)、热炕头的越冬生活。

  臭不要脸的赵旻,对此当然不会感觉尴尬。

  而且……只要有一方不尴尬,这气氛便尴尬不起来。

  故此,赵旻笑着下马,向周群、自家老丈人、杜琼三人一一行礼。

  三人也含笑向赵旻还礼,四人便在此地客套、寒暄一番。

  这时,三人家眷所乘坐的马车,这才在三人的部曲护卫之下,缓缓驶到赵旻近前。

  按照常理,赵旻应该主动邀请三人、及其家眷进城后再详谈。

  然而……

  赵旻眼见许都南城门处车水马龙、行人商旅络绎不绝,便索性令自己亲卫,打开了装有五铢钱的大木箱子。

  赵旻已经确定,这十万五铢钱,必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因为,押运五铢钱至许都之人,是三名神算子。

  果不其然……

  当大木箱子被打开之后,一串串摞放得极为整齐、甚至整齐到赵旻都不好意思将其取出来的青铜五铢钱,便现身于世间。

  就在赵旻打开钱箱,并取出一串泛着青色光泽之五铢钱的那一刻……

  车水马龙,登时便戛然而止;

  络绎不绝的行人商旅,同时顿足止步;

  通衢大道两侧,正卖力叫卖的商贩,纷纷目瞪口呆。

  所有人,皆望向赵旻手中那串、在阳光下仿佛煜煜生辉的五铢钱。

  在这一瞬间,原本嘈杂、喧闹的许都南城门,惟余“希聿聿”马嘶、“昂昂昂”驴叫之声。

  然后……

  此处便犹如骤然点燃了一颗大炮仗一般……

  “轰”地一声,爆炸了!

  “这…这是……”

  “天老爷!天老爷!某是否眼花?”

  “钱!是铜钱!”

  “这…朝廷这是……”

  “这…某当真未看错?”

  就在这沸反盈天的嘈杂、吵闹声中……

  一名头戴纶巾、身着厚厚绨袍的老年文士,激动万分地小跑到马车旁边、赵旻三步远处。

  “卫将军,这……这……这当真是朝廷新铸之五铢钱?”

  赵旻二话不说,上前两步后,便将自己手中的五铢钱,递向那老年文士。

  “陈老先生请看!”

  此老者他认得,正是颖川郡大族陈家的一名族中耆老,荀彧之女婿陈群的一位从祖父,叫陈什么来着……

  赵旻确实忘了,这老头儿到底叫啥了。

  但无论如何,赵旻叫人家一声“陈老先生”,终归没有错。

  那陈姓老年文士,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串五铢钱,眯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想要拿近些,以便看得清楚一些……

  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老人家本就老花眼,偏偏还要拿到近处去看五铢钱的文章、轮廓……

  他能看清个寂寞!

  而就在赵旻递过去钱、陈老头儿接过来钱的功夫,二人周围,便迅速围拢了一大群人……

  对此,赵贲也甚感无奈。

  谁让自家少君兼族父,向来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呢。

  于是乎,陈老头儿老眼昏花、看不清不要紧,周围有的是行人、商贾,帮其人辨认。

  只见……

  众人争先恐后地凑到那串五铢钱跟前儿,并对这串钱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哎呀!此钱文章颇为清晰也!”

  “不得了!不得了!此钱之内郭(廓)、外郭(廓)亦皆妙哉!”

  “嘿!你等凡夫俗子懂甚!钱之优劣,其要在肉!此钱之肉……嗯!甚佳!甚佳哉!”

  所谓“肉”,指的是钱币的内郭(廓)和外郭(廓)之间,不包括钱币文章及穿孔的那一部分。

  显而易见,这是位“懂钱帝”。

  然而……还有比这位“懂钱帝”更加专业的。

  只见一风度翩翩、同样身着绨袍、头戴纶巾之文士,手里拎着一杆小称(秤),三两下便挤进了人群……

  赵旻看得分明,此人名为韩龙,乃是颖川四大家族之一、韩家主事人韩融之从弟。

  显而易见,其人文武双全。

  韩龙笑眯眯地,向围观之人躬身作揖。

  “诸君且慢!诸君且慢下定论。所谓五铢钱,五铢钱!

  顾名思义,其重至少五铢焉!且容某称量一二!”

  说着,其人向赵旻告了声罪,便取下十枚五铢钱仔细称量起来。

  “嗯……五十五铢!诸君,五十五铢!”

  众人只见,星子虽为五十五铢,但秤杆子犹然高高的。

  也就是说,一枚铜钱,实则比五铢半还要重一些。

  于是乎……

  “卫将军!一匹绢价值几何?某欲易此钱!”

  “我呸!一匹绢你竟好意思开口?卫将军!一匹蜀锦价值几何?”

  “对对对!卫将军!一匹蜀锦可易钱几何?”

  “卫将军!某愿以蜀锦,尽得卫将军之五铢钱!请卫将军开价!”

  赵旻的耳朵,瞬间被震得嗡嗡作响。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袁绍与刘协间,存在相当严重的旧怨,几乎难以弥合。

  因为绍曾公开宣称“献帝非刘氏子”,甚至另立新君,与韩馥等人谋立幽州牧刘虞。

  馥以(绍)书与袁术,云(献)帝非孝灵子。--韦曜《吴书》

  (绍)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魏书六袁绍传》

  后续发展出人意料。刘虞拒绝了袁绍奉上的“天子衣冠”,还暗中遣使赴长安向献帝“表忠心”。

  (虞)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后汉书刘虞传》

  理由很简单,刘虞曾出任宗正(九卿,掌宗室事务),对“刘协是否为灵帝亲子”十分了解。

  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后汉书刘虞传》

  袁绍骂辱献帝非刘氏子,有其因由。因刘协是董卓擅立,且绍曾反对卓废刘辩(少帝)。

  因此,刘辩被废,新君的法统必遭袁绍质疑。

  且关东诸侯起兵,虽各怀鬼胎,却总要立个漂亮的名目:

  “讨伐奸贼、驱逐伪帝”便成了关东诸侯“心照不宣”的谎言。

  袁绍此举有两处失策。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三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