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凉州春意暖,铁蹄踏阳关2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43,922

  虽被姜叙反驳,但赵旻俊脸上仍古井无波。

  “有何不妥,伯奕不妨直言相告。”

  姜叙作揖答道。

  “回卫将军,枹罕、河关、首阳三县,恰好位于金城、武威、陇西三郡之间,且地势险要。

  若宋建有意劫掠商贾、乃至心存不轨,其人将危害无穷,是故韦府君不畏生死、赶赴枹罕一探究竟。卫将军,某窃以为,某等应及早提防其人为善。”

  赵旻在去岁时,曾因过于骄傲而吃过大亏,故而其人此刻虚心纳谏。

  “伯奕所言极是。便如此…我遣叔泰将军率一万精锐骑兵,坐镇媪围城如何?”

  叔泰将军是马超从弟、马岱马叔泰。

  王异妹子此刻在媪围城(后世白银市景泰县)。

  赵旻如此部署,明显存有私心。

  但话说回来,媪围城一有工坊,二亦为凉州重镇,赵旻派兵在媪围城镇守,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姜叙闻言松了口气、作揖行礼。

  “卫将军英明!”

  赵旻站起身、失笑摇头。

  “伯奕不必谄媚于我,二位且早些安歇。”

  送走二人后,赵旻复又来到杜畿衙署中的书房,为宋建写了一封警告信后,方才和衣而眠。

  一夜无话。

  翌日,春风送暖、阳光灿烂。

  因卫府铁骑数日来连续赶路、兼且每日行军四百余里颇为辛苦,是以赵旻下令,大军在姑臧城休整三日。

  三日后,卫府大军不再继续赶路,而是在姑臧城周边数县进行训练、巡查和实战演习。

  赵旻要等卞夫人赶来…虽然其人美其名曰:我等需等待夏侯惇、曹仁二人与大军会合。

  兵卒们可以休息、沐浴,但赵旻及卫府众臣属不能休息。

  姑臧城内无工坊,武威郡的工坊设在媪围城,因此赵旻并未如先前一般,率众臣属视察工坊,而是协助满宠统筹、推进屯田新政。

  用过早饭后,辰时初(早七点)赵旻便召集臣属、凉州士人,共同推进新式农具、肥料、耕牛…当然,还有铁锅的分配工作。

  开会之前…

  赵旻趁众人陆续到来时偷偷问满宠。

  “伯宁,史阿今已启程?”

  赵旻确实心疼老婆。

  满宠微微颔首后作揖、压低声音道。

  “回主公,史阿应已至大散关。”

  满宠果然心疼赵旻。

  赵旻愕然。

  “如此快?”

  满宠微微一笑。

  “主公有所不知,主公之书信至襄武城时,史阿彼时正在城内,其人向我寄信汇报此事后,便已匆匆赶赴大散关,其人日夜兼程之下,至大散关不过两日而已。”

  襄武城距冀城二百里,而冀城距大散关四百里。史阿如果日夜兼程,确实用不了两天便可抵达大散关。

  赵旻对此很欣慰。

  宠哥一如既往般给力。

  而且,史阿若能及时赶到大散关,那么无论赵旻还是满宠,便都能放下心来。

  因为史阿在被宠哥收拾、投入卫府之前,一直都是卞夫人的客。

  也就是说,卞夫人是史阿的故主。

  史阿不但能力毋庸置疑,而且其人剑术之高,恐怕犹在赵云之上。

  史阿曾是宠哥的金牌保镖。

  赵旻这个苟哥长长松了口气。

  “如此甚善!”

  宠哥一脸促狭。

  “主公当真与卞夫人…”

  苟哥脸不红心不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道。

  “诚然!且卞夫人欲为我生子!”

  宠哥没再开口,而是极为隐蔽地给自家这臭不要脸的主公竖了个大拇指。

  卞夫人今年已四十岁,怀孕产子风险不小…

  抛开人妇身份不谈,卞夫人和苟哥确实是真爱啊!

  苟哥正欲继续吹嘘自己,却以眼角余光发现,众臣属已陆陆续续到齐,是以其人换上一副正人君子的神色、正襟危坐。

  “诸君,我等这便开始如何?”

  本次会议,仍然一如既往般短且快,但会后…

  卫府众人、凉州众士人便皆开始忙碌。

  影响了大汉季汉历史、轰轰烈烈的凉州大开发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近百年后,季汉史书如是载:

  孝献皇帝建安七年壬午(亦即今年西历202年)。春,二月。时(卫将军赵)公率其众,于武威姑臧,定凉州治安(长治久安)策,是为凉州定策。

  定策者:(卫将军赵)公…

  同一时间。

  一场沾衣欲湿的春雨过后…

  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中、嫩绿的丛林间,两名身材昂藏挺拔、头戴兜鍪、身披铁甲的武将,正小心翼翼地探头向外张望。

  这两人,赫然正是关羽和张飞。

  而循着他们二人探头张望的方向看去…

  距他们大约十余里处的平原上,有一座低矮残破的黄土城。

  那座黄土城的北侧,则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大河。

  张飞叹了口气。

  “二兄,未意会稽郡竟残破至斯!”

  关羽和张飞,早在赵旻出征西域之前,便已率兵杀向会稽郡。

  此刻,二人已赶到了会稽郡的大末县,也就是后世的浙江衢州龙游县。

  关羽蹙眉抚须。

  “三弟,豫章郡连年战乱,残破情有可原,然则,会稽郡已为吴侯治理四年,竟亦如此…由是观之,大兄夺会稽郡而治之,乃解万民之困也!”

  张飞苦笑一声,指向身后的丘陵及密林。

  “二兄,俺等一路行来,所见之山越人比比皆是。呸!山越人,山越人!山越人原为良善黎庶,其众为不义之豪强所迫,方才躲入山林!

  孙仲谋不解其苦,反而一味讨伐、甚至强征其众为卒,如此无道之主,焉可窃居大汉扬州牧之高位?”

  关羽深以为然地颔首道。

  “三弟所言极是!当今天下,除从文之外,惟有大兄可解万民倒悬之苦。从文既碍于其人与吴侯之义不便征讨江东,便由某兄弟三人代劳!”

  说着,关羽眯起丹凤眼,转首望向涿郡的方向,语气中微带唏嘘。

  “三弟,遥想当年,某兄弟三人于涿郡锄奸扶弱,何等快哉!如今二十年已过,三弟之志可曾有变?”

  张飞压低声音笑了起来。

  “二兄!飞仍为昔年之少年,志气未变分毫!然则,二兄又如何?二兄前岁曾助纣为虐,志岂非易乎?”

  关羽丹凤眼陡然一瞪,胸前乌黑而浓密的须髯猛地一抖,压低声音怒道。

  “三弟休得胡言!曹孟德以国士待某,某又岂能以仇雠报之?某斩文丑,仅为报曹孟德国士之恩耳,何况袁本初亦非良善之辈,某又何谈助纣为虐?”

  关羽怒气稍止后,自知自己语气过重,复又叹了口气。

  “三弟,某兄弟三人之志,虽经二十年,亦丝毫未改也!此番某二人为解万民倒悬之苦而来,不亦全你我二人之志乎?”

  张飞再次压低声音哈哈一笑,并向关羽躬身抱拳。

  “二兄勿怪,弟但恐兄忘记你我之初心耳!二兄,此番你我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攻大末城,再顺流而下直取山阴城,如此,会稽郡即归大兄矣!”

  山阴城,便是会稽郡郡治、后世的绍兴。

  关羽神色缓和下来。

  其人向张飞躬身抱拳还礼。

  “三弟,非止如此,你我据山阴城后,当尽速图吴郡!会稽、吴郡若得,则江东将望风披靡,大兄从此可与从文隔江而治,且看何人可信大义于天下!”

  张飞又一次哈哈大笑。

  “二兄所言极是!既如此…”

  张飞指向十余里外的大末城。

  “二兄,且看飞如何为兄攻下此城!”

  关羽蹙起卧蚕眉,丹凤眼中露出不忍之色。

  “三弟,切不可滥杀无辜!”

  张飞笑着挥挥手。

  “二兄放心,飞绝非滥杀之人!”

  言罢,张飞觑准一处缓坡,转向身后骤然高喝。

  【作者题外话】:上上上一章说到,比“三少帝妃嫔缺席”更值得探讨的,是《魏书五》的名称和位置。

  在《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即原始版《后汉书》)等著作中,后妃传的名称是“外戚传”。

  而在《魏书》当中,则概之以“后妃传”。

  “外戚”与“后妃”有本质差异。

  外戚之俦,大抵是后族父兄,通常由太后或皇后的兄弟,即皇帝的舅父或外公充任。

  外戚垄断了“大将军”、“侍中”、“常侍”以及“五校尉”等职务,位尊权重,显赫无比。

  两汉的灭亡,皆始自外戚。

  西汉的王莽(元帝皇后侄子)自不必多提;

  东汉的外戚猖獗情况甚于西汉,可称为“外戚政治”时代,与东晋并驾齐驱。

  至于何进、何太后之事,更是耳熟能详。

  孝子丕无疑吸取了“两汉外戚乱政”的教训,登基伊始便以《甲午诏书》杜绝了外戚干政的途径。

  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魏书二文帝纪》

  换个角度看,文帝孝子丕刻意贬抑外戚地位,除了“以史为鉴”外,也与卞太后(本书中卞夫人)宠溺曹植、二宫夺嫡的黑历史有关。

  总之终曹魏一朝,有“后妃”而无“外戚”。

  准确来说,外戚自然有之,但曹氏外戚悠游闲散,不典朝政,远无两汉外戚之弊。

  因此,魏书中以《后妃传》取代“前三史”中的《外戚传》,可谓名副其实。

  《魏书五后妃传》的位置紧随《帝纪》之后,位在《群雄传》之前,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地方。

  帝王兴起,皆有所驱除。

  因此在诸多史书中,“群雄传”便以高姿态,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通常紧随帝纪之后,横亘在“后妃/外戚”之前。

  陈寿《魏书》的顺序安排,未知是否受到王沈《魏书》的影响。

  按曹氏“有后妃而无外戚”的情况看,其《后妃传》本不该占据如此显眼的位置。

  个人倾向,曹氏镇压外家,因此后族完全沦为了“皇权的附庸”、而不再具备两汉外戚的威势。

  故后妃传紧随帝纪,与之共同构成皇权主体,以“完整的皇权政治”的形态出现。

  换言之,《后妃传》位置的提前,反映的不是曹魏后妃地位的上升,而恰恰是后妃地位的下降。

  《魏书六》至《魏书八》是“群雄传”,囊括了从董卓、袁绍、公孙瓒到臧洪、陈登、张杨等汉末大小军阀。

  准确说来,这三卷应该归纳为“驱除传”。

  即“帝王兴业、必有所驱除”。

  “驱除”即“王权之路上需要被武力清扫的敌人”。

  说得白一些,就是“副本中的精英怪”。

  这些末世群雄,通常用来炫耀开国之君的武功,以此强化“当朝的法统”与“得国的正当性”。

  比如刘邦以嬴秦、项羽为“驱除”,刘秀以绿林、隗嚣、公孙述为“驱除”;孙权以关羽为“驱除”,皆属此类。驱除之作用,就在炫耀开国之君的功绩。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蔡邕《独断》

  子敬(即鲁肃)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吴书九鲁肃传》

  因此《驱除传》的位置,一般也非常靠前,通常紧随帝纪之后。

  驱除者,一代之所因所胜也。凡断代史书,列所因所胜,皆在列传之首。--《三国志知意》

  按《魏书》前四卷为帝王本纪,卷五为《后妃传》,而之后的三卷(六至八)则完全围绕“汉末群雄”展开,可知其地位之重。

  类比者有《吴书》卷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位置更在《后妃传》(吴书卷五)之前;而《蜀书刘焉刘璋传》列于卷首,竟在《先主传》(即刘备传)之前。

  “驱除”之地位,一目了然。

  魏书六至八卷,可探讨的书法线索极多。

  这非重点,略过不提。

  诸曹夏侯传在《魏书九》,紧随《驱除传》(卷六至卷八)之后。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五十三章 凉州春意暖,铁蹄踏阳关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