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可还有不求回报的好人?
木仁2023-03-29 09:564,084

  叶苏木一愣,以为着慧觉和尚要不认账,连忙催促队伍快走。

  没想到慧觉和尚文武双全,踩着众人肩膀落在叶苏木的面前,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叶苏木咧了咧嘴,不由自主地往卓凌峰身边靠了靠,问说:“大师,出家人不打诳语,你不会变卦吧?”

  慧觉和尚摇摇头说:“施主不要误会,昨日一盘棋,让老衲颜面扫地。初时觉得难过,愤怒,为什么几十年的棋艺不及一个后生。我在佛前枯坐一天一夜,想通了,修为不退反进,此次前来是感谢施主的。”

  叶苏木摆摆手说:“晚辈使诈,实在无颜接受前辈谢意。”

  “既然如此,叶施主可否接受老衲一个提问,也算了却和尚一个心事”慧觉笑道:“施主为什么如此有信心赢我,敢拿几万灾民性命来赌?”

  叶苏木暗骂一句狡猾,深通人情世故的说道:“我是笃定大师不敢拿灾民赌,故意输给我。”

  慧觉道了声惭愧,依然望着叶苏木不让他走,显然,叶苏木的回答没有让他满意。

  叶苏木挠挠头,只得如实回答:“大师棋艺名满河北之后,每一个有名的棋局我都观看。晚辈愚钝,遇事喜欢探个究竟,久而久之,便将大师前五十手所布大龙熟记于心。昨天就是占了这个便宜,才侥幸获胜的。”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古人诚不欺我。”

  慧觉大师行了一礼,让开身位,放他们同行:“叶施主,将来有为难的地方,大可以来邯郸城甘露寺找我,老衲能帮则帮。”

  叶苏木谢过,最后扫了一眼粮食和众人,卓凌峰知趣地没有发号施令,毕竟这次行动的指挥人不是他。

  良久,叶苏木过足了瘾,招手大喊:“走喽!”

  邺城外,项达在军帐中忙的焦头烂额。大楚国重武轻文,因为这个风气,他一项看不起读书人,觉得国家军人高于一切。

  然而施粥了几天,项达才了解文人的重要性。记账、决策、以及应对灾民的方式方法,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原本计划能发放一个月粮食,不到半个月已经见底,因为有免费粮食,不少家中有粮食的人也前来领粥,导致灾民暴涨,粮食短缺,这样下去,运回再多的粮食也不够。

  项达束手无策,只好上门求助邺城知府裴瑜,请他出面,号召大户多摆些粥摊放粮。

  裴瑜愁眉苦脸的哭穷:“钦差大人,你看着邺城之内,谁家还有余粮啊。你再看看我这身子骨,可曾见过如此瘦弱的一城知府?”

  项达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冷哼一声:“知府大人,你休要欺负项某无知。你身材虽瘦,但面色红润,明显是酒足饭饱的样子,摆什么惨?”

  即便项达冷嘲热讽,裴瑜仍然不打算帮忙。他知道,项达此行,是来断自己财路的,巴不得他越惨越好。

  裴瑜为项达出了一个损招:“项大人,您常年在外打仗,不知道怎么治理灾民正常。其实应对这种状况很简单,往平日里的粥中,撒一把沙子就是了。”

  项达一听便怒了:“这成何体统!”

  裴瑜笑道:“项大人有所不知。一石粮食,七斗米,三斗沙,也是粥的样子。真正饥不择食的灾民,不在乎那点沙子,没来得及硌牙就咽下去了;但家中有粮食的人,就看不上这掺了沙子的粥,自然也就不来喝了。”

  “这样一来,原本就缺的粮食,每顿熬粥能省不少,还解决了假冒灾民领粥的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

  项达眉头紧皱,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太过没人性,他才心中犹豫。

  离开了知州府,项达回到军帐。

  看见灾民的脸和日渐短缺的粮食,看见堆积成山的文件以及下属忙得焦头烂额,他咬了咬牙,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走了出去。

  军帐外,灾民已经在排队领粥,项达一步步向铁锅旁边走,众目睽睽之下,项达举起手,刚想将手中的沙子洒进锅里,一只瘦弱的手抓住了他。

  叶苏木风尘仆仆,此时这个柔弱书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竟然拉住了千经百战的将军。

  叶苏木气喘吁吁地说:“项将军,我们把粮食带回来了,你要干什么?”

  “你不懂,叶先生,此事很复杂”项达摇摇头说:“即便买了粮食,依然不够分的,我得想办法。”

  叶苏木说道:“你往锅里扔进一把沙子,与饲养畜生何异?这只能短暂的解决问题。但是,百姓会看在眼里,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昏官,他们会认为自己有一个昏君,怨恨越积越深的朝廷,早晚会灭亡!大人,粮食可以花钱买,但民心能吗?”

  “你,大胆!”

  项达气得将手里沙子扔掉,坐在大锅旁边说道:“那你说怎么办,粮食能买,但灾民越来越多,根本供不过来。”

  叶苏木才将气息喘匀,他席地而坐,歪了歪头:“大人说,赈灾一事,全部听我的,可还算数?”

  “自然算数,但面对这种情况,你有办法?”

  “大人不怕麻烦就行。”

  “我来就是为了救百姓,谈什么麻烦!”

  二人一齐回到了主事军帐中,叶苏木请人拿来笔墨纸砚,边说边写:“大人,我们之前的计划不变,自邯郸到邺城这条商路通了,粮食边买边卖边发粮,我拿到了比预计还要低的价格,徐徐压价,然后向大户们施加压力,这没问题吧?”

  项达点点头,没说话。

  叶苏木写了密密麻麻的一封告示:“眼下,我需要项大人给我凑够一百个人,去灾民当中走访,将所有缺粮家庭记录下来,做成一个‘赈籍’。每逢发粮时,让大家按照赈籍领粥,凡有冒名顶替者,一经查到,重重惩罚。”

  项达犹豫地说:“几万灾民,可能要做好几天,再加上查缺补漏的”

  “无妨,商道已开,粮食暂时供得上,赶在冬天第一场雪来临之前将此事做完,就不耽误。”叶苏木写完后,将纸张吹干:“如此,方能有效解决滥竽充数冒领粮食的人。”

  项达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也拿起纸笔,开始在名单上写能做此事的人:“我此次来邺城,带了亲兵二百,其中识字之人不过半数,都能用。”

  见此事暂时有眉目,叶苏木说:“我们都不能闲着,落实此事后,立刻进城找尚有良心的大户协商发粮,恩威并施,这种官场手段大人应该手到擒来吧?”

  项达将眉头拧成了一股绳,显然不乐意,因为这城中哪有良心的大户?要是有的话,也不至于他们去邯郸买粮。但既然答应听叶苏木的,也只能答应:“好说,好说。”

  邺城云府,家主云龙生是个儒生,早年中过秀才,后因大楚重武轻文,家里人逼婚,才没让他继续读书,而是将其找回来继承家业。

  云龙生从来没有否定过读书的重要性,也因此,他让唯一的女儿云苓去学舍读书。

  云家的生意不大,原本只是贩卖一些生活用品,因为灾荒年月,云家囤了不少粮食,想发一笔国难财。

  谁知道叶苏木退出学舍之前的一番演讲,让自己的女儿云苓回家与他大吵了一架。

  理由是,云家如果借此发国难财,那云苓还读什么国家大义,一点用没有,不如和他学经商,挣黑心钱。

  云龙生听完后既生气,又无奈,内心五味陈杂。现在这个地步,如果他敢冒险放粮,那云家就会被其他商户群起而攻之,到时候家破人亡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女儿云苓说得又没错,这等财不仁不义,如果他真的挣了,云苓读的那些书上的家国大义就全是狗屁。

  和云龙生遇到相同情况的,还有卖胭脂的郑家家主郑凤虎,他也屯了粮食。郑凤虎是个粗人,不懂读书,却从来都是敬佩读书人的。

  他与云龙生往来密切,就是因为云龙生是个秀才,说话文绉绉,十分受用。

  郑凤虎的儿子郑寒水,也是因为听了叶苏木的演讲后热血沸腾,回家与家人干翻了。

  扬言不想姓郑,说出去丢人。郑凤虎焦头烂额地找过来哭诉:“老云啊,虽然我儿子这次胡闹,我还是按照老法子打了他一顿,但他毕竟占着理呢,尤其是书本上的理,你说我该咋办?”

  云龙生也有些犯难,他刚刚收到了一封书信,落款是叶苏木。然而信封里是一张白纸,一个字都没有。

  久经世俗的云龙生知道,这是叶苏木在骂他:读书无用,不如不读。这对于一个秀才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嘲讽。

  云龙生长叹一声:“云苓也是如此,想来我活了三十多年,还不如一个孩子,当真是惭愧。”

  郑凤虎一听自己崇拜的人都这么说,顿时慌了神:“老云,孩子闹归闹,但现在不能放粮啊,一旦放粮,价格压下去是小事,荀家和知府大人肯定会对我们赶尽杀绝的!”

  云龙生何尝不知道?如果现在放粮,价格就会被压下去,以知府和荀家的屯粮量,起码会蒸发上百万两银子。这足以买他们全家的命了。

  云龙生思量少许后,对郑凤虎说:“既然不能卖,我们就捐。荀家来问,就说发粮官施压,迫不得已。”

  “那”郑凤虎知道,虽然捐粮不影响价格,但如果捐多了,依然有危险:“捐多少?老云,我听你的。”

  “咱们得想后路,这个叶苏木这么厉害,就将难题丢给他吧。”云龙生叹了一声,找人拿来文房四宝,开始写信:“捐多少,他说的算,但是,如果荀家责问下来,得他给我兜着。”

  郑凤虎明白云龙生的意思,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久经商场,也是个精明人。

  他有些怀疑地问:“叶苏木无半点功名,如果他只顾着眼下,兜不住我们咋办?”

  “那就要看郑兄和我,这次的运气好不好了。”

  叶苏木并没有对云家和郑家太过苛刻,他只是要了一千石粮食意思一下,并探查云龙生的决心。

  经此事得知,只要有第一个商户敢放粮,云家和郑家就敢跟上,毫不含糊。

  随着云家与郑家的开口,邺城不少粮食大户陆续都捐了粮食,支援赈灾,赢得了百姓的好名声。

  其实在叶苏木的筹划下,只要邺城和邯郸的商道畅通,粮食的缺口暂时堵住了。

  叶苏木号召大家出钱捐献帐篷、衣物和被褥,天越来越冷,城外不少灾民都无家可归,如果不抓紧防范,到时候冻死的人将不计其数。

  这两天荀家也在忙,因为老爷荀云将过六十大寿,荀家上上下下都挂上了红灯笼,杀猪宰羊好不热闹。

  荀家在京城有靠山,人脉广,但凡发帖,在邺城境内没有不敢来参加的。甚至远在邯郸的慧觉大师,都有厚礼相送。

  柳杜若和白薇在乡村访友看病,远远瞧见一辆马车行驶过来,十几个武僧将马车护住,像是甘露寺的和尚。

  武僧们认识柳大夫,热情地上前行礼打招呼。柳杜若见车上货物价值不菲,一问才知道,这是慧觉和尚送往邺城的生辰纲。

  待到武僧走后,听在心里的白薇才呸了一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柳杜若罕见地没有责怪,只是说:“慧觉大师也不容易,他的粮食不卖给荀云,却卖给叶苏木,已经是驳了颜面。如果荀云大寿他再不送礼,就真是撕破脸了,到时候双方都不好看。”

  白薇得意洋洋地说:“所以苏木才是真善人。”

  柳杜若不屑地说:“他也是为了让自己通过科考,咸鱼翻身。”

  “这世道,可还有不求回报的好人?”白薇撇了撇嘴:“舅舅你救穷人还要他家一分粮食呢,难道就不算救人了?”

  柳杜若若有所思点点头:“也是这么个道理。”

  白薇问柳杜若:“舅舅,你说荀家这样的大户,什么时候才肯放粮啊。”

  柳杜若刚想回答,忽然觉得头顶落下一片冰凉,他仰头看看天空,才发觉有无数白星落下,心知又将有无数灾民丧命,叹息说:“快了快了。”

继续阅读:第六章 初雪落,万民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寒门龙仕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