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比赛的结果在紧张的评分与统计后终于揭晓。此次大赛并没有事先设定晋级的固定名额,而是划定了一条分数线:八十分。规则很明确,凡是能达到八十分及以上的选手,无论人数多少,都将顺利出线。
经过工作人员细致的统计,令人瞩目的是,有二万一千多人的成绩在八十分以上,晋级率达到了七成左右。这一概率无疑从侧面反映出,东洲青年炼丹师群体在炼丹原料知识的广度方面表现相当不错。众多选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识别大量原料并简述其特性,这表明东洲在炼丹知识的普及与传承上卓有成效。
然而,这一比赛规则对于部分选手而言,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之处。那些平日里一心扑在提高炼丹实际操作水平上,专注于精进炼丹技巧、火候掌控等方面,却疏忽了增加知识面,尤其是对炼丹原料知识广泛涉猎的选手,在这一轮比赛中就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比如,有些选手炼制丹药的手法堪称一绝,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可在原料识别这一环节,却因为对某些不常见原料的陌生而丢分严重,最终无缘晋级。
但不得不说,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大赛设立原料识别这一环节,自有其深意。炼丹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技艺,不仅需要精湛的操作技巧,对各种炼丹原料的深入了解同样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炼丹师,若不能熟知各类原料的特性、生长环境、相互搭配的效果等知识,即便炼丹手法再高超,也难以炼制出真正顶级的丹药。
从更高层面来看,此次大赛旨在选拔出全面发展的炼丹人才,为东洲炼丹界注入新鲜血液,推动炼丹技艺的整体提升。通过这样的比赛规则,能够促使更多的炼丹师在追求技艺精湛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全面积累。虽然对于部分选手来说,这样的规则可能有些残酷,但这也正是修仙界乃至整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唯有不断适应规则,全面提升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炼丹之路上走得更远,为东洲炼丹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文凭借着平日里对炼丹秘籍的热爱与钻研,在第一轮比赛中脱颖而出,以九十三分的高分顺利晋级到第二轮。当得知自己的成绩时,方文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慨。他深知,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己无数个日夜在古籍间的埋头苦读。
随着出局选手的陆续离开,第二轮比赛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穿梭在场地中,在每位选手面前放置了一个大包和一张纸片。方文看着眼前的物品,心中明白,新一轮的挑战已然来临。
打开大包,里面赫然装着五十种炼丹材料。这些材料形态各异,散发着不同的光芒与气息。而那张纸片上,则写着本次需要依照的丹方。比赛要求选手们必须在半个时辰之内,按照纸片中的丹方准确无误地配制好原料。
乍一看,这一轮比赛似乎较为简单,只需按图索骥,将相应的材料挑选出来即可。然而,方文深知,大赛绝不会设置如此简单的关卡。他仔细观察着面前的材料,很快便发现了其中暗藏的玄机。原来,每一位选手拿到的五十种原料中,都有几种模样非常相似的东西。如果粗心大意,不仔细分辨,必定会栽跟头。
方文小心翼翼地拿起第一种材料,这是一株形似灵芝的灵草,但仔细端详,其色泽与纹理又与常见的灵芝略有不同。他在脑海中迅速检索着相关知识,回忆起这种灵草名为幻灵芝,与普通灵芝虽外观相近,但功效却大相径庭。幻灵芝在炼丹中主要用于增强丹药的灵力稳定性,而普通灵芝则侧重于提升丹药的滋补功效。若是混淆,炼制出的丹药恐怕会药性大乱。
确认无误后,方文将幻灵芝轻轻放在一旁,继续挑选下一种材料。此时,他注意到有两块石头模样极为相似,都散发着淡淡的土黄色光芒。他拿起石头,放在鼻下轻嗅,又用灵力感知其内部的能量波动。经过一番仔细辨别,他终于分清,一块是用于稳固丹炉灵力的土源石,另一块则是能中和丹药毒性的化毒石。两者一旦用错,后果不堪设想。
在方文全神贯注挑选原料的同时,其他选手们也在紧张地忙碌着。有些选手似乎并未察觉到材料中的陷阱,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便按照丹方开始抓取原料。而那些经验丰富、心思缜密的选手,则如同方文一样,仔细地甄别着每一种材料,不敢有丝毫懈怠。
看台上的观众们也被这看似平静却暗藏玄机的比赛氛围所吸引。他们虽然无法看到选手们面前材料的具体细节,但从选手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也能感受到比赛的紧张程度。有的观众忍不住为自己看好的选手捏了一把汗,有的则在小声讨论着比赛的难度。
评委席上,刘凯等评委们同样密切关注着选手们的一举一动。他们深知这一轮比赛的关键所在,正期待着选手们在面对陷阱时的应对表现。刘凯微微皱眉,注视着一位选手,只见这位选手拿起两块相似的材料,看了看便准备放入原料堆中。刘凯心中暗叹,若是这位选手不能及时发现错误,恐怕就要在这一轮惨遭淘汰了。
半个时辰的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比赛结束。选手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有的面露自信,似乎对自己的原料配制胸有成竹;有的则眉头紧锁,面露担忧之色,显然对自己刚才的选择有些不确定。
工作人员开始收集选手们配制好的原料。方文看着自己精心挑选出的材料,心中虽有些忐忑,但他相信自己凭借着对炼丹原料的深入了解,应该能够顺利通过这一轮。接下来,便是等待评委们的评判,他深知,这一轮的结果将决定他能否继续在大赛中前行,去追逐自己的炼丹梦想。
很快,检测结果便新鲜出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看似简单的一关,竟如同一道无情的筛网,将六千多名选手无情地筛落出局。看着这个结果,众人不禁感慨,炼丹之路,步步惊心,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错。
这些出局的选手,其实并不冤。要知道,在炼丹领域,马虎大意是绝对要不得的恶习。炼丹师肩负着调配神奇丹药的重任,每一种材料的选择都关乎着丹药的成败,甚至可能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死。选错材料,绝非儿戏,那后果简直是要命的。
以此次比赛为例,那些模样相似的材料,就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陷阱,等待着粗心的选手失足落入。也许在日常练习中,些许的失误尚可补救,但在真正的炼丹实践里,尤其是为他人炼制重要丹药时,一次选错材料,不仅可能毁掉珍贵的药材,更可能让服用丹药的修仙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修仙界,因炼丹师疏忽选错材料而引发的悲剧并不少见。有的修仙者满怀希望地服下丹药,却因丹药中材料搭配错误,灵力紊乱,导致走火入魔,辛苦修炼的道行毁于一旦;有的甚至直接危及生命,香消玉殒。所以,炼丹师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严谨,对每一种材料都要做到了如指掌,不容有丝毫差错。
这场比赛的这一关卡,无疑是给所有炼丹师敲响了警钟。它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告诉大家,哪怕是经验丰富的炼丹师,也不能掉以轻心。炼丹,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一颗沉稳、细致的心。那些成功通过这一轮的选手,想必也是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才得以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而对于那些出局的选手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惨痛但宝贵的教训。相信经过这次经历,他们会更加明白细心严谨对于炼丹师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炼丹生涯中,他们或许会更加刻苦钻研,努力提升自己辨别材料的能力,不再重蹈覆辙。毕竟,炼丹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只要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次的出局,不应成为他们的终点,而应是他们走向更成熟、更优秀炼丹师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