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许元的话,如同魔咒一般,回荡在每个人的耳边。
釜底抽薪,攻敌必救,中心开花,关门打狗……
这个计划,几乎将兵法之诡道,运用到了极致。
它将大唐的劣势,瞬间转化为了优势。
将一场可能旷日持久的血战,变成了一场快刀斩乱麻的歼灭战。
“好!”
尉迟恭再也忍不住,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杯乱跳。
“就这么干!”
“陛下!末将请为先锋!”
长孙无忌抚着长须,看着许元的眼神,已经不仅仅是欣赏,而是带着一丝……敬畏。
这个年轻人,他看到的东西,远比他们这些在朝堂和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家伙,看得更远,更深,也更狠。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帅位之上。
汇聚到了那个,唯一能够决定此战走向的男人身上。
李世民。
他没有立刻表态。
他的目光,深邃如海,在沙盘和许元的脸上,来回移动。
良久。
他终于开口了。
声音,却不带丝毫的激动,反而冷静得如同万年玄冰。
“许元。”
“你的计划,堪称完美。”
“但你,忽略了最致命的一点。”
李世民站起身,缓缓走到沙盘前。
他伸出手,指着那个代表平壤的城池模型。
“千里奔袭,轻装简从。”
“你麾下最倚仗的红衣大炮,必然无法携带。”
“朕问你。”
李世民的目光,如两柄出鞘的利剑,直刺许元的内心。
“没有红衣大炮,你,拿什么去攻破高句丽的国都?”
“平壤城,城高墙厚,即便守军再少,也不是五万疲敝之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拿下的。”
“一旦你顿兵于坚城之下,攻城不下。”
“前线的渊盖苏文得到消息,回师救援。”
“到那时,你这支孤军,就会被三十五万大军,包了饺子。”
“我大唐,非但不能一战定乾坤,反而会陷入被动,被敌军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这个后果,你,想过吗?”
李世民的话,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让刚刚还热血沸腾的尉迟恭等人,瞬间冷静了下来。
是啊。
攻城。
这才是整个计划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一环。
没有重型攻城器械,想靠人命去填平一座国都的城墙,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许元的计划虽好,却仿佛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
一推,就倒。
然而。
面对李世民那足以让百官战栗的质问。
许元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
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沉稳的模样。
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陛下所虑,臣,早已想到了。”
他对着李世民,躬身一拜。
随即,从怀中,缓缓掏出了一卷羊皮纸。
“红衣大炮太过沉重,千里奔袭,的确无法携带。”
“但是……”
许元将羊皮纸,轻轻地,平铺在了沙盘旁边的案几上。
“谁说攻城,就一定要用红衣大炮?”
众人好奇地凑了过去。
只见那张羊皮图纸上,用着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精细笔法,画着无数个奇形怪状的零件。
有齿轮,有杠杆,有扭曲的木臂,有坚韧的绳索。
每一个零件旁边,都标注着详细的尺寸和名称。
而在图纸的另一侧,则画着这些零件,最终组装起来的模样。
那是一台……
造型奇特,充满了力量感与机械美感的……
投石车。
但这台投石车,又与大唐现有的任何一种投石车,都截然不同。
它的结构,更加精巧,也更加复杂。
许元的手指,点在图纸之上,声音清晰而自信。
“此物,名为‘霹雳车’。”
“它的所有零件,皆可拆分。”
“最重的一个部件,也不过百斤,两名士卒便可轻松抬运,寻常的驮马,更是可以一次携带数组。”
“只要运抵城下,熟练的工匠,只需半个时辰,便可将其组装完毕。”
“其威力,虽不如红衣大炮,但将红衣大炮的炮弹,于百丈之外抛上平壤的城头,轻而易举。”
“陛下。”
许元抬起头,迎着李世民那震撼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
“有此神器,平壤城,在臣的眼中。”
“不过,土鸡瓦狗而已。”
话音落罢。
整个中军大帐,再一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如果说,之前的“直捣黄龙”是石破天惊的战略构想。
那么此刻的“土鸡瓦狗”,便是实现这一构想的,绝对自信。
尉迟恭那双铜铃大眼,死死地盯着图纸上的“霹雳车”,喉结上下滚动,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巨石呼啸着砸向平壤城头的景象。
李世勣抚须的手,再一次停住。
他看着许元,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震惊,疑惑,还有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恐惧。
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到底还藏着多少匪夷所思的东西?
李世民的目光,则从图纸缓缓移回到了许元的脸上。
他看到了平静。
看到了从容。
更看到了,一种视天下坚城如无物的……霸气。
良久,李世民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气地颤抖。
“你是说……用这霹雳车,投掷红衣大炮的炮弹?”
“正是,陛下。”
许元微微躬身,语气没有丝毫波澜。
“红衣大炮的炮弹,本质上只是一个装满炸药的空心铁球。”
“只要配重与力臂计算得当,霹雳车完全可以将其抛射出去。”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臣在辽东城的这一个月,可不只是在研究土地农桑。”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李世民的眼中,精光陡然一闪。
长孙无忌和李世勣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震撼。
他们终于明白了。
从一开始,许元就算到了一切。
从他提出回辽东训练镇倭军的那一刻起,也许他就已经想好了攻取平壤的计划。
甚至,连攻城的弹药,他都提前一个月让人从山东道用大船运过来了。
这个年轻人,他不是在赌。
他是在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在布局。
一步,领先了所有人,整整一个月。
“好!”
“好!”
“好!”
李世民猛地一拍龙椅扶手,连说三个“好”字。
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大步走下帅位,来到许元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许元!你真乃我大唐的麒麟儿!”
帝王的赞赏,发自肺腑。
帐内诸将,此刻再无一人有半分疑虑。
看向许元的眼神,只剩下敬佩与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