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无尽的河流
藏野2025-09-27 21:432,491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

   陈小舟站在运河大桥上,春风拂面,带来熟悉的水汽和新生芦苇的清甜。脚下的河水不急不缓地流淌,映着四月特有的澄澈天空。下游处,几个孩子正在岸边放飞风筝,欢笑声随春风飘荡。

   他已经很久没有回这个小镇长住了。省城的汽修店发展成连锁,他的生活被会议、订单、扩张计划填满,但每个季度,他总会回来一趟,像完成某种仪式般在河边站一会儿。

   乌篷船比他记忆中更加破旧,补丁叠着补丁,却依然固执地浮在水面上。老李头一年前去世了,临终前把维护船只的活交给了徒弟小赵。陈小舟支付费用,小赵定期去检查船体,送去必需品。

   这种安排成了小镇新的常态。人们不再称父亲为“疯子”,而改口叫“船爷”。孩子们偶尔会指着河心问那是什么,大人们便答:“那是一位老爷爷的家。”

   时代变了,小镇变了,人也变了。只有那条乌篷船仿佛静止在时间里。

   直到三天前,小赵打来紧急电话:“陈哥,船爷可能不行了。”

   陈小舟立即放下一切赶回。他看到父亲时,老人正平静地躺在船篷里,呼吸微弱但平稳,仿佛只是在午睡。船头晾着洗净的衣物,小炉子上温着粥,一切井然有序。

   没有惊慌,没有抢救,他只是坐在船头等待。

   第二天黎明时分,父亲静静停止了呼吸。他面容安详,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手中紧握着那个防水盒,里面是陈小舟这些年的字条和照片。

   通知社区后,一切按程序进行。遗体火化,证明办理,简单得令人恍惚。没有葬礼,因为父亲没有朋友;没有墓碑,因为不知该刻什么。

   “骨灰怎么办?”姐姐问。

   陈小舟看着这个朴素的骨灰盒,想起父亲笔记本上的话:“水能载舟,水能覆舟,水亦能是舟。”

   他做了决定。

   今天,他独自划着小船来到河心。乌篷船已经被拖走,河面空出一块,仿佛什么都不曾存在过。

   他打开骨灰盒,任由骨灰随风飘散,落入流淌的河水,此间没有仪式,没有言语,只有晨光中飞舞的随即很快与水融为一体的尘埃。

   “再见了,爸。”他最终轻声说,“现在你真正自由了。”

   回岸时,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最后的文件。“船怎么处理?”李主任问,他现在是退休返聘,头发已经斑白。

   “烧了吧。”陈小舟说,“那是他的家,不该给别人。”

   火焰升起时,他站在远处观看。木材噼啪作响,火星随风飘散,像一场沉默的告别。镇上几个老人自发前来,默默站立片刻后又悄然离开。最后只剩他一人,看着灰烬随烟上升,散入云端。

   下午,他整理父亲的遗物——那个防水盒里的东西。里面除了字条和照片,还有一叠素描,几本被翻烂的书,以及放在最底下的一本皮革封面、页边缘已经卷曲发毛的笔记本。

   他坐在河边老位置,一页页翻看。技术图纸、水流观察、天气记录……忽然,他的手停住了。

   笔记本最后几页,写满了字。不再是片段式的记录,而是连贯的文字,笔迹颤抖却清晰:

   “小舟,如果你读到这些,说明我已经走了。不必悲伤,我度过了想要的一生。水教给我三件事:一是流动,二是包容,三是坚持自己的方向。我不是好丈夫,不是好父亲,但我是真实的自己。这代价很大,但我付得起。告诉你姐,我一直爱她,只是不懂表达。告诉你外甥,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在别人眼里很傻。最后,谢谢你。谢谢你没有强迫我上岸,谢谢你守护我的选择。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河要渡。不必理解所有的船,但请尊重所有的航行。父字。”

   日期是一个月前。父亲早知道时日无多,平静地准备了这一切。

   陈小舟合上笔记本,泪水无声滑落。

   久坐后,他在树下挖了个小坑,埋下骨灰盒和笔记本,没用任何标记,只想让这一切归于土地,归于自然。

   傍晚,他最后一次划船到河心。夕阳西下,河水泛着金红的光泽,美得令人心醉。远处,新修的观光船载着游客驶过,导游的喇叭声隐约可闻:“这里曾有一位老人,在船上生活了十多年……”

   父亲成了传说,成了小镇奇谈的一部分。也许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个故事,赋予它各种浪漫或悲情的解读。

   但只有他知道真相:这既不是浪漫也不是悲情,只是一个普通人用极端方式守护内心的宁静。

   手机震动,省城店里有急事需要处理。他转身离开,没有回头。

   生活继续。汽修店生意越来越好,姐姐的孩子上了小学,小镇被划入新城开发规划。运河两岸建起了步行道和观景台,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偶尔有游客会问:“听说以前这里有个人一直住在船上?”

   年轻的导游便答:“是的,一位老爷爷。他的儿子现在是大企业家呢。”

   陈小舟听到这个传闻时,只是笑笑。他结婚了,对方是汽修店的会计,踏实贤惠,从不过问往事。他们有一个女儿,眼睛像极了爷爷。

   女儿三岁那年,他带她回小镇。走在新建的滨河步道上,女儿突然指着河心:“爸爸,为什么没有船?如果有一条小小的船,上面有老爷爷,多好。”

   陈小舟一听怔在原地,沉思片刻,他回女儿的话:“以前有的,只是现在他离开了。”

   后来他捐资在河边建了一座小亭子,没有命名,只刻了一句诗:“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许多人看不懂,但总有人驻足沉思。

   如今他年近不惑,鬓角已有星白。每当人生遇到抉择,他总会到河边坐坐。不是怀念父亲,而是寻找内心的指引。

   他发现,父亲留给他的不是答案,而是提问的勇气——敢不敢忠于自己?能不能承担选择的代价?愿不愿意尊重他人的不同?

   春去秋来,河水不停流淌。新的故事在不断发生:有年轻人辞去工作开民宿,有夫妻选择丁克周游世界,有艺术家隐居山林……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第三条岸”。

   而那条河,依然静静流淌,见证一切,包容一切,从不评判。

   一个温暖的午后,陈小舟带着女儿在河边散步。孩子欢脱地在前方小跑,突然在老柳树下停住。

   “爸爸,这里有东西。”

   树洞里,放着一束新鲜的野花,还带着露水。

   陈小舟环顾四周,不见其他人的踪影。也许是哪个知道故事的人放的,也许是巧合,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传承——有人记住了那个选择,并用这种方式表达敬意。

   他指着流淌的河水对女儿说:“看,这条河很古老,见过很多故事。”

   “什么故事?”女儿睁大眼睛。

   “关于自由,关于孤独,关于选择的故事。”

   “听不懂。”女儿老实说。

   “没关系,”他微笑,“以后会懂的。”

   夕阳西下,父女俩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河面金光闪烁。陈小舟最后望了一眼河水,在无尽的水流中,他看到了父亲,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所有不甘随波逐流的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船,航行在不同的方向,但都在同一条永恒的名为存在的河流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河上的父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