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听到朱允炆的话,顿时脸色微变。
没想到陛下已经先到如此远的地步。
如此看来陛下真是当代明君了。
而王忠也是直接说道:“陛下,这倭寇国人虽然历来与咱们中原做生意。”
“但也能看的出来,这倭寇国人绝对不是那种甘心做生意的人。”
“一旦真的弄出什么事情来,只怕到时候倭寇国会趁着我大明虚弱反咬咱们一口。”
“为了大明和华夏后世子孙计,是应该趁着这个时候灭掉它们。”
朱允炆笑着点点头;“行了,这事情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既然方元也选了,而朱高炽和郑和也已经进入工作状态。”
“海运公司就让他们着手经营就是了,大明的国库就等着税收就行了。”
将这些事情都给处理完后,朱允炆坐在龙椅上一时间竟然内心觉得有些空虚。,
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朱允炆自己清楚。
自从他穿越到大明来以后,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忙碌的不行。
要真说到了现在,其实朱允炆还真没有好好的休息过。
以前为了平定叛乱,然后又是为了朝鲜的事情。
接着又是为了发展大明的水力纺纱机,以及其他的东西。
还要改造大明的一些社会意识形态。
说实话,朱允炆那是真的觉得有些累了。
但问题就是,他作为大明的皇帝,想要放松还真是不知道要怎么办。
要是普通人家,那还可以直接去踏青,或者说是去什么地方游玩。
但是作为皇帝他是不行的。
因此,朱允炆心中也是有些觉得无聊。
而王忠也是看到朱允炆这样,好奇的问道:“陛下,您时不时有心事?”
朱允炆这才将自己心里的苦闷说了出来。
王忠也是乐呵呵的说道:“陛下,太祖皇帝在的时候,虽然不能去别的地方。”
“但是偶尔便装出去皇宫,在皇宫外面看看,知道知道民情还是可以的。”
朱允炆微微一笑摆摆手:“这样的事情没有意义。”
“我大明江山疆域这么大,若是真要了解民情,那也应该是去最偏远的地方。”
“去那些真正皇帝听不见,看不见的地方去了解民情。”
“就在应天府,皇帝能听见什么,皇帝能看见什么?”
“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听到朱允炆的话,这下王忠也是被吓得跪在地上。
“陛下,奴婢绝对没有那个意思,陛下乃是万古圣君,奴婢哪里能欺瞒陛下。”
“陛下火眼金睛。”
“行了行了。”朱允炆乐呵呵的摆摆手:“朕就是这样一说,弄的你还紧张起来了。”
“这么给你说了,皇后现在忙着养胎,朕呢也是没有心思去做其他的事情。”
“总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这事情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
“现在就看朱高炽他们将海运公司办起来了。”
刚说完,马恩思忽然一下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见马恩思如此,朱允炆皱了皱眉:“马恩思,你这是怎么了?”
“陛下,北方军情。”
听到北方军情,朱允炆眉头一挑。
好家伙,还忘记了北元这个家伙。
自己自从穿越过来,就一直都在忙着别的事情。
没想到居然还忘记了北元。
按照原本的历史上,朱棣靖难之役后。
五次出漠北,总算是将北方的危险多少给减少一些。
但因为迁都的问题,实际上北方的威胁一直没有消除。
原本洪武皇帝是打算定都长安或者洛阳的。
毕竟,按照历史上来说,这两处地方都有定都的资格。
而且,主要是朱元璋也有打算经略西域的意思。
但理想虽然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不行。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想要迁都,甚至都开始考察。
但朝中的大臣们不同意。
一来,江淮应天的势力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能同意定都洛阳或者长安。
都城可是代表政治力量的中心。
远离了江南,那么应天还有江淮勋贵们就彻底被抛弃。
要么跟着皇帝去长安,但长安的势力肯定是不会允许有人压自己一头。
那没有了势力的勋贵们不就是没牙齿的老虎嘛,又有什么用?
可如果不去的话。
大明如果不能经略西域,那就一定会导致边境战略上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样的情况朱允炆必须要规避,这不是自己装看不见就能行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西域整个纳入进入大明的版图。
纵然日后真的大明江河日下。
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起码可以在王朝末期的时候,尽可能的给汉民族保留生存空间。
朱允炆不可能相信有万年不灭的王朝。
若真有这样的王朝,那么现在也不会是明朝,而应该是秦朝。
毕竟万世一系嘛。
但现在的情况就是,北方的北元似乎因为明王朝朱棣叛乱的事情。
算准了明王朝无力北伐,所以打算集结重兵一鼓作气拿下进攻大明。
而朱允炆在听完了马恩思的回报后,顿时也是陷入了沉思。
见皇帝在沉思,也没有谁敢去打扰,毕竟皇帝要思考国家战略。
对于朱允炆来说,现在的问题就是,应天府到北方的战线太长。
加上北方平叛刚刚完毕,估计北方作为战场,只怕后勤压力也大。
而且也无力继续大规模的作战。
但如果输了的话,那大明就成了半壁江山了。
这是绝对不能输的。
只是这运送粮食的问题,实在是有些麻烦。
总不能开漕运吧?
若是开了漕运,那海运必然要被耽搁。
甚至,因为一批利益集团的阻挠,说不定直接将海运给胎死腹中。
就算自己在的时候海运可以继续,但若是自己死了呢?
那以后的继任者说不定被几下忽悠瘸了,直接给你来个海禁。
那剩下的事情恐怕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也是开始犯难了。
这么来看朱棣迁都北平倒是很正确的选择。
此时,朱允炆也是想了想,这才直接说道:“这一次北元来了多少人马?”
“回陛下的话,北元号称三十万,但按照臣对北元的了解,至少不低于十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