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即说回阴山派:“这个教派,因为它请的是阴山老祖为主神。配合六丁六甲五营兵马,阴兵阴将三魔真君,鬼仙大帝地府王爷盘古大王三山九候五鬼大王等神灵来办事。而使用的阴山符都是以黄纸墨字,或者白纸墨字,它们很少用朱砂……因为红代表阳,黑代表阴,这就是注“阴”的结果。”
我没有丝毫隐瞒:“这也是我堂上龙神,告诉我鉴别阴山弟子的一个细节!”
“除此之外呢!?”
姜雨薇饶有兴致的追问:“关于阴山派,你只知道这些?”
“嗯,”
我坦言说起:“我查过不少玄门典籍,可上面有关阴山派的记载,几乎都是一笔带过……这些年,我也不算踏足玄门,远离玄门的圈子,也根本查不到阴山派的消息。我只是粗略听说,阴山派出自上古巫师一脉,却融合了道家...还曾经被一度认为是道家最诡异的门派,他们专修“鬼道”、“阴术”借用人血,尸骨等极阴之物进行修炼。
“嗯,”
姜雨薇浊气长舒,无奈的点了点头:“算了,还是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好好说说这阴山派的起源吧……其实,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本土的宗教。它传承千年而不绝,从老庄开辟道教伊始,发展出无数的道家门派...但道家,都尊崇无为而治……”
“各个门派,虽遍布各地,但大都因天时地利之碍,不得已隐迹江湖,遁百姓街巷,秘密传递着道家之术。”
“其中道家的法术流派,异彩纷呈...分散出众多支脉,他们通天彻地,会赶尸驱鬼,符咒通灵,五行八卦。阴阳风水更是不在话下...但是他们,都秉承道家思想。只是结合民间各地风土人情,而衍生了各种民间宗教。
这些宗教,隶属于道家,却不属于道教...人们统称其为民间法教。虽是民间自创,但这些法教与正统道教,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他们的源头都是道...源道而生,依道而行。都会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修炼肉体和神魂。以求达到身心一体,与自然万物相契合的状态。而阴山派,最早也算是道家分支……有野史记载,阴山派出现于两千多年前,其法重阴,拜的是阴神系...曾经盛行于相西一代,江湖上,也曾经把他们和北马统称为放阴。”
“因为他们的手段,其实更像出马弟子......同样是开堂供奉。只是出马常供五仙,而他们供的是鬼王阴仙。其实随着时间扭转,南茅北马,术法多有融合...比如,北马请仙诛邪,南茅也能请祖师爷上身除魔。但南茅北马都顾及脸面,即便术法相似,但大多都会修改修改,也不好如出一辙,免得背上抄袭的骂名。”
“可阴山派,就是完全照抄了南茅北马...比如,在道教的符箓上,一般写有“吾奉太上老君敕令”的字样...而在阴山派的符箓上,写的是“吾奉阴山老祖敕令”几乎完全是照搬挪用。”
“这位阴山老祖和太上老君可不同。他不是正神...而是阴山派的创始祖,才会让后世供奉。其姓名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他是偶然得到一本名为《阴狱鬼经》的书籍后,经过研读学习,自创了一种,以至阴之法修道的手段。”
“在不断收徒扩张后,才形成了阴山派...但他们起初,修鬼道,却行正事!法本无正邪之分,全凭人心所判。
阴山派起初修炼鬼道,但还是一直尊崇道家思想...也会守正辟邪,除魔卫道。他们剑走偏锋,手段虽邪,但往往都比南茅北马,平事更快,更直接。”
“所以阴山派手段在邪,起初也没被纳入邪教...直到后来,阴山派出了一名奇才。学习了派中所有法术后,又从中自创了一种,名为“控阴尸”的法术,这种法术可以操控死者的灵魂,还可以控制死去的尸体,这位阴山派的奇才,想到可以用此术,操纵其他门派已故的天师,和出马大能。”
“因为南茅的死后,会下阴谋职,或者道高望重之辈,会魂守茅山...出马弟子的大能,也会化为清风不入轮回……阴山派利用控阴术召魂,然后操控这些死去的前人大能,从中学习各派的绝学和秘法。后来这事,被南茅北马的人发现后,他们不谋而合,对阴山派进行打压。还从此将阴山派视为邪教。”
“最终阴山派瓦解,残存弟子逃亡各地隐姓埋名...阳世安定了一段时间,可当年那些阴山教徒,逃亡各地后,还是凭借记忆,默写复刻了,不少阴山秘术的残本,存留阳世。”
“有的将秘术重新融入道家,比如赶尸一脉...可有的,却不甘心阴山派就此没落,暗中聚集,每隔几十年,阴山派都会重整旗鼓,踏足本土,死灰复燃!”
“每隔几十年!?”
我有些意外:“阴山派被玄门纳入邪教,差不多有千年之久,可这千年来,他们都没有断过香火传承!?”
要知道,如今北马巫族,毫不夸张的说,真有上万年文明传承。
可到了现世,三大出马世家没落,几乎也能说北马巫族绝迹香火。
但这话阴山派……
“他们的组成其实很复杂,”
姜雨薇透露:“这些年在武当,我也听说过不少关于阴山派的事情……其实阴山派这个称呼,涵盖很广。”
“以前说的是阴山一脉的传承,可渐渐……阴山派,就成了一众邪马,邪道的代名词,一些叛离道门,或心术不正,用玄术害人的家伙,都被大家称为阴山派的人,因为这些家伙,最终为求自保,或躲避玄门清理门户,最终都会投入阴山派。”
“所以源源不断,阴山派也就成了藏污纳垢,收纳邪马,邪道的组织,”姜雨薇对此也很无奈:“就像我爷爷说的……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就一定有坏人,当世俗要将人,已好坏区分的时候,就一定会筛选出一部分。”
“没错,”
我应声一笑:“这也是人已群分,由来的道理!”
姜老爷子的比喻,说的太贴切了。
原本一袋米四十斤,装在袋子里,它就是四十斤。
可要想挑选精品,无论如何,都会挑选出很多成色稍劣的米质……成色稍逊,本无伤大雅,却被世俗贴上了劣质的标签。
本无善恶对错,可照此以为,渐渐就会被人视为残次品。
坏这个字眼,也就由此而来……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说我是坏人。
被世俗这样定义,往后,我也会渐渐心态扭曲。
这也是阴山派,为什么传承不灭的原因。
不是早年阴山那一脉还有传承,而是后世玄门之中,逐出山门,排挤在外的玄门弟子,自发聚在一起,形成的一股玄门团体。
该怎么说呢?
我相信在那当中,有被迫逼上梁山的,应该也不在少数。
没几十年,阴山派羽翼丰满,回归本土死灰复燃,那也是局势上的变化。
根本无从改变……
毕竟阴山派,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应该大多数都是仇视玄门,尤其是仇视道家和北马巫族。
“对了,”
姜雨薇也不忘提起:“上世纪除旧之风开始,阴山派近乎灭绝,后来在太国重起炉灶,他们的根据地在国外……道门做为本土道教,很难伸手到国外,更不可能在太国,将他们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