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揭露都江平事线索
一笔心酸2024-08-04 11:163,387

  我欲言又止,刻意停顿了一下。

  试图,让姜雨薇自己回想起来。

  可这丫头,根本就不上道……

  “我爷爷!?”

  姜雨薇变得越发急促:“我爷爷当时说什么了?”

  “你就没在意?”我愕然问她。

  “在意什么?”

  “在意……哪一句?”

  姜雨薇回想了:“当时,我爷爷说了很多话,我,我哪记得!”

  我也是懵了,只能愕然一笑,提醒道:“你就一点没有觉得突兀!?当时,我们来这的时候,姜老爷子说的地点是……蜀地,灌洲,还有……”

  “还有什么?”

  姜雨薇一脸茫然。

  “好像还说了灌江!”

  郑公子在副驾驶坐着,恍然回忆道:“对,姜老爷子说的,是蜀地,灌洲,灌江……昨晚下了车之后。”

  “那个带着金丝眼镜的秘书,说这是都江宴的时候,老弟就十分诧异,还误以为是秘书弄错了……”

  “没错,”我接过郑公子的话茬点破:“当时得到确认,知道是都江,堰口的时候,我还在心里狐疑了一下,以为是姜老爷子说错了地方……可姜老爷子是什么人?他让我们出外办事,总不能,把地名都给弄混了!”

  “不是……你等等,”

  姜雨薇有些发蒙:“是都江也好,是灌江也罢,就这名字称呼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

  “这,”郑公子两手一摊:“这我就不知道了!”

  “说灌江,你兴许并不敏感,”

  我换个词语:“如果把都江的堰口,换成灌江口这个名字,你会想起什么?”

  “灌江口啊!?”

  姜雨薇只是重复呢喃了一句。

  副驾驶的郑公子,便愕然惊呼起来:“当然,是想起二郎显圣真君!”

  “没错……”

  姜雨薇连连点头,瞬间想到:“杨戬的道场,就在灌江口!”

  “有这层联想,就对了!”

  我转而问起:“姜老爷子说,这件事和你们姜家有渊源……是什么渊源?总不能,是姜老爷子和那个姓贾的专家熟络把?”

  “不是,”郑公子敏锐:“姓贾的专家,知道姜老,可他表现出来的,并不像熟络的故人,也不算相熟的朋友……”

  因为自打见面后,老专家没有故人那种问候。

  哪怕是介绍姜雨薇的时候,也是尽显生疏。

  可见,这姓贾的专家,和姜家没什么渊源。

  其外,道门龙虎山的章天师,和一众江城学院的道徒。

  他们昨晚盛气凌人,来包房想要讨个说法……却在看到姜雨薇后,落荒而逃。

  可见,这些道门中人,并不知道姜雨薇会来。

  所以……姜老若有所托,是出于他们的渊源,那至少也该提前支会。

  我阐明了上面的观点。

  转而推测出结论:“如果……如果这里的事,和灌江口杨戬有关,凭借商周时期,封神的渊源,姜老爷子让我们来这,也就说的通了!”

  “可这,”姜雨薇不敢尽信:“这些只是你的推测!”

  “一开始的确只是推测,”

  我转而提起:“昨晚的县志上,我已经得到了应证……县志记载了朱元璋挥兵北伐,在交战中毁了江口古庙,而那所庙,就名为灌口二郎庙!”

  “灌口二郎庙?”

  姜雨薇怔住了:“就因为名字相同,你就笃定是二郎显圣真君,杨戬的供庙?”

  “且不说你是封神榜姜太公的后人……就说你是道门中人,你也不该对这番话提出质疑,”我当即科普起来:“其实这也颠覆了世人的理解,因为封神台上,姜太公敕封的365为正神中,根本没有杨戬的名字!”

  “嗯!?”开车的司机小陈,难掩惊愕:“杨戬没有封神?”

  “没有……他是后来肉身成神!”

  我强调:“杨戬成神,与封神榜并没有关系!”

  “这,”

  姜雨薇尴尬了,作为姜家后人,老爷子也曾数次说起过商周期间的故事。

  可这丫头性格蛮横,觉得封神榜的故事,已经有明文记载,还拍成了电视剧,全然没有必要,在听姜老爷子细说。

  但仔细回想一下,确实如此,封神榜都是天庭正职,哪会封什么显圣真君。

  二郎神这个名字,更像是民间诰命。

  “不如,”

  姜雨薇顿了顿:“你给我仔细说说呗!”

  “好,”

  虚心求教是件好事,我当即敲打:“你可得听好了,要是能一字不落,回头建庙的时候,你还能去那帮道徒面前,说教一番,显摆显摆你这师叔的阅历!”

  “呵呵,”姜雨薇难掩激动,一笑之后,听的更认真了:“快说,快说……”

  “其实二郎神的信仰起源于蜀地。二郎神又被称为灌口二郎神,为道教中的水神。关于其来历,可谓众说纷呈……”

  “在商周时期,他并未受命上天,最后肉身成圣,也曾下凡轮回过,在几次轮回中,最有名的,就是战国时期,”

  我想:“也是轮回到李冰的儿子那一世,才让二郎神的名字,受天下人供奉……”

  ”战国时代,”

  我先说李冰:“这李冰,任秦国的蜀郡太守一职。秦孝文王时,他带领老百姓建造了都江堰,使川西平原的千里良田得到灌溉,蜀郡因此变成千里沃野。后世百姓感戴其因德,故立庙祭祀,并将其视为护佑之神……”

  “宋朝时,皇帝下诏修建李冰庙,并封其为“广济王”,并每年都对其进行祭祀……也在那个时候发现,二郎神实为李冰的次子李二郎!”

  “宋代朱熹如是说:蜀中灌口二郎庙,是因为李冰建造都江堰有功而立庙,二郎神乃李冰的第二子。

  在清代的书中:二郎神也是以李冰这子的身份出现,蜀人都供奉他,将其称为川主。他的塑像俊雅,侍从者擎鹰牵犬……“

  “据记载,李冰之子曾经除去都江中的孽蛟。关于此点,在民间也多有传说,时年,李冰为秦国的蜀郡守,其子李二郎随其来到蜀郡。当时的蜀郡经常闹水灾,李冰便命李二郎各处寻找水灾的根源以便根治。李二郎跋山涉水,寒来暑往,历尽艰辛,却仍没有结果。”

  “一天,李二郎在经过一处山林时,突有猛虎出来挡道。李二郎于是射杀了猛虎。正在捕杀猛虎的七位猎人因敬佩二郎的武艺,便愿意和其一起寻找水灾的源头。当他们来到灌县附近的一条小河边时,忽然听见附近的茅屋里传出哭声,原来是一个老婆婆在伤心地哭泣。”

  “李二郎上前询问,才知道她的小孙子要被当成祭品,祭献给水怪孽龙。李二郎一听之下,便明白了水患的根源原来在此。于是,马上和七人赶回去禀明李冰。李冰听后,便传授给他们擒龙的办法,众人依计而行……”

  “到了祭祀孽龙那天,李二郎手持三尖两刃九,和七个朋友一起来到江神庙,埋伏在神座后面。很快,风雨大作,一条孽龙飞入庙内攫取祭物。说时迟,那时快,二郎带着七位朋一齐抢出,迎着孽龙进行了一场恶战。”

  “孽龙虽然历害,但李二郎更加神勇异常,一把三尖两刃刀上下翻飞着,渐渐地孽龙便抵挡不住了,只好虚晃一招,窜出庙去。这时百姓都来相助,锣鼓喧天,人声如潮……孽龙心生了畏惧,立马潜入水中,李二郎等人也一起跃入水中,孽龙只好再逃窜到岸上,李二郎等人又上岸紧追不舍。不一会儿,孽龙就走投无路了,终被李二郎擒获。”

  “李二郎等人经过激烈的搏斗都非常疲惫,于是下山歇息,便将孽龙放在河中。谁知河中有个龙洞,直通大河,孽龙乘机入洞逃走。李二郎发现之后,大惊道:“孽龙逃走了。”……于是,几人又急忙再次追捕孽龙,终于在江堰上追上孽龙,并用铁链将它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从此水患绝迹。

  这便是民间流传的李二郎除孽龙的故事。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在祭祀李冰的崇德庙里,也将李冰之子李二郎的神像作为陪祀进行供奉。”

  “五代之后,李冰父子都被敕封为王。宋代蜀地的百姓,还在都江堰附近的灌口建立了二郎神庙,以示对其进行崇敬的供奉……”

  说到这,我想:“灌江下的蛟龙,你也不难想出来历了吧!”

  “就是李二郎锁住的孽龙!”

  姜雨薇的美眸顿时就亮了:“没想到就这都江堰,还有这一段故事?”

  “没错,”

  我点了点头:“借这段故事,你还可以做个人情……建庙之后呢,就告诉那位文旅局的人,让他借此做历史宣传,只要网上带动热度,你想啊……”

  “妙啊!”姜雨薇打了个响指,后知后觉的惊叹:“难怪吃完早餐,你说事后上报,不会有人追责,那时候你就已经想好了?”

  “那是当然,”我点了点头,不敢说滴水不漏,也算事事都有考量,没有辜负别人这两天的盛情款待。

  还能借建庙的事情,引起网上舆论……

  炒作之下,改变这一个月来,网上的谩骂,挽回旅游行业上的损失。

  “徐湘鹏,”

  姜雨薇不吝夸赞:“你简直是个天才,你……”

  她灵动的美眸中,洋溢着惊叹。

  可话说到一半,却戛然而止。

  我当然明白,只怕这一瞬,她心里已经开始泛起了酸楚。

  “我也就那么一定小聪明!”

  我急忙恭维:“空有头脑,却镇不住场子,要想落实下去,还得你姜大小姐出面,要这么把这事,坐落的完善,就得看你了……”

  “哼,”姜雨薇嘴角一抽,故作冷哼的同时,抽高嘴角,遮掩洋溢的笑容:“放心交给我吧,有我给你善后,保证不会出错!”

  “你可别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我提前已经预料到了:“等会回去,要是让道门的人,知道你要在都江建庙,一定会有人反对!”

  “为什么?”姜雨薇错愕。

  我当即便说明了缘由,也提前教唆,指导姜雨薇该怎么说服众人。

  言之凿凿,但也算有理有据……本以为,是用来应对道门中人。

  没曾想,到了灌洲古庙,就提前露了底……

继续阅读:第235章 姜雨薇代为出头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游龙神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