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是她自己的心里作用!”
我淡然解释,可车里的人都不信。
无奈,我权当闲聊诠释到:“昨天说到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而这句话的产生,与清朝时期的官员叶存仁有着莫大的关系……”
“叶存仁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不可多得的清廉官员,曾任巡抚,他一生都为百姓操劳,不仅政绩突出,而且两袖清风,官声极佳。不过几年,他就接到提拔的任令。”
“当叶存仁准备辞官离任的时候,下属得知后,都想给叶存仁送礼物,既为礼数,也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但叶存仁从不收礼,这就让送礼的人有些为难了……”
“到了叶存仁离任那天,下属来到江边为他送行。大家只叙离情,并没有人送礼。等到叶存仁准备出发,却被船夫告知,船出了故障,需要抢修,请他再等几个时辰。他只好去茶楼,一边与下属叙旧,一边等待出发。直到夜色深重,叶存仁才等来可以出发的消息……”
叶存仁回到船中,发现房中多了几个箱子和一封下属给他的信。他拆开信,见信上写道:“大人造福一方,吾等无以为报,略备薄礼,以表谢意。”叶存仁立刻明白了下属的用心——故意让船主推迟开船时间,以便天黑后悄然将礼物送上船,打消自己的后顾之忧。
可是叶存仁却婉拒了,立刻将礼物送了回去,并写下了一首诗给下属: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
我刚说到这,郑公子饶是反应了过来:“叶存仁!?我记得昨天说到的六尺巷,故事里的书生也姓叶!?他们是一个人?”
“这就无从考证了,不过两者倒是生在同一个时代。”
我也不好断言,不过后来,人们也有猜忌,还将叶存仁的言语中的最后一句和“举头三尺有神明”联系了起来,并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样的一句俗语。而整句话连起来之后,寓意非常清楚,告诫人们一定不要做亏心事,否则可能会获得报应,而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俗语能够传承至今,自有其独特魅力。良心之所以会痛,自然不是因为人之本性,而是千百年来文化传承的影响。
做人做事,理当理直气壮,殊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对得起良心,方能自信。
“当然了,”
我话锋一沉:“一个人蛮横的底气,往往是吃准了别人的让步!别以为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怕,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心中鬼既是竖心旁一个鬼,合起来便是愧,但凡心中有愧,就不免心里有鬼……”
“呵,”姜老板哑然失笑:“算你小子走运!”
可他走运一词说的云淡风轻。
内心却是掀起了一阵错愕,心里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
姜老爷子曾粗略提起的那句话……
北马入世之初,通玄只为教化人心。
出马济世,为鸣公道,也为度化人心入世。
或许……
姜老板试着去想,北马真有超越南茅的地方,它有传承的意义。
姜老板此后没在说话。
全程都陷入了深思,就连入城后吃饭,他席间也不发一言。
很快,顺路送他回到白事店后,他下车就听到店里传来一个少女如银铃般的声音:“爸,你回来了……”
那声音清脆的,如银铃般悦耳。
“是姜家的小姐,”司机一怔,忍俊不禁的笑了:“少爷,要不要下去看看!”
“算了,”
郑公子略一摆手:“开车,送我老弟去医院。”
“得,”司机应声疾驰,驱车离开了白事店。
车上,才听郑公子闲聊说起:“姜雨薇在道门学法,偶尔会去上京探访他爷爷,所以郑家对她很熟悉!”
“人长得很美!”司机小陈突兀的补出那么一句。
听的我哑然失笑:“听起来,像是郑哥的心头爱?”
“哎,打住……”
郑公子脸色骤变:“我和她可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以前吧,我家里却又戳和的意思,不过我很清楚,我和她根本不适合!”
“可,”
司机小陈又冷不丁的说道:“这也不妨碍别人长得漂亮!”
“你这嘴,”郑公子有些无语的笑了。
…………
与此同时,白事店里。
“爸,”姜雨薇好奇的拉着他:“你们这次出去,事情办完了?”
“办完了,”姜老板浊气长舒,脸上是二十多年从未有过的惆怅:“让你早点回来,你又不听,否则也可以看看……”
“切,”姜雨薇嗤之以鼻:“事情我大致都听爷爷说了,不过是些不入流的手段,平平无奇,充其量是土郎中上不了台面!”
“或许吧,”
姜老板以前也这样想,不过现在,他也会质疑:“如果,如果有一天,你和他交手了,才能切身体会,看到别人高明的地方……”
“交手!?”姜雨薇悻悻道:“我要有那个机会,非打的他满地找牙!”
这狂妄的口气,让姜老板忍俊不禁的笑了:“希望,你会有和他交手的那一天,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我也想看看,你和他交手之后,会仗量出多大的差距。”
就在父女谈话间……
姜老爷子试探的问起:“对了雨薇,上次和你说,去江城道院读书的事情。”
“我不去,”
姜雨薇美眸一变:“五大道院,江城排末,以我的资质,根本不该被分到那。”
“说的也是,”
姜老爷子不急:“这事,过两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