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起义军占领之地,还是大乾的境地,只要是受过灾的地方,都将送去赈灾粮食。
这封公告李言蹊甚至都没有跟谁商议,直接就发布了。
天下震惊。
文武百官也是议论纷纷,而且是非议。
他们觉得,现在朝廷都已经这么艰难了,还要给起义军赈灾,简直是愚蠢至极。
许多百姓都是自发去投靠起义军的,已经是大乾的罪人,是叛军,李言蹊居然还要给他们送粮食?说不定他们吃饱了,转过头又要帮着起义军来打他们。
李言蹊这不是去养活自己的敌人?为什么要如此愚蠢。
大臣们纷纷反对。
不过李言蹊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强势,他不是他的父亲,他下定决心之时,没有人能改变他。
但是他也没有责怪反对的大臣,没有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赞同他。
在早朝时,面对大臣们的反对,他道:“他们都是大乾的百姓,就算被起义军占领,但大多情有可原。赈灾是朝廷早该做而未做之事,朝廷已辜负了百姓,这一次我只想弥补朝廷之过错。”
大臣们望着李言蹊坚定的神色,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低头应了下来。
李言蹊和皇上不一样,以往哪次赈灾不是大臣们出钱出力?李言蹊没有让大臣们想办法,自己出钱,已经很不错了。
这封公告一出,李言蹊的仁德之名又上了一个台阶。
就算是受灾百姓,他们的怒气是对朝廷的、对皇上的,但却不是对李言蹊的。
李言蹊虽然是皇室中人,但是他的名声却极好。
一次又一次赈灾的是李言蹊,守卫雁回关的是李言蹊,抓了鞑靼皇子的李言蹊,百姓们对李言蹊这个太子是十分信服的。
对于这一点,文武百官也都反应过来,沉默过后,再也不反对李言蹊去赈灾了。
李言蹊这么做,第一就是收买人心。
对,吃了朝廷的粮食就是朝廷的人了。尤其这粮食是李言蹊主动放下身段,跟项载沉求和而来。
一句不管是不是起义军都是天下苍生,一视同仁,就足以让这些百姓心生感激了。
民心就是这么容易收买,谁让他们吃饱,谁给他们粮食,就是好人。
李言蹊这么做已经让投靠起义军的百姓们动摇了,日后就算双方再打起来,这些百姓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投靠起义军了。
再然后,就是针对起义军了。
项载沉当初打着起义的名义对抗朝廷,当初皇上不作为,百姓民不聊生,项载沉师出有名。可是现在换李言蹊当权,爱护百姓,他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朝廷?
李言蹊这一次跟项载沉‘求和’,是为了天下百姓,占了大义的人变成了李言蹊,项载沉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李言蹊派人去赈灾,车队所过之处,还能不收买人心?
到时候他所占领的地方,李言蹊不费吹灰之力就要被李言蹊收拢回去了。
可以说,两个人的身份立场掉了个,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这个银子花得可就太值得了。
百官们再也不反对了,反而十分积极的促成此事,配合度很高。
难道他们就愿意看着大乾四分五裂?让大乾的土地落在别人的手里?难道他们就愿意得过且过?
所谓上行下效,以前皇上不作为,他们也乐得清闲。
但现在李言蹊表现出了明君之相,且能力卓绝,他们自然也愿意尽力辅佐。
赈灾的两个难题,已经解决了一个,还剩下一个,已经不算问题了。
李言蹊占了大义,而且事关起义军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全天下的人都在盯着这次赈灾。谁都不能出差,谁也不敢出差错,否则全天下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他。
二皇子和三皇子的人哪怕有心搞小动作,也不敢。
而且,这个时候,李言蹊还又一次公布了二皇子和三皇子的罪行。
意图谋反,逼供未遂,气倒皇上,李言蹊念在手足之情,并没有杀他们,而是将他们一生幽禁。
连皇上都被拉出来,给他们俩加罪名。
文武百官沉默,没有人为两位皇子说话。
就连两人的母族都眯着,没有人冒头,生怕李言蹊想起来他们。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担心跟二皇子和三皇子扯上关系。
这下更没有人敢不上心了,生怕自己出错惹来李言蹊的注意。
为何出差错?是不是对朝廷、对太子殿下不满?还是三皇子余孽?
所有人战战兢兢,不管以前跟谁,现在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老实办差,不敢出任何的小心思。
于是李言蹊赈灾顺利进行,一批一批的粮食被送出去,京城里仅留的守军大半也被派出去护送赈灾粮食了。
与此同时,整个京城也渐渐恢复了活力。
因为李言蹊要买粮食,许多大粮商都跑来京城了。
可是来都来了,总不能光带粮食吧?京城刚刚被围,刚刚恢复生机,肯定需要大量的物资。
而且京城的百姓,到底是和别处不同,有银子,就有购买能力。
于是除了粮商来了,其他的布商等也来了,就连药商也过来分了一杯羹。
经历了大战,能不缺医少药吗?
这些人给京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么多人,再带着随从侍卫,总得住店吃饭吧?所以京城内的酒楼客栈生意一下红火了起来。
住店的人多了,就需要买菜买肉。这个季节吃不到什么新鲜的菜了,但是一些去打的野味、积攒的鸡蛋,也都涨了价卖了出去。
老百姓手里赚了银子,也能过个好年了。
李言蹊将剩下的守军都排出去维持秩序了,京城的守军混日子多年,第一次体会到了加班的痛苦。
李言蹊很高兴,还亲自下了帖子去请秦湛去喝茶。
秦湛收到了帖子,十分高兴,跑去跟他祖父说。
“祖父,我明天要出门,太子殿下约我去喝茶。”秦湛一本正经地说道,“还请祖父允许。”
他自觉自己是大人了,要郑重请示长辈。
秦渊用关爱的眼神望着他,轻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