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与先零羌叛乱,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军帅,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
18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皇帝刘宏大赦天下,改元中平。最开心的莫过于董卓了,才关押几个月就出狱了,卢植也因此赦免释放。
第二年185春正月,疾疫大流行。琅笽王刘据逝世。二月初十,洛阳南宫大火灾,火半月才灭。二十四日,洛阳广阳门外屋自行坏圯。于是皇帝下令,除平常税收以外,按田亩数抽税,每亩十元钱,用修宫室。)
二月底,司徒袁隗免职。三月,任廷尉崔烈为司徒。北宫伯玉等寇掠三辅,派平北将军朱雋带领两万郡兵讨伐,没有取胜。
这个政令下达之后,各地怨声载道,刚刚平息的黄巾之乱又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苗头。河北等地还未被黄巾占领的城池,听到这个政令之后,纷纷放弃抵抗,与黄巾军同流合污。有不少加入了黄巾军,一时间黄巾军数量暴增,河北四大黄巾头领手下各有黄巾七至十万不等,导致了剿灭黄巾军的困难程度增加不少。
朱雋的另一部分兵马交由孙坚和曹操带领,两人实力猛增,经过收编俘虏后,每人达到了三万郡兵。
黄浦嵩和刘备在黄巾军大后方感觉到了危险正在慢慢靠近,分别在幽州等地招募兵卒。在刺史刘焉势力,公綦稠(护乌桓校尉)、刘政(右北平郡守)、阳终(辽东郡守);刘卫(广阳郡守);邹靖(刘焉校尉)等人的配合下,刘备招募的兵卒和现有的军士总共20000人,黄浦嵩招募的兵卒和现有军士总共有40000人。刘备得知关羽驻守的城池被破,派遣张飞率领1000士卒在太行山附近找寻。在三月初,哥三个终于团聚,此时关羽手下只剩士卒余50人,三人抱头喜极而泣。
185年三月初,皇帝刘宏对开年的天灾人祸搞得心神不定,焦躁不安,下令曹操,孙坚,张狼,黄浦嵩,刘备等人加快平定黄巾军,否则按畏缩不前,贻误军机之罪论处。
对此张狼也只好调整部署,派遣吕岱驻守南皮,徐盛驻守章武县,金环三结驻守浮阳县,并叮嘱互相呼应。
韩忠的大部分黄巾军驻扎在清河郡,其余黄巾军在平原和高唐驻扎。
张狼趁机赶制投石车。上次做的投石车由于太过笨重,无法运过黄河,多半送给了陶谦。
自从朱雋被离平叛韩边之乱后,孙坚就加强了和张狼之间的联系。两人约定,三月初共同攻打高唐附近的城池,拔出这颗北上的钉子。
三月初十,张狼的投石车已经做好了十架,云梯总共三十架。周善的骑兵已经渡过黄河,和黄忠汇合,并带来了一千头肥猪。
早上天空晴朗,陈到,周勃,祖山带着向着高唐进军,准备对高唐实施包围。
张狼则带着黄兴,黄龙罗,金奇和黄忠共40000人,带着攻城器械向平原进军,斥候派出老远,不断汇报着前方的情况。
中午的时候,刚刚吃过午饭,一名斥候快马来报:“启禀主公,前方十里就是平原,不过平原城附近正有大批人马集结,大概五万,向是有所大动作。”斥候气喘吁吁的向着张狼汇报着。
张狼旁边是刘巴和张昭,张昭听完,已经眯起,随后说道:“主公,莫非韩忠也是打着和我们同样的主意?准备围攻我南皮城?”
“子布说的有道理,听说韩忠他们在开春后实力增加了不少,已经快十万人了,他这五万人马估计还只是对付我们的部分人马。恐怕还有别的援军。”张狼思索着说道。
“论实力,我们的自新军和他们的黄巾军实力差不多,去南皮城的道路也只有两条近路。不如给他们来场埋伏战?”刘巴在一旁建议道。
这时斥候又来汇报:“主公,敌方斥候已经发现我们,并且他们的斥候交给我们一封战书。”斥候说完递给张狼一封书信,三个大字历历在目“战书”。
张狼打开信件,看完后,随手递给了张昭和刘巴:“好一个韩忠,居然想和我们硬拼,不知道,凭借的是什么?”
“主公,既然如此,我们再埋伏已无任何意义,不如我们就和他们在平原城决战。不过他们为什么要急于和我们一战呢?”张昭看完信后,淡定的说道。
“主公,他们在城外,就有5万人马,我估计城内也有不少。既然他们想战,我们便和他们战。只需要把我们的狼牙团作为最后的杀手锏,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可定咦。”刘巴建议着。
张狼思索片刻后,觉得此法也颇为妥当,于是点点头:“既然两位军师考虑得颇为缜密,那就依二位军师所言,命令周善在和黄忠在后面接应,我们去会会那韩忠小儿。”
“主公,不如这样,反正陈到,祖山,周勃三位团长离我们,步行也只有小半天路程,快马通知的话,一去一回也只要两个多小时,不如安排他们回军平原?”张昭前思后想,总有点感觉哪里不对。于是给出一个比较稳妥的建议道。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不论如何,我们还有这个后手,即使韩忠他们有预谋,我们也不惧。”刘巴抚掌称妙,微微笑到。
“既然如此,那就依子布所言行事。”张狼也有点搞不懂韩忠的用意了。
张狼命令亲卫分别把命令传给金奇,黄龙罗,黄兴三位团长,向着南皮城挺近。并让卫大卫二卫三带着亲卫小队,分别给陈到,祖山,周勃带信,命令他们回军平原城。
黄龙罗带着一营自新军为先锋,张狼则带着亲卫营的一千人马,和周善的骑兵,在大军前面向着平原城进发。黄忠的八千狼牙队员分成四营,吊在大军后面,向前慢慢前行,斥候在周围十里开外探查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