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后
一艘船上,船头站着一个身姿窈窕的少女,一身水蓝色纱裙,腰间盈盈一握,挽着松松的少女髻,上有星星点点装饰,鬓边斜插着一支流苏簪子,脑后三千青丝如瀑般倾泻而下,眉目如画,妆容天成。
她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感受着江南岸边,小桥流水人家的岁月静好。
一阵风来,扬起她如瀑的长发,衣袂飘飘,惊呆了岸边酒楼上正饮酒作乐,附庸风雅的公子哥。
这时,船舱里出来一个丫鬟模样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件薄薄的披风,走至船头,轻轻地给船头上立着的人儿披上,“江上风大,姑娘仔细着凉。”
少女拢了拢披风,回过头来冲她莞尔一笑,霎时间只觉得天地失色,忽听扑通一声,岸上有人落水了。
那人落了水,却不惊慌,迷离着双眼,就朝少女的船游了过来。
“姑娘,原来是个登徒子,咱们快进去吧!”
那人见美人进了船舱,心里一阵失望,不过仍旧不死心,刚游到船边,一柄闪着寒光的剑,就挂上了他的脖子,吓得他一个哆嗦。
“不想死的话,就从哪儿来滚回哪里去!”
那人颤抖着声音求饶,灰溜溜地又游回了岸上。
“阿砚!”舱里一声娇喝,阿砚收回了自己的剑。
“姑娘有何吩咐?”
原来,那少女便是当年那山野间的小丫头,李晓舒!六年光景过去,她已经出落得如此的清丽出尘,既有少女的柔弱,又不失上位者的气场。阿砚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听她的调遣,从前只是佩服,如今却是恭敬。
这六年来,他亲眼见证这个姑娘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如今她以奕舒二字命名的店铺已经开遍了各州府,所经营的范围几乎囊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手掌洛朝财富命脉,可是除了寻城的那家奕舒居还有头岭村小镇上的那家奕舒斋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奕舒旗号下,幕后的大东家,竟然是一个才十七岁的少女。
悬崖边的那几间木房子,如今已经不见了,变成了宽敞明亮的,风景秀丽的奕舒山庄。
那一片山已经种满了草药,每一年的产量,都用来供应奕舒堂的用药。如今,她可不是只有一座山了,洛朝各地,只要有适宜种植草药的山脉,几乎都被她买了下来,当地的百姓不知道有多么感激她。原来泥泞的山路,已经铺上了青石板。
她在各地做生意,也在各地办学堂,不论贫穷贵贱,来者不拒。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你就能看到奕舒的招牌。人人都以能在奕舒旗号下供职而自豪。
“咱们还有多久能到?”这一趟到江南,其实是为了游玩,顺便巡视一下店铺。
“下一个码头咱就下船了,阿墨已经提前到那儿安排好了,姑娘到那儿可以好好歇歇,这一带民风不错,很是适合游玩。”
说起阿墨那个家伙,可比以前精明多了,自从他跟了李晓舒之后,真的就收了心,再也没有和司徒家有瓜葛,李晓舒给他的工钱,他攒了起来,赎回了爹娘的卖身契,如今一家人在头岭村小镇上买了个农家小院,也娶了一门贤良的媳妇儿,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李晓舒觉得很奇怪啊,阿墨都有媳妇儿了,阿砚和阿桐这两个人都老大不小了,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