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N次元>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目录
第92章 与时间赛跑另一边,铜质药型罩的制造更是难题。需要将收集来的铜弹壳或铜线熔化,浇铸成带有特定锥角(林峰根据记忆设定了一个大概角度)的凹槽罩体。铸造车间的老师傅们对着林峰画的奇怪图纸直挠头,但还是凭借高超的手艺,反复试验模具,最终勉强浇铸出了几个看起来还算像样的铜罩。
最核心、也是最危险的环节,是雷管和起爆序列。
现有的雷汞雷管敏感得像暴脾气的老头,稍微磕碰甚至温度变化都可能意外爆炸,而且起爆能量和同步性难以保证。林峰深知,对于聚能装药,雷管安装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聚焦失败。
“必须对雷管进行改良,并且设计一个绝对可靠的起爆装置。”林峰对负责火工品的老师傅说道。
老师傅一脸为难:“林副总工,这雷汞就这样儿,咱也没办法啊……以前出过好多事了……”
“我们不能再用纯雷汞了。”林峰断然道,“尝试加入一些氯酸钾和硫化锑,做成击发药,虽然威力稍弱,但稳定性会提高很多。另外,起爆药也可以用精制的硝化棉代替一部分。”他再次抛出了超越时代的知识。
老师傅将信将疑,但在林峰的坚持和厂长的命令下,只能带着徒弟们躲在最偏僻的隔离工房里,按照林峰提供的粗略配比,极其小心地开始试验。每一次混合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林峰则利用车间的简陋工具,亲自加工了一个小小的、带有精密螺纹的金属引信体。他计划将改良后的雷管装入其中,通过螺纹旋入药柱底部预钻的孔洞,确保起爆点位于绝对中心。同时,他还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起爆装置作为备份(利用缴获的电话线和电池),但主要依靠导火索为主,因为电路可靠性在战场环境下难以保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间里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连轴转。林峰几乎寸步不离,在各个关键工序间巡视、指导、亲自上手调试。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
钱总工也放下了成见,带着技术人员提供支持,但他更多的是在监督安全,眉头始终紧锁,对林峰那些“离经叛道”的方法充满了忧虑。
第一次试爆安排在厂区外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将一块厚厚的花岗岩模拟碉堡墙体。
安装过程极其紧张。林峰亲自将那个带着铜罩的古怪炸药包(被战士们戏称为“林氏掏粪勺”)固定在岩石上,然后无比小心地将那枚经过他亲手改良、安装了中心引信的雷管插入预定位置,接上长长的导火索。
所有人员退到安全掩体后。
林峰深吸一口气,亲手点燃了导火索。
嗤——导火索冒着火花,迅速燃烧。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怦怦直跳。
轰!!!
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碎石飞溅,烟尘弥漫。
不等烟尘散尽,林峰就第一个冲了出去。
只见那块厚实的花岗岩并没有被炸得四分五裂,而是在中心位置,被穿凿出了一个……直径不到十厘米,但却深不见底的圆孔!孔洞内壁光滑得惊人,仿佛被高温熔蚀过!
成功了!聚能效应起效了!
“穿透了!真的穿透了!”一个跟着跑过来的技术员失声惊呼,看着那深不见底的小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钱总工也快步走来,蹲下身仔细查看那个孔洞,用手摸了摸光滑的内壁,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之前的怀疑和忧虑此刻化为了巨大的震撼和困惑。他无法理解,那么小的一个药包,怎么可能产生如此集中、如此可怕的穿透力!
“快!测量穿透深度!”林峰压抑住激动喊道。
战士們用水浸湿的长树枝探入孔洞,最终测得的深度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接近一米!远超半米的要求!
“奇迹……这简直是奇迹……”刘厂长闻讯赶来,看着那恐怖的穿孔,激动得声音发颤,“快!立刻照这个标准,加紧生产!越多越好!”
有了成功的先例,工人们士气大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虽然每一步依然充满危险(期间还是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意外燃烧,幸好处理及时,无人伤亡),但在林峰的严格指导和高压之下,一批批“特种爆破筒”(被正式命名)被生产出来。
48小时的时限将至。最终,兵工厂赶制出了二十根“特种爆破筒”和相应的起爆组件。
前线派来的运输队早已等候多时,将这些凝聚着心血和风险的武器小心翼翼地装车,火速运往前方。
林峰疲惫不堪地靠在车间门口,望着远去的卡车,心中默默祈祷。
几天后,前线传来捷报!
主力团利用师部兵工厂送来的“特种爆破筒”,成功炸毁了鬼子坚固的碉堡核心,一举攻克了那个久攻不下的据点!战斗中,“特种爆破筒”表现神勇,穿透效果极佳,而我方仅因操作不熟练(一名战士紧张导致起爆稍偏)造成轻微损伤。
消息传来,师部兵工厂沸腾了!刘厂长兴奋地宣布全厂加餐!
林峰的名字,一夜之间响彻整个师部兵工厂。之前所有的质疑、隔阂,在实实在在的战绩面前,烟消云散。工人们看他的眼神充满了敬佩和狂热。钱总工也主动找到林峰,诚恳地表示:“林峰同志,我为我之前的保守和怀疑向你道歉。你的知识和技术,确实远超我的想象。以后……还望不吝赐教。”
林峰赢得了尊重,初步站稳了脚跟。
然而,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特种爆破筒”只是应急之作,许多工艺并不成熟,风险依然很高。雷管的可靠性、炸药的稳定性、生产的标准化,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事件,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价值,也意识到了怀璧其罪的道理。
他需要更系统、更谨慎地释放技术,同时,也要尽快提升自身在这个新环境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师部深潭,他刚刚搅动起一丝波澜。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