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重炮?那就来吧
车轮滚滚2025-10-12 09:412,085

他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立刻着手,利用这宝贵的“启明星一号”钢锭,采用最古老也最笨拙的“钻孔法”,尝试制造第一根完全自产的60mm迫击炮管。这是一个更加考验加工技艺的活计。没有深孔钻床,就用车床改装,用加长的、反复淬火打磨的钻头,一毫米、一毫米,极其耐心地往钢锭中心掏。每一次进刀,都凝聚着整个兵工厂的期望。

与此同时,“启明星”诞生的消息和那块小小的钢锭样品,被作为最高等级的喜报,由刘厂长亲自护送,快马加鞭送往师部。

这一次,消息带来的震撼远超以往。一块合格的钢锭,其战略意义远远超过十件“铁拳”或一百发“破甲锥”。它代表的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业能力,是能够自我造血的战争潜力!

师部首长高度重视,甚至惊动了更高级别的领导。之前那些关于“资源分散”、“不务正业”的质疑,在这块沉甸甸的、闪耀着希望光芒的钢锭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而短视。上级再次发来嘉奖电,措辞严厉而明确地指示:“集中力量,不计代价,保障‘启明星’项目的后续研发,力争早日实现量产应用!”

王协理员试图施加的所有束缚,被这块钢锭硬生生砸得粉碎。在全厂干部大会上,当嘉奖电被宣读时,他不得不站起来,挤出僵硬的笑容,公开表示“坚决拥护上级决定,全力配合林峰同志的工作”。技术的根须,在突破了最坚硬的政治岩层后,终于汲取到了甘甜的泉水,开始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林峰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启明星”只是在实验室里证明了可能性,离大规模量产合格炮钢还有十万八千里。坩埚炼钢产量太低,成本太高,根本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战场需求。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脑海中那需要天价积分的系统商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那才是通往真正工业化大批量产钢的光明大道。

积分,还是积分!他需要更多的积分来兑换关键技术,或者……等待那个名为“工业之基”的系列任务完成时,那份神秘的最终奖励。

而就在他为此深思远虑之时,一份加急电报从前线送达师部,并被火速转发到兵工厂。电报的内容让所有人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日军在某些重要据点开始装备一种新型重型迫击炮,根据描述,极可能是九七式150mm重迫击炮,其射程和威力远超我军现有的任何火炮,给我攻坚部队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师部的命令言简意赅,却重如泰山:兵工厂,务必尽快拿出能与之抗衡、或至少能有效反制的重型武器!

挑战与机遇,再一次同时降临。林峰拿起那根还在缓慢加工中的“启明星”炮管,眼中燃起了更加炽烈的火焰。这颗启明星,不仅要照亮黎明,更要化为利剑,刺破眼前最浓重的黑暗。

有了钢,就有了无限可能。

“重炮么……”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弧度,“那就来吧。”

“启明星一号”钢锭的成功冶炼,如同在晦暗的夜空中点亮了一颗真正的星辰,其光芒穿透了资源匮乏和政治掣肘的阴云,照亮了整个师部兵工厂乃至更高层级的视野。

师部的嘉奖和明确支持,让林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行动空间和资源倾斜。王协理员暂时收敛了锋芒,至少在表面上全力配合“启明星”项目。刘厂长更是腰杆挺得笔直,将最好的焦炭、最熟练的技工、最宝贵的电力,都优先供给冶金车间和那台正在缓慢钻孔的“宝贝”车床。

车间里,气氛庄重而热烈。老师傅们轮班操作,小心翼翼地盯着那根加长的钻头,在“启明星”钢锭上一点点地向内掘进。冷却液其实是简单的肥皂水不断浇注,防止退火,金属碎屑被仔细收集起来——这些都是宝贵的合金钢粉,可以回炉再利用。每一次钻头推进几毫米,都引来一阵低低的欢呼。

这个过程缓慢得令人窒息,但对所有参与者而言,这不仅仅是在加工一根炮管,更是在铸造一个希望,一个八路军拥有自主生产核心武器能力的梦想。

与此同时,林峰并没有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单一的坩埚炼钢上。他知道这种方法无法满足长远需求。他一边盯着炮管加工,一边开始筹划下一步。

他利用系统提供的【初级实用冶金学】知识和那本德文残卷的启示,开始设计一种小型酸性转炉的图纸。这种转炉,类似贝塞麦转炉的极度简化版,可以通过插入铁管鼓入空气,更高效地氧化生铁中的碳和杂质,实现小批量的炼钢。虽然对铁水成分要求苛刻需要低磷低硫,控制难度极大,且炉衬寿命短,但一旦成功,产量将远非坩埚炉可比。

他将图纸交给冶金小组,让他们开始准备耐火材料,进行先期的摸索和试验。这同样是一个需要大量试错的过程。

另一方面,日军150mm重迫击炮的威胁迫在眉睫。林峰深知,以兵工厂现有的能力,短期内仿制或对抗这种级别的重炮是天方夜谭。他必须另辟蹊径。

他的思路回到了“铁拳”和“破甲锥”上。无法在射程和威力上与敌人重炮对轰,那就想办法“挖掉”它的眼睛,或者“掐断”它的喉咙!

他提出了两个应对方案:

“猎鹰”计划:研制一种超远程的、带简易光学瞄准镜的重型狙击步枪,或者说反器材步枪,使用加长枪管和特制的大威力子弹,甚至考虑使用少量“破甲锥”的聚能原理改装弹头,专门用于在极限射程上,狙杀日军重迫击炮的操作手、观察员,或者破坏其瞄准镜和炮身关键部件。这需要极高精度的枪管加工和弹药制造技术,正好可以用“启明星”钢来尝试。

“地网”计划:针对重迫击炮移动相对缓慢、射界固定的特点,大量布设一种改进型的、威力更大的重型地雷或遥控炸药包。

继续阅读:第131章 重压下的阴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