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启明星”的诞生
车轮滚滚2025-10-12 09:411,983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数十次令人心碎的失败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反复分析比对和对工艺参数的毫厘之差的细微调整,又一炉铁水即将出炉。这一次,林告别了以往的忐忑,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预感。炉火的咆哮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沉稳有力,观测口中铁水的流动性和光泽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金亮。

“出铁!”随着他一声沉喝。

炽热的铁水如同一条火龙,奔流而出,咆哮着注入砂模。待其冷却后,小组里最年长的技术员,颤抖着手敲开砂模,得到一批表面光滑、质地均匀的灰口铸铁件。林峰亲自拿起一柄小锤,迫不及待地进行测试。敲击声不再是之前废品的闷响或脆裂,而是沉闷而结实,带着金属特有的回音。他砸开一件,断口呈现出细密均匀的灰色颗粒状,在光线下闪烁着微光。

“成了!成了!”负责化验的老技术员,声音因激动而剧烈颤抖,他举着分析试纸的比色卡,几乎是吼出来的,“含碳量……稳定在3%左右!硫、磷杂质含量显著降低!这……这已经是上好的铸造生铁了!”

消息如同一阵旋风,瞬间传遍全厂!这是真正意义上,依靠根据地自身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冶炼出的第一炉合格生铁!虽然它还不能直接用于制造高强度的枪管炮管,但用于铸造更坚固耐用的迫击炮底座、复进机匣,乃至制造车床卡盘、台钳等各类关键工具和设备部件,已是绰绰有余!其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当初“铁拳”的试射成功!

刘厂长闻讯赶来,激动地用他那只独眼死死盯着那还带着余温的铸铁件,粗糙的大手在上面反复抚摸,感受着那坚实的力量,口中不断重复:“好!好啊!咱们兵工厂,自己能炼出好铁了!看他娘的谁还敢说咱们不务正业!”

一直默默支持的钱总工也感慨万千,他拍着林峰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后生可畏……林总工,你真是后生可畏啊!这一步迈出去,太不容易,太关键了!”

然而,林峰的目标远不止于此。生铁只是漫长征途的第一步,他需要的是钢,是能够承受剧烈膛压、制造火炮身管的炮钢!

接下来的日子,他带领最精干的小组,开始了更为艰难的炒钢试验。他们将合格的生铁块放入专用的炒炉中,加热至粘稠的半熔融状态,然后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手持沉重的长铁杆,在烈焰中猛烈地搅拌、翻动,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将生铁中过量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掉。

这是一个极其依赖经验和技巧的“体力活”,更是“眼力活”。火候、搅拌力度、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车间里烟熏火燎,温度高得让人窒息,老师傅们轮番上阵,汗水刚淌下来就被高温蒸发,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

可结果却令人沮丧。一次又一次,不是炒过了头,脱碳过度变成了柔软的熟铁,就是炒得不够,依然含碳过高,脆性十足。劳动强度大到极限,成功率却低得令人绝望。

就在攻关再次陷入僵局,连最坚定的老师傅眼中都流露出疲惫和迷茫时,潘同志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一本破旧不堪、页角卷曲的德文小册子。它似乎是某本冶金著作的残卷,被油污和岁月侵蚀得不成样子,但里面恰好有几页,用严谨的德文和精细的插图,详细描述了坩埚炼钢法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注意事项,甚至还有一张简单的炉体结构剖面图!

这简直是天降甘霖,雪中送炭!坩埚炼钢虽然产量极小,一次只能炼制十几斤,但炉温更高,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成分更容易精确控制,非常适合当前条件下,小批量生产高品质的工具钢或枪管用钢!

林峰如获至宝,连夜就着昏暗的油灯,凭借上辈子的知识储备和一本缴获的德汉小词典,逐字逐句地翻译、研究。他立刻组织人手,根据残卷上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亲手绘制图纸,开始建造小型坩埚炉。他们选用最极致的耐火材料,反复试验,用石墨和黏土混合制作出能够承受超高温的坩埚。随后,将精选的生铁碎块和经过他`carefully calculated`的脱碳剂,如磨成粉的铁矿石精确配比后放入坩埚,用耐火泥密封,最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新建的炉中,用最优质的焦炭,开始全力鼓风加热。

这是一个比之前任何一次实验都更加精细、也更加令人紧张的过程。炉外,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连最大声的刘厂长都紧闭着嘴,只用那只独眼死死盯着炉口的光焰,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经过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当炉温和时间都达到理论值时,林峰沉声下令。坩埚被巨大的长钳从白热化的炉膛中夹出。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感受着那股扑面而来的热浪。小心地敲开冷却后的坩埚,一抹与生铁、熟铁截然不同的光芒,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里面是一块银亮、致密、表面闪烁着细碎晶体光泽的钢锭!

“钢!是钢!”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现场旋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经过连夜测试,这块钢锭的含碳量精确控制在0.5%左右,硫、磷等杂质含量极低,其韧性和强度,都完全达到了制造60mm迫击炮管的初步要求!虽然一炉只能产出区区几公斤,但这无疑是从无到有的、划时代的突破!这是根据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炉钢!

林峰抚摸着这块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钢锭,郑重地将其命名为“启明星一号”。它意味着,八路军自主生产高性能武器的漫漫长夜,已经看到了黎明前最亮的那一缕曙光!

继续阅读:第130章 重炮?那就来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