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N次元>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目录
第164章 “鬼炮”疑云这绝不是普通的迫击炮火力!其快到极致的反应速度、堪比长了眼睛的覆盖精度,都远远超出了日军普通炮兵分队的水平。幸存的战士们心有余悸,给它起了一个贴切的名字——“鬼炮”。
林峰的眉头再次紧紧锁了起来。他将几次“鬼炮”出现的战例报告摊在桌上,逐一分析,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规律:它似乎总是在“火凤凰”开火后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而且总能大致判断出“火凤凰”之前所在的阵地范围,误差不超过一两百米。
“是声音测距?还是……预先标定了所有可疑地点,由前沿观察哨引导?”林峰用铅笔在地图上画着圈,喃喃自语。以这个时代日军的技术水平,在能见度极差的夜间,要实现如此快速的精确定位,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
他立刻加强了前沿的侦察和反侦察力度,命令最精锐的侦察排,专门针对“鬼炮”可能存在的观察哨进行搜索。终于,在一次战斗结束后,两名侦察兵在战场附近一个视野极佳、但又极其隐蔽的山头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金属碎片、几截断裂的电线残骸,以及有人长时间潜伏过的痕迹。
林峰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捏起那些碎片,在煤油灯下仔细端详。他的心猛地一凛。这些碎片……结构很精巧,不像是普通望远镜或者电话机的零件,更像是某种简易电子设备的内部构件!虽然工艺看起来还很粗糙,甚至有些地方还带着手工焊接的痕迹,但其设计思路的方向性极为明确!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现:难道日军已经装备了初级的声学或红外探测装置?或者,就像他之前在电报里猜测的那样,有一支不为外界所知的、掌握着更先进技术的特殊分队在配合其一线部队作战?
这个发现让林峰感到了比面对加厚装甲的坦克时更深的寒意。技术的对抗,已经悄然从看得见的钢铁与炮火,开始向更加隐秘、更加专业的电磁与声学领域延伸。
他立刻将这个发现和自己的推测整理成一份紧急报告,再次发给总部和潘同志,请求情报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查明这股“鬼炮”背后的技术力量究竟是什么。
前线因破甲弹的出现而稍缓的压力,被一层更深、更诡异的阴云所笼罩。技术的暗战,愈发扑朔迷离。“火凤凰”虽然长出了足以撕裂钢铁的“爪子”,但那隐藏在黑暗中,由未知技术引导的“鬼炮”,就像一条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在它下一次啼鸣时,发起致命的一击。
林峰知道,他与“火凤凰”的生存之战,已经进入了更凶险的深水区。必须尽快挖出“鬼炮”的真相并予以反制,否则“火凤凰”的每一次出击,都将是一场用生命作为赌注的豪赌。
而就在他为了前线的危机而殚精竭虑之时,黄崖洞的电台传来了一个简短而令人意外的消息,似乎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林峰同志,关于上次你提到的特种合金钢研究,我们……似乎摸到了一点门路。初步样品,性能惊人。”
黄崖洞传来的特种合金钢研究突破的消息,如同一缕穿透浓雾的阳光,让林峰紧绷的心弦稍稍松动了片刻。然而,当他将目光重新投向前线那张标满了红色骷髅头的地图时,那缕阳光便被更深沉的阴影所吞没。“鬼炮”带来的威胁,远比日军任何一种看得见的钢铁乌龟都更令人窒息。这种精准、迅速、如同鬼魅般的反炮兵火力,像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每一门“火凤凰”及其炮组成员的头顶,严重制约了其战场生存和效能发挥。林峰清楚,不彻底拔掉这根毒刺,“火凤凰”终究只是一只羽翼被缚的凤凰,难以真正浴火翱翔。
他将主要精力从破甲弹的后续优化和量产监督上暂时移开,全身心投入到对“鬼炮”的溯源和反制之中。那些从可疑山头上收集来的金属碎片和电线残骸,被他像稀世珍宝一样摆在桌上,用镊子反复拼接、研究。在煤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甚至画出了几个关键碎片的结构草图。他基本排除了实用化红外探测的可能,以当前世界的技术水平,想要制造出能在野战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被动红外探测设备,无异于天方夜谭。那么,剩下的最大可能,就是声学测距。
声学测距,其原理在林峰看来并不复杂,本质上就是一道初中物理题:通过在一条足够长的基线上布置多个听音器,精确记录火炮发射声波到达各个听音器的微小时间差,再通过三角函数运算,就能反推出声源的方位和大致距离。这种技术对电子元件的要求相对较低,日军完全有可能装备这种相对“低技术”但极为有效的装备,并将其配属给精锐的炮兵侦察单位,或者如他之前猜测的,一支神秘的技术分队。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林峰精心设计了一个“钓鱼”测试。他选择了一个无月无星的夜晚,命令一门“火凤凰”在预设的A阵地,朝着一个无关紧要的方向进行了一次单发射击。与此同时,他亲自挑选的多个侦察小组,携带他临时改造的“听诊器”——将医用听诊器的听头接在一个大号的铁皮集音罩上,并给每个组员都配发了对时精确到秒的怀表——悄无声息地潜伏到了周边几个视野开阔、可能被日军用作听音阵地的山头附近,如猎豹般伏在草丛中,屏息监听。
“轰!”“火凤凰”的怒吼撕裂了夜的宁静,巨大的声浪滚滚而去。潜伏的侦察兵们按下了怀表,开始紧张地等待。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大约一分钟后,负责监视B高地方向的侦察小组耳机里,突然传来了清晰的、非自然的电台按键“滴答”声,紧接着是压抑着却依旧能分辨的日语低声交谈!侦察兵不懂日语,但他将这声音的节奏和时长牢牢记在心里。又过了不到两分钟,夜空中传来了尖锐的呼啸,数发迫击炮弹精准地落在了A阵地原先所在的大致区域,爆炸的火光将那片山坡映得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