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举荐人
柒意安2025-09-10 10:542,487

天光微亮,雪停了。

护国府书房内的炭火烧得并不旺,一丝寒气从窗缝里钻进来。

“宫里来人了。”阿七在门外低声通报。

慕卿浔正在看一份京畿防务图,闻言,头也未抬。“让他进来。”

进来的是个面生的年轻太监,捧着一个拂尘,走路悄无声息。他先是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才不急不缓地开口。

“慕夫人,奴婢奉陛下口谕而来。”

谢绪凌站在一旁,眉头微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陛下说,昨夜风雪大,夫人受惊了。护国府乃国之干城,夫人的安危,便是社稷的安危。对于任何意图不轨之徒,定要严查,绝不姑息。”

太监的嗓音又尖又细,每个字都说得清晰无比,却听不出一丝情绪。

慕卿浔依旧没有抬头,只是用朱笔在地图上圈出了城南的位置。“有劳公公跑一趟。请转告陛下,慕卿浔定不辱命。”

“夫人忠心,陛下自然是信得过的。”太监话锋一转,向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低了,“陛下还说,年关将至,宗亲藩王多有回京述职者。朝廷当以和睦为重,宗室颜面,亦是国体。万不可因一些宵小之辈的胡言乱语,伤了皇亲贵胄的和气。”

书房里陷入了死寂。

只有炭火偶尔发出一声轻微的爆裂声。

这话里有话,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查,可以。

但不能牵扯到不该牵扯的人。

慕卿浔终于放下了朱笔,抬起头,静静地看着他。

太监被她看得心里发毛,脸上却依旧堆着合乎礼仪的假笑。

“奴婢话已带到,就不打扰夫人办差了。”他躬身告退,脚步轻快地消失在门外。

门被重新关上。

“他这是在给你上枷锁。”谢绪凌先开了口,“皇帝的意思很清楚,一个赌鬼的证词,动不了李赫。若是闹大了,丢的是护国府的脸。”

“所以,就当没发生过?”慕卿urri浔反问。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谢绪凌的表情很严肃,“安郡王虽然不管事,但他毕竟是亲王。赵王更是圣上的亲叔叔,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李赫是废物,可他背后的这些人不是。为了一个废物,不值得。”

慕卿浔走到他面前,两人离得很近。

“谢绪凌,在北境,对付狼群的最好办法,不是等它们把你包围。而是当第一头狼露出獠牙的时候,就打断它的脊梁骨。”

“可这里是京城,不是北境!这里的狼,穿着官服,戴着乌纱,吃人不见血!”谢绪凌的语调也高了一些,“你动一个李赫,会跳出来一百个人保他。到时候,有罪的也会变成无罪,而你,就是那个挑起事端、构陷宗室的罪人!”

“那又如何?”

慕卿浔的回答很平静,却让谢绪凌哑口无言。

他看着她,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女人。她身体里好像没有畏惧这种东西。

“我不会直接动他。”慕卿浔转过身,重新看向那张地图,“一条疯狗而已,打死了,它的主人会再养一条。我要的,是那个养狗的人。”

“你想怎么做?”

“李赫是安郡王次子,王崇的次子娶了安郡王府的庶女。他们是姻亲。”慕卿浔的手指点在地图上,“王崇,吏部左侍郎,掌管官员考评升迁。我想看看他的卷宗。”

谢绪凌的动作停住了。

他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

从一桩刺杀案,转而去查官员的履历档案。这就像从一条奔涌的河里,硬生生要拐进一条看似毫不相干的细小支流。

可这条支流,或许能通往真正的源头。

“吏部的档案库,不是谁都能进的。”

“我有陛下的口谕。”慕卿浔拿起桌上那方“护国府”的令牌,“严查不轨之徒,绝不姑息。王崇与刺客的亲族有染,我怀疑他涉案,查他的经手档案,合情合理。”

她这是在用皇帝的话,去撬皇帝不想让她碰的锁。

谢绪凌没有再劝。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

吏部档案库常年不见光,空气里全是陈旧纸张与灰尘混合的味道。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木架上,塞满了牛皮纸包裹的卷宗,每一卷都代表着一个官员的一生仕途。

管库的老吏看见护国府的令牌,又听闻要查王崇近十年经手的案卷,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但什么也没问,只是慢吞吞地领着他们往里走。

“王侍郎的卷宗,都在这里了。”老吏指着整整三个大书架,转身出去了。

这是一个浩大的令人绝望的工程。

“你来真的?”谢绪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卷宗,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不然呢?”慕卿浔已经挽起了袖子,抽出一卷落满灰尘的档案,吹了口气。

灰尘呛的谢绪凌连连咳嗽。

“咳……咳!你就不能让下面的人来做?”

“不行。”慕卿浔解开系绳,展开泛黄的纸卷,“这件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

谢绪凌叹了口气,也认命地拿起一卷。

书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时间一点点过去,烛火换了三四根。

大部分档案都枯燥乏味,记录着某个官员平平无奇的升迁贬谪。

“慕卿浔,你看这个。”谢绪凌忽然出声。

慕卿浔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卷宗。

“刘承,雍州人士,出身寒门。三年前,只是个末流的县丞。两年之内,连升三级,如今已是通州知府。这升迁的速度,太快了。”

“举荐人是谁?”

“没有明确的举荐人。考评上只说,‘才干出众,政绩斐然’。但我在附录里找到了这个。”谢绪凌指向卷宗末尾的一张小纸条,上面是几位京中大员的“评议”。

其中一个名字,赫然在列。

赵王府长史,钱申。

慕卿浔没有说话,将这份卷宗放到一边,又拿起新的一份。

一个时辰后,又一份可疑的档案被找了出来。

“张远,江南织造局主事。一年半前,从一个清水衙门调任此等肥缺。他的妻子,是赵王府一位妾室的远房侄女。”谢绪凌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还有这个,孙泰,河东道盐运副使。他的恩师,曾是赵王伴读。”

“这个,李茂,大理寺少卿。他父亲当年,是赵王府的护卫统领。”

一份。

两份。

十份。

被挑出来的卷宗在桌案上越堆越高。

一个原本模糊的轮廓,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事调动中,逐渐变得清晰。

这些人,出身各不相同,地域天南地北,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升迁,都快得异乎寻常。而他们的履历深处,总能找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线索,像蛛丝一样,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

赵王府。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姻亲利益集团。

这是一个以赵王为核心,通过吏部侍郎王崇这只手,安插在朝廷各个关键位置的隐秘网络。

每一个被提拔的官员,都是一颗钉子,深深地扎进大周的肌体里。

“他们不是在结党。”谢绪凌看着那堆卷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他们是在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

一个影子朝廷。

慕卿浔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卷宗,那是刚刚找出来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周延。

负责全国军府、卫所的官吏选授和军籍管理。

她的手指,停留在举荐人的落款上。

依旧是赵王府长史,钱申。

慕卿浔将卷宗轻轻合上。

“现在,我知道那一百两银子,是谁出的了。”

继续阅读:第78章 来不及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抄家入京当日,被疯批国师宠麻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