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毛轻颤、眼帘开合。
吴苋从睡梦中醒来,入眼的场景有些陌生...
待到迷糊劲过去后,才想起昨晚发生的事情,连忙朝身侧看去。
只见张琪瑛趴在一旁沉睡,身上挂着破破烂烂的特制道袍,头上带着歪斜的莲花冠,还有一根炸毛打结的拂尘。
看着眼前的场景,回忆昨晚的战况。
饶是吴苋已经经历人事,不由还是会面红耳赤,这种事情也能花样百出?
哪怕昨夜被迫参与其中,吴苋还是有些不齿,觉得张琪瑛未免太没下限...
近距离旁观的视觉冲击力,实在太过于震撼!
撑着身子坐起来,吴苋便打算悄悄离开,免得张琪瑛醒来后,双方相处太过尴尬。
在榻上找了一圈,才翻出来昨晚穿的丝绸便衣,发现已经被撕扯坏了。
“来人...”
吴苋下意识想要喊人,给自己送一件衣服。
随即想起来,张琪瑛院里根本没侍女...
一时间,吴苋顿时没了主意,总不能光溜溜出去吧?
虽说后宅都是女子,但未免太过羞耻。
正当为难时,一道沙哑的声音响起。
“你醒了...”
吴苋脸色一僵,看到张琪瑛已经睁开双眼,勉强挤出一抹笑意,歉意道:
“不好意思,吵到你休息了...”
“无妨。”张琪瑛摇头表示不介意,“该起来打坐修行了。”
说罢,张琪瑛撑着疲惫的身躯起来,见吴苋还坐着没动,稍加思索便看出后者的窘迫。
“我拿件衣服给你。”
张琪瑛说着扯掉身上的累赘,毫不介意吴苋还在一旁。
一阵翻箱倒柜,张琪瑛取出来两套道袍。
当然,都是张母特制的道袍...
看着面前下流的服饰,吴苋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忍不住问道:
“衣服怎么这样啊?”
“天热嘛。”张琪瑛理所当然,“当然要穿轻薄些。”
吴苋一阵无语,最后还是处于礼貌说道:
“多谢,之后会派人给你还回来。”
“不用。”张琪瑛连连摆手,“一件衣服而已。”
吴苋不再废话,速速套上衣衫,就打算起身离开。
“今晚你还来吗?”
对于张琪瑛的询问,吴苋顿时愣住,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你...”吴苋诧异道:“你不介意我过来?”
在吴苋看来,张琪瑛风头正盛,完全可以独霸周瑜。
怎料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竟然邀请她今晚再来。
吴苋心中奇怪...难道双方不是竞争关系吗?
“不介意呀。”张琪瑛真诚道:“感觉一个人会吃不消,夫君实在太厉害了...”
“确实。”吴苋下意识附和,“上次陪夫君外出,别提多受累了...”
“我可以教你又又修。”张琪瑛热情道:“这样应对起来就能轻松些。”
刚嫁给周瑜时,张琪瑛并不会这些玩意。
后来学习过“玄素”二书后,发现配合起来得心应手。
“你教我?”吴苋微微惊讶。
虽然非常不齿,但不可否认绝对有用。
在吴苋看来,这东西应该是张琪瑛的绝活。
正常而言,这种争宠的大杀器,藏着掖着还不来及,现在竟要主动传授?
一时间,吴苋愈发想不通...
“对呀。”张琪瑛主动道:“可惜经书让夫君拿走了,不过也没关系。”
“今晚你再来,到时候我手把手教你,学起来很快的。”
二女四目相对,吴苋感受到张琪瑛眼中的真诚,心中不禁感到羞愧。
张琪瑛得宠时,不仅没有选择独霸周瑜,还主动邀请吴苋一起来,并愿意传授她又又修秘术...
如此无私无妒的行为,不由让吴苋感到自惭形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源自于二女不同的成长经历。
作为大家闺秀,吴苋从小对宅斗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嫁给周瑜之后,吴苋就把这一套照搬过来。
尤其一点,吴苋与周瑜成亲当天,张琪瑛横插一杠,无疑落了新娘的脸面。
在这种情况下,吴苋对张琪瑛就更有敌意,心里就一直想着争宠、较劲。
但张琪瑛根本不懂这些,更不觉得得罪过吴苋,一门心思都在修道上。
以前是打坐静修,如今是晚上又又修。
至于大大方方分享给吴苋,张琪瑛的想法也很简单,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传教”。
吴苋想着跟张琪瑛争宠。
张琪瑛想着传教吴苋。
俩人压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最终,张琪瑛没感受到吴苋的恶意,吴苋却感受到张琪瑛的“善意”。
吴苋本就也不是什么恶毒之辈,面对张琪瑛的真诚,顿时大为感动。
再一想,一个人根本无法长久应对周瑜。
反观昨天晚上,周瑜完全能以一敌二。
仔细想想,互相之间根本没必要争宠,不如一起承欢受宠。
“好姐姐。”吴苋歉意道:“以前是我不对,不该与你较劲...”
“干嘛突然道歉?”张琪瑛歪了歪脑袋,根本听不懂吴苋在说什么。
“姐姐不计较?”吴苋忍不住问道。
“不计较啊。”张琪瑛随意道:“教你又又修而已,咱们都是夫君的妾室,也算是自己人吧?”
俩人驴唇不对马嘴,全都在自说自话,但都没意识到...
面对张琪瑛的“宽容大度”,吴苋被深深折服。
“姐姐说得对!”吴苋重重点头,“我们都是夫君的妾室,往后就是好姐妹。”
“那你愿意跟我学又又修吗?”张琪瑛心中忐忑询问。
“还望姐姐不吝赐教。”
张琪瑛这么有“诚意”,吴苋自然满口答应。
“太好咯。”
见吴苋愿意学习,张琪瑛也非常开心,不禁欢呼雀跃。
终于有机会传教了...
在张琪瑛的视角中,又又修也是天师道的一部分,传授吴苋就是发展“教徒”。
就这样,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二女的关系迅速拉近...
前院。
周瑜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正坐在案几前批阅公文。
“子方来信,与江东方面的商业已经打通。”周瑜振奋道:“卖冰给孙权、卖盐给世家,这条商道铺开后,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
下首,庞统很没坐相,一边喝着冰镇酒水,一边听周瑜“汇报”。
作为一个纯参谋,庞统向来不碰政务,只负责出谋划策。
“主公慧眼识珠。”庞统乐呵呵,“麋芳虽无大才,但在商贾方面却是奇才。跟着大耳贼不得志,却能在主公手下展现才能。”
“为人主者,鸡鸣狗盗,亦不可或缺啊。”周瑜轻笑道:“各尽其用、各司其职,才是上上策。”
“然也。”庞统非常认可,转而道:“既然江东的商道打通,接下来就该轮到曹操了,想来不会太顺利。”
“这是必然,曹操可比孙权强多了。”周瑜又道:“不过曹操也有曹操的难处,接下来的精力不会放在通商这等小事上。”
“哦?”庞统闻言思忖片刻,笑道:“莫非西北有异动?”
“果然瞒不过士元。”周瑜颔首道:“细作来报,西北各路军阀集结,听闻是要对刘备进行围剿,此事士元怎么看?”
“属下不看好此战。”庞统摇头道:“一群乌合之众罢了,不会给刘备造成太大困扰。”
“士元还是这般看好孔明。”周瑜不觉意外。
“一方面是看好孔明,一方面是不看好这些杂鱼。”庞统随即道:“倘若曹操率领精锐亲临西北,情况自然有所不同。”
“但只凭这些小鱼小虾...”庞统连连摇头,“绝对会被孔明玩弄在股掌之间。”
“管他呢。”周瑜满不在乎,“曹操的精力被刘备牵扯,视线放在西北地区,对咱们也是一件好事。”
秋收未至,周瑜没有充盈的粮草支撑。
自然,无论任何军事行动都掺和不了,也就无法参与其中。
不仅如此,就算有粮食,周瑜也不想掺和战事。
从益州出兵西北,大军要穿越秦岭山脉,粮草更是要走蜀道...
一趟下来的消耗,绝对是天文数字。
光是想一想,周瑜就瞬间没任何兴趣。
更别说当下的首要任务,乃是消化刚占领的益州,稳定内部、休养生息、发展农商。
在一统南国之前,周瑜的视线绝不会多看一眼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都不是周瑜的“菜”。
这时,刘巴不紧不慢而来。
“子初来了。”周瑜招呼道:“坐下说话。”
“谢主公。”刘巴落座后,开口禀报,“主公,按照子方的意思,已经把蜀中所有织女都登记造册。”
“我意,在成都周边建造厂房,由衙门统一提供食宿,包括纺织所用的器械。”刘巴继续道:“在农闲时节,对蜀锦进行集中生产。”
“嗯。”周瑜点头道:“就按照你们的想法来,我对此没有意见。”
“还有一事。”刘巴继续道:“张鲁从青城山来信。”
“何事?”周瑜不自觉直起腰。
“呃...”刘巴尴尬道:“想让咱们配一些医师。”
随着张鲁率弟子门人,开始尝试研究火药,死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直接炸死还好...按照天师道的说法,直接就飞升了。
但没炸死的就受罪了,肯定需要医师进行治疗。
符水?
那都是糊弄老百姓的玩意,张鲁还不至于自己骗自己。
“此事倒是我忽略了。”周瑜当即道:“从军中挑选一些军医过去吧,他们比较擅长外伤。”
“喏。”刘巴点头答应。
“说起来。”周瑜提醒道:“在成都建立书院、医馆的进展如何?”
此前,周瑜就在荆州地区,实行免费的医疗教育。
前期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对于收拢民心有很好的效果。
拿下益州后,周瑜就想着故技重施,让百姓快速认可新政权。
“回主公。”刘巴开口道:“医馆、书院都建好了,药材、书籍也都准备妥当,不过主事人选尚未确定。”
硬件都好说,无非砸点钱就行。
主要的还是主事人,尤其是医馆方面。
荆州有张仲景负责,益州这边尚且没有合适人选,神医毕竟是少数。
“张榜告示。”周瑜下令道:“在境内遍访名医。”
“喏。”
“书院的祭酒,总不至于找不到人吧?”
神医稀缺,但大儒肯定不缺。
各州各郡,总会有一些名声在外、德高望重的长者大儒。
“确实有个人选。”刘巴回答道:“此人名叫谯周,乃蜀中有名的大儒。”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丧父,长而好学,精于六经...”
刘巴开始介绍谯周,庞统听得连连点头,周瑜则是眉头紧锁。
正常而言,谯周无疑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但对于熟知历史的周瑜来讲,对于谯周就没什么好观感。
历史上,谯周正是蜀汉投降的最大推动者。
让一个投降派来负责教书育人,周瑜下意识就有些抵触心理。
“主公可是不满意?”
庞统注意到周瑜的神情,不由出言询问情况。
“主公有所不知。”刘巴连忙补充,“谯周本就在蜀中广收门人弟子,无偿传授他们学问。”
“若让此人担任书院祭酒,绝对事半功倍,能得到蜀中学子的认可。”
刘巴不说还好,一说周瑜眉头皱的更深。
倘若是个无名之辈,周瑜还能直接否决。
可听刘巴的意思,谯周隐隐是众望所归。
周瑜若是否决,不仅无法收拢民心,甚至会有损民意...
“再说吧。”周瑜搪塞一句,“改日得闲,让我见见此人。”
“也好。”庞统察言观色,帮腔道:“主公亲自把把关,在下决定不迟。”
“好吧。”刘巴见状只能答应下来。
“子初可还有其他事情?”周瑜转而问道。
“事情倒是没有...”刘巴拱手道:“倒是卑职有个想法,想跟主公、军师议一议。”
“哦?”周瑜顿时来了兴趣,“子初这是要献国策啊!”
能让刘巴这般郑重其事,定然是一项关乎国家的政策。
“子初但说无妨。”庞统正襟危坐,笑道:“在下洗耳恭听。”
“主公,蜀中本就商贸发达,如今又有蜀锦、雪盐这些得天独厚的货物。”刘巴拱手道:“我意,咱们不如铸造一些大钱...”
“不可!”
周瑜还没开口,庞统顿时急了。
“子初糊涂,大钱危害国家,损伤百姓,不可被蝇头小利蒙蔽啊!”
刘巴闻言一窒,摇头道:
“军师之言,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