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
书房内。
周瑜坐在案几前,翻看着各地送来的情报。
虽然没有专门组建,类似于校事府的特务机构,不过在各个主要城池,也都安插有细作常驻。
另外,麋芳主持商业后,周瑜又多了一个情报来源,就是往来成都的商贾。
这些商贾走南闯北,消息往往非常灵通,时常会透漏一些消息或情报,来向麋芳进行献媚。
当然,麋芳也非常会来事儿,谁提供的消息、情报有用,就会给哪个商贾打折。
商人逐利,也谈不上什么家国情怀,各地消息转手就卖了...
西北地区:
韩遂与刘备正式结盟,对关中的马超形成东西钳制的态势。
继刘备之后,韩遂也下达有关雪盐与直百钱的禁令。
同时,派出大军驻扎陇山。
一方面,做出窥视关中的姿态,来给马超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大军把守着几条要害之处,尽可能避免雪盐与直百钱流入凉州。
不过还是那句话,堵是永远堵不住,只能是尽可能去影响马超的生意。
除此之外,西北就没什么大事情。
江东地区:
这地方更是风平浪静,没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发生。
在周瑜明确拒绝江东世家后,后者开始全心全意拥护孙权,江东地界非常稳定。
不过相较于西北,江东的雪盐卖的飞起,直百钱更是堂而皇之流通,城门民间认可的一用通用货币。
孙权对此无动于衷、置若罔闻,这是江东平静的必要代价,只能选择性装瞎。
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孙权迁徙治所,从京口搬到了秣陵,也就是后来的建业。
后世管这地方叫做南京,也不知孙权是不是看上这里的风水。
消息最多的地方,还要数北方地区,也就是曹操的治下。
首先,就是关于曹操的三个儿子,分别拜官封侯的事情。
坊间传闻,曹氏三子要开始争夺继承人,各种传闻非常之夸张。
事实上,三兄弟目前还算风平浪静。
不过周瑜看罢后,心里却非常清楚,若是不出什么意外,斗起来是早晚的事儿,而且斗的还不是一般的凶。
但还要等上几年,夺嫡之争才会进入激烈阶段。
而且有曹操在上边压着,也不至于闹出什么内乱,周瑜看过也就算了。
再然后,就是关于董昭劝进、曹操拒绝的事情。
“老贼。”周瑜忍不住骂道:“你还挺能绷得住...”
历史上,曹操具体称公、称王的时间,周瑜记得并不清楚,但猜着应该快了。
本来还想着让曹操第一个吃螃蟹,周瑜再紧随其后,以免麾下文武的官职一直无法提升。
没想到,曹操暂时没这个倾向。
周瑜不禁担心,等打下江东之后,万一曹操还是没动静,到时候就比较难办。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最好还是由曹操开头,免得周瑜成为大汉公敌。
尽管一统南国、划江而治,周瑜先跨出这一步,不见得能怎样。
毕竟就算是曹操,如今也不敢说一战灭掉周瑜。
但人心向背定成败,周瑜担心的是治下的人心,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篡汉之贼的帽子一旦戴上,再想摘下去可就难咯。
尤其,庐江周氏、二世三公,说是世受汉恩也不为过...
“难啊!”
周瑜长叹一声,丢掉手中的竹简,闭眼靠在椅背上。
“怎么了?”
小乔推门而入、款款而来。
“刚到门口就听到夫君在叹息,可是遇到什么难事?”
“老贼硬装忠诚,害的我也得跟着继续忍。”
周瑜也没藏着掖着,跟小乔稍稍倾诉一二。
“出征江东,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会更久,说不定期间会出现转机。”小乔安慰道:“夫君莫要为此发愁。”
“你不着急当公爵夫人?”
周瑜说着招手,小乔笑着坐进怀里。
“这是早晚的事情,妾身何必着急呢?”
“夫人倒是心态好。”周瑜诱惑道:“王妃呢?”
“还皇后呢。”小乔翻个白眼,“夫君少给妾身灌迷魂汤。”
“哈哈哈~”周瑜笑着岔开话题,问道:“夫人怎么来了?”
“有信。”小乔从云袖中拿出来,道:“从南中发来府上,应该是祝融妹妹来信。”
“我看看。”
周瑜坐直身体,就这么抱着小乔,拆开递来的信件。
祝融远在南中,肚子里还怀着孩子,周瑜对她还是非常牵挂,双方时不时就会进行通信。
信的内容并不多,没什么太露骨的言语。
主要祝融不会写汉字,每次都是魏延捉刀代笔,也不好说什么肉麻话。
信上内容,是关于孩子的姓名问题,祝融来信征求意见。
“周南?周楠?”
这是祝融想的两个名字,男孩就叫南,女孩就叫楠。
“看来祝融妹妹很想要个男孩啊。”小乔忍不住道。
不管是南还是楠,谐音都是男。
“正常。”周瑜解释道:“祝融想生个男孩,正好继承蛮族的王位。”
“那希望祝融妹妹能得偿所愿,对夫君也是一件好事。”小乔说道:“未来让亲儿子坐镇南中,肯定不会出什么岔子。”
“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周瑜放下信件,提笔开始给祝融回信。
信件刚刚写好,没等吹干墨迹,便有侍女快步而来。
看到屋内的场景后,下意识缩了一步,连忙低头不敢多看,道:
“启禀君侯,襄阳急报。”
不等周瑜发话,小乔连忙起身接到手中,而后放在案几上。
周瑜拆开急报查看内容,小乔帮着把写给祝融的信件封签。
“宛城驻军五万?”周瑜看的直皱眉头,“老贼这是想干嘛?”
开春回暖后,周瑜正要全力征讨江东。
这时候曹操在宛城增兵,很难不引起周瑜的忌惮。
一南一北,两大诸侯。
曹操与周瑜都打算进行大动作,同时还都提防着对方。
在互相不知对方计划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眼下的局面...
曹操增兵宛城,想着防一手周瑜。
周瑜看到曹操增兵,感觉这老东西是想搞事情。
“曹操是想帮孙权?”小乔猜测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周瑜奇怪道:“曹操怎么知道,我有近期攻打江东的打算?”
周瑜要取江东,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但至于具体日期,到底是今年取、还是明年取,是开春取还是等秋收后,这属于绝对的军事机密。
曹操也好、孙权也罢,两边都没道理知晓,仅限于周瑜高层之间。
毕竟,周瑜麾下大军,目前还没向江夏方向运动,并未流露出近期攻取江东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先一步在宛城部署兵力,就显得有些奇怪。
就算曹操要帮孙权,也没必要这么上赶着。
要知道,孙权都没向柴桑增兵呢,曹操着哪门子的急?
孙权又不是曹操亲儿子,后者没必要这么热情。
“也许不是为了帮孙权。”周瑜不禁猜测。
“不是帮孙权,那是为什么?”小乔不由道:“五万兵力不少,但也不至于是来进攻吧?”
“这点兵力进攻为夫肯定不够看。”周瑜轻笑道:“但是用来防备为夫,五万可就不少咯。”
“防备?”
小乔到底是女子,对于军事反应迟钝。
但周瑜得思路却愈发清晰,隐隐猜到曹操想做什么了,不过目前尚且缺少作证。
“老贼这是静极思动,趴窝三年之久,恐怕是想干一仗大的。”周瑜当机立断,道:“研墨!”
小乔闻言跪在案几旁,拿起墨锭开始研磨。
周瑜取来空白竹简,提笔稍作酝酿后,便开始挥毫泼墨。
“赠曹公?”
看着周瑜书写的内容,小乔黛眉微挑。
“夫君怎么有雅兴写诗?而且还是送给曹操。”
“哈哈~是与不是,且用此诗试探一二。”
周瑜搁下毛笔、吹干墨迹,把信件封签妥当。
“有劳夫人。”
周瑜递给小乔,交代道:
“以夏侯的名义,把这封信送到北方,且看之后会有什么回应。”
“明白。”小乔接过信件,“妾身这就去夏侯妹妹院里。”
周瑜也没在书房久留,随即起身来到前院正堂。
“议兵,通知各级文武前来。”
既然隐隐把握到曹操的意图,周瑜便想着继续按计划行事,跟麾下商议开春回暖后,进攻江东的作战方案。
如无意外,到时候就按部就班、进军江东。
若有变故,再重新议事也不迟。
不多时,身在江陵的各级文武,接到通知后纷纷赶来,很快正堂大殿上便人满为患。
“诸位过年可都还好?”周瑜笑着问道。
“过得好!”
“托主公的福。”
众人纷纷回答,气氛非常和谐。
“今日通知大家过来,所谓何事想必你们心中有数。”周瑜肃容道:“且先议一议,接下来这一战该如何...”
正说话间,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周瑜的发言。
众人纷纷不满回望,看到来者后微微一愣。
“绍儿,何事毛毛躁躁?”
迎着周瑜的视线,孙绍挺起胸膛,大声道:
“阿父,孩儿也要出征江东、报仇雪恨!”
听着孙绍掷地有声的话音,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