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曹操:该死的周瑜!!
老骥伏枥2025-10-15 09:233,344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邺城。

丞相府。

曹操高坐主位,下方人头攒动。

作为新年过后,第一次召开“大朝会”,这次与会人员非常多。

“陛下有旨。”

担任尚书令,常年坐镇许都的荀彧,手持圣旨朗声开口。

霎时间,所有人纷纷从位置上起身,包括曹操在内,也从主位上起来以示尊重。

“丞相于社稷功莫大焉...”

“今拜其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曹植为平原侯、曹彰鄢陵侯...”

刘协新年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加封曹操的三个儿子。

曹丕官拜五官中郎将,曹植与曹彰双双封侯。

“谢陛下。”

曹操冲着许都的放心拱手谢恩,走下主位接旨。

宣旨结束后,曹操回到位置上坐下,群臣也纷纷落座。

尽管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也引起群臣的无限遐想...

曹昂死后,曹丕就是长子,出仕为官并不奇怪。

但曹植、曹彰同时封侯,分量上反盖过兄长曹丕,这就显得意味深长。

很显然,曹操还没考虑好由谁来做继承人。

三子拜官封侯,显然都受到曹操青睐,难以下定决断。

一时间,人心思动,其中不乏投机取巧者、或行险一搏者。

随着这一道圣旨,曹氏内部的立嗣之争,正式拉开帷幕...

“议事。”

曹操威仪的声音响起,打断众人的无限遐想。

“下官有奏!”董昭一个健步窜出来。

曹操有些意外,议事要说什么,哪些人说哪些话,基本心里都有数。

但看到董昭出列,曹操还真闹不清楚对方要干嘛。

“准奏。”

众目睽睽之下,曹操总不能不让董昭说话。

“昔周公旦、吕公望,当姬氏之盛,因二圣之业,辅翼成王之幼,功勋若彼,犹受上爵,锡土开宇。”

“末世田单,驱强齐之众,报弱燕之怨,收城七十,迎复襄王;襄王加赏于单,使东有掖邑之封,西有菑上之虞。”

“前世录功,浓厚如此!”

“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奉祀。”

“方之曩者数公,若太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

董昭也是个人物,站在堂上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上方的曹操听懂了,脸上尽是错愕之色。

下方的一些文官也听懂了...

如荀彧者,闻言脸色大变。

如贾诩者,好似充耳不闻。

如程昱者,欣然微笑颔首。

如荀攸者,垂首若有所思。

除此之外,没文化的武将一脸懵逼,有文化的武将大致也听出来,董昭正在对曹操进行歌功颂德。

大意是:

周公、吕望(姜子牙)当年有功于社稷,然后都得以封公就国。

如今曹操的功绩,比之周公、吕望也不遑多让,然而爵位仅仅只是列侯,实在是不应该啊!

简而言之,董昭是跳出来劝进,希望曹操能更进一步,迈上公爵的台阶。

而且这事儿,事先董昭也没跟曹操通气儿,所以就连曹操本人都蒙了。

其实董昭是临时起意,看到天子册封曹丕、曹植、曹彰,突然有了劝进的心思。

既然曹操都开始考察继承人问题,那么劝进指定没错,董昭打算赌一波。

只要踩中曹操的心思,绝对能血赚一波!

“太祖高皇帝有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曹操板着脸道:“尔要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吗?此事吾不为也,退下!”

此言一出,董昭连忙灰溜溜退下。

文臣武将闻言,有人松了口气,有人暗暗失望,心态不一而足。

不过有心人也注意到,曹操虽然训斥了董昭,但却没惩罚后者。

大汉没有公爵,对于异性臣子而言,最高爵位就是列侯。

曹操、周瑜、孙权、刘备...都是这个等级,往上已经封无可封。

正常而言,董昭的劝进之言,几乎跟造反无异。

曹操若真无此心,定然要严惩董昭、以儆效尤,借此表达自身并无僭越之心。

而仅仅是不咸不淡骂一顿,这就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曹操自然有更进一步的心思,要不然这么多年奋斗为了啥?给刘协白打工吗?

但眼下不是时候,故而曹操出言拒绝。

自赤壁一战已经过去三年,期间也发起一些小战役,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强行称公,就显得不太“理直气壮”。

以曹操本人的想法,接下来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最好再打下一些土地。

如此,凭借军功就能“顺理成章”,再往前迈出一步。

尽管这一步依旧是僭越,但有军功傍身,阻力总归要小上一些。

西北,正式曹操的目标所在。

周瑜实力较强,孙权地处江东。

跟前者打,曹操没有必胜的把握。

跟后者打,曹操没有犀利的水军。

唯有西北一盘散沙,无疑是最好的进攻目标,同时麾下精锐的虎豹骑还能发挥。

这也是今日,曹操召开议事的目的所在。

“我意。”曹操环顾群臣,缓缓开口道:“今年开春之后,向西北方面用兵,不知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末将请战!”

“末将愿为先锋!”

“末将为丞相杀敌!”

一时间,无数武将纷纷起身请战,曹操见状露出满意之色。

“诸将稍安勿躁。”曹操微微抬手,“且听各位先生都有什么看法,文若?”

荀彧被曹操点名,恍惚回神儿后起身。

“丞相,下官近年来一直待在许都,忙于公文案牍之间,对军务有所疏忽...”

“也罢。”曹操表示理解,“坐下吧。”

“谢丞相。”

荀彧自然也是顶级谋士,但之所以这般失态,忙于政务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刚才董昭劝进,以及曹操稍显暧昧的态度,教荀彧心中六神无主,哪还有心思去琢磨计策。

“丞相。”

自家从父失态,荀攸见状忙起身补救。

“属下略有浅见。”

“公达但说无妨。”曹操颔首示意。

“私以为,此战的关键点还在于周瑜身上。”荀攸沉声道:“此人是否插手战事,将会极大左右此役的结果。”

“附议。”程昱忍不住道:“周瑜坐拥荆、益二州,麾下带甲十万。”

“一旦趁我军出兵西北,而北上进攻中原,将会对我等非常不利。”

“据闻。”程昱继续道:“马超与周瑜已经达成联姻,不可不防啊!”

“马儿!”曹操大为恼火,“派人诓骗朝廷,说想要跟妹妹团聚,实则是与周瑜小儿联姻,当真是可恶至极!”

一想到当初马超派人前来,没当回事儿就把马云禄放了,曹操就懊恼不已。

这一手联姻,直接影响到西北的局势。

“丞相不必恼火。”贾诩不紧不慢道:“就算没有这桩联姻,周瑜恐怕也不会让咱们好过,毕竟咱们封了他的雪盐与直百钱。”

曹操闻言脸色稍缓,觉得贾诩说的也对...

有之前的禁令在,周瑜趁机添堵也就成了必然,联姻与否也就显得无所谓。

曹操出征西北的关键点,变成了如何应对周瑜,由此可见后者在天下间,已经有相当不俗的影响力,可以让曹操在战前就感到棘手。

“可以派遣一员大将坐镇宛城,率五万大军驻守。”荀攸提议道:“不求出击,只需固守,堵死周瑜进入中原的路线。”

五万兵力全力驻守,就算周瑜倾巢出动,也不见得能够拿下,抵御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没问题。

这算是最笨的应对方式,同时也是最稳的应对方式。

“如此...”曹操自言自语道:“进攻西北的兵力,最多抽调十万。”

曹操不愧是曹操,家大业大令人咋舌。

在赤壁折损二十万大军,如今缓了三年之后,就恢复的七七八八。

宛城放五万,进攻西北抽调十万,在算算各地维稳的驻军,以及边关地区的卫戍,二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丞相,十万大军足够了!”夏侯渊大声说道:“区区西北而已,末将愿为前驱!”

“说得好。”曹操微微颔首,“西北不过一群乌合之众,马、韩两家都有人质在邺城,不见得真敢反抗朝廷。”

“唯有大耳贼是个人物,奈何他手上没几个兵,螳臂当车罢了。”

对于西北地区,曹操可谓信心十足。

主要零星的军阀太多,很难拧成一股绳。

“事情就这么定了。”曹操当即拍板,“五万大军驻守宛城,十万大军出征西北,立即开始整军备战,待到开春后便出征!”

“谨遵命!!!”众文武齐声答应。

正当曹操准备结束议事,就此散会之时,校事府的人却开口禀报。

“启禀丞相,近来民间雪盐与直百钱,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什么?!”曹操勃然大怒,“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是上次杀的人不够吗?”

霎时间,大殿内的气温仿佛都骤然降低。

“丞相息怒!根据校事府的探查,乃是民间走私猖獗所致。”

“大量人员趁着过年期间,跑到马超治下拿货,然后在迅速返回。”

“这些走私贩子不走寻常路,人迹罕至的小路,甚至是翻山越岭过境,防不胜防的同时,极难制止这种情况。”

曹操治下与西北接壤的地方太多,漫长的边境线都是漏洞。

别的不谈,光是一个并州,就有数不清的山间小路,可以往返两地之间。

一时间,隐隐促生出一个群体——汉末版晋商。

更为操蛋的一点,在当下这个时期,并州安置了大量的南匈奴...

这些南匈奴人,本来连户籍都没有,走私无疑变得更加方便。

加之南匈奴已经归附,这种又涉及民族问题,并州郡县的官员管都没办法管。

听完校事府的汇报,曹操顿觉一个头两个大,脑仁隐隐作痛,大骂道:

“该死的周瑜!”

同时,心中愈发坚定扫平西北,一定要把马超这个二道贩子捣毁!

继续阅读:第357章 孙绍:出征江东、报仇雪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