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百炼之钢,返回成都
老骥伏枥2025-09-21 09:203,622

能否量产,是极为关键的一点。

不能,蒲元也就是一位高明的锻刀大师。

反之,若能到做到量产...

面对周瑜的询问,蒲元回望一眼身后,回答道:

“启禀君侯,若火井数量能再多一些,量产也不是不可能。”

“挖!”

周瑜一句废话没有,看向县令吩咐道:

“继续往四周扩散性挖掘,只要挖不出水,可以尽可能深挖。”

眼下,周瑜已经非常确定,火井县地下富含大量天然气矿。

这才月余时间,就从原来的一口火井,增加到十几口火井。

只要继续扩大范围,加大发掘力度,这个数量肯定还会增加。

“遵命!”县令忙不迭答应。

“若我火井的数量规模能提上去。”周瑜说着一顿,“我会考虑把县改为郡,由你继续负责。”

“君侯放心!”县令闻言大喜,“卑职争取为您挖出一百口火井!”

周瑜的许诺,立马调动起县令的积极性。

有了这个承诺,县令往后挖的就不是火井,而是他本人的前途。

何况事情又不难,本质就是打井而已,却能挖到两千石的太守,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而且以火井县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由县升郡也并无不妥。

“好好干。”

周瑜勉励县令一句,旋即看向蒲元,道:

“先生若不介意,往后关于锻铁技艺方面的工作,就由您全权负责。”

“至于职位...”周瑜稍作沉吟,“暂定为五金中郎将,武器、甲胄、箭矢、农具、炊具,都归您来掌管。”

蒲元浑身一震,忍不住呼吸急促。

没想到初见之下,周瑜就愿对他委以重任。

要知道,工匠的社会地位,在当下还是普遍偏低。

一时间,蒲元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从前,蒲元也曾向各种各样的大人物献上佩剑。

但不出意外,所有大人物,都仅仅是把他当个锻刀大师对待,仅此而已。

唯有周瑜不看轻他的出身,一出手就是中郎将这个级别。

不过话说回来,主要还是周瑜识货,发现剑身材质是钢。

“小人叩谢明公天恩!”

蒲元长身下拜,五体投地,面对周瑜的诚意彻底归心。

“先生快快请起。”周瑜亲自上手搀扶,“您的才华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事,还请您为我详细说道一二。”

这还真不是吹捧,这年头能弄出来钢材,绝对有划时代意义。

对于各路诸侯而言,最终要的两件事——耕与战。

战争方面很好理解,有了钢材之后,不管是甲胄的防御力、武器的攻击力、以及箭矢的穿透力,都会迈上一个大台阶。

农具方面同样如此,当下许多偏远地区,还有百姓用木质、骨质的农具。

而且一般的青铜、铁质农具,也非常不耐用。

有了钢制的农具,百姓的耕种也会受益很大。

“明公请移步,小人为您介绍一二。”

蒲元热情高涨,引着周瑜来到锻造台前。

只见几名青壮围着锻造台,将烧红的铁胚不停锻打,待其延展开来后,再重新折叠起来,如此循环往复。

若铁胚冷却下来,就会再送入火井中加热。

“明公,每一块铁胚都需要经过百炼。”蒲元适时讲解。

简而言之,要反复折叠一百次,才算加工完成。

“真正的千锤百炼啊。”

周瑜连连点头,技术倒是不高明,但就是个辛苦活。

除此之外,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火井。

试想,倘若没有火井,想要一块铁胚得以百炼,这个过程要耗费多少燃料?

若派人上山砍柴,又要多耗费多少人工?简直不敢想象...

怪不得蒲元坦言,想要量产钢材,必须要有更多的火井。

“主公。”费祎适时开口,“蒲元先生的拿手绝技,乃是最后的淬火。”

“哦?”周瑜感兴趣道:“不知可否让我见识下?”

“明公言重了。”

作为技术型人才,蒲元一点不含糊。

“待匠人锤出成品,还请君侯过目,不如先为您讲解一二?”

“好。”周瑜自无不可。

“小人觉得淬火之事,用的水非常重要。”蒲元侃侃而谈,“不同河流的水质不同,有的柔和、有的生硬...”

周瑜暗暗称奇,蒲元能想到水质对淬火效果的影响,看来绝对有过深入研究。

其实周瑜有所不知,眼前的蒲元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号人物。

史料记载,蒲元为诸葛亮打造三千神刀,用以装备精锐之师。

后世学者根据出土文物,以及与文献对照,证实蒲元的锻造技艺,乃汉末三国冷兵器锻造的最高成就。

“小人在益州多年,对每条河的水质都有了解。”蒲元继续道:“汉中的水质不行,淬出来的兵刃会显得很脆。”

“蜀中水质更加,淬火后更增强韧性。”

“但要说那条河的水质最好,还要数长江主流。”蒲元惋惜道:“可惜,火井县不临长江,此处河流乃长江支流,终归差了一截。”

“元雄。”周瑜听罢立即开口,“给你一个任务,派出一队驻军,日日去长江汲取水源,为先生淬火所用。”

“遵命。”吴班当即领命。

“明公。”蒲元动容道:“这太麻烦了...”

“麻烦算什么?”周瑜浑不在意,“武器甲胄都是将士们使用,关乎他们的身家性命,想来他们不会介意质量更好一些。”

“主公说的没错。”吴班附和道:“若能提升装备的质量,将士们绝对毫无怨言。”

“这...”蒲元大为感动,“多谢明公。”

作为一个锻造者,蒲元也希望打造出更好的作品,精益求精是每个手艺人的追求。

这时,正好有铁胚完成百炼,蒲元得以一展身手。

看外形,乃是一柄战刀,此时黑不溜秋的模样。

蒲元用夹子钳住,送入火井中煅烧,很快就被烧的一片通红。

加热结束后,蒲元并未直接放入水中,反倒丢到一旁不管,等待自然冷却。

待到铁胚重新变黑后,蒲元进行二度加热,然后又丢到一旁。

不过这次没有不管,蒲元直接探出手掌,悬停在通红的铁胚上。

哪怕周瑜这个门外汉,也看出是在用这种方式感受温度。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谁都没有出言打扰,默默看着蒲元操作,时不时探手去感受一下温度。

蓦然,蒲元又一次感受之后,猛然拿起钳子,夹住铁胚径直浸入水中。

“滋啦滋啦...”

一阵浓烈的水汽升腾而起,蒲元默默数着时间。

待到完成淬火后,蒲元擦干铁胚上的水渍,再次送入火井中加热。

不过这次属于浅尝辄止,铁胚微微泛红就立即取出,然后放置在一旁自然冷却。

同时围上几名匠人,趁着最后一点余温,开始对铁胚进行定型塑造。

最后,再进行打磨刀身、开锋刀刃。

待到一切完成后,一柄崭新的战刀送到周瑜面前。

刀身古朴厚重,刀刃寒光闪闪,拎在手中沉甸甸。

周瑜随意挥舞几下,发现发力点非常舒服,用着十分顺手。

“可有试刀的法子?”周瑜随口问道。

“请明公试刀。”

蒲元说着指向一处,一根竖着的粗竹竿。

“此竹虽粗壮,用来试刀还是不够看吧?”吴班提出质疑。

确实,哪怕是青铜器,砍个竹子肯定手拿把掐,就算砍断也不足以说明问题。

“明公不可大意。”蒲元卖了个关子,同时提醒一句,“还请您全力以赴。”

“好。”

周瑜走到竹竿前,稳稳扎下马步,双手横握战刀。

拧腰摆胯,顺势发力,朝着竹子劈出一记横斩。

“砰!”

眼前的竹子被一刀两断,随即倾洒出一地东西。

仔细看去,这才发现竹节中空的地方,全都填满铁砂。

可想而知,倘若刀不够锋利,劈砍时肯定会被卡主。

“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吴班好歹从军多年,看到这一幕后,不由震惊战刀的锋利程度。

“主公,钝刃没?”

吴班连忙来到周瑜身旁,后者提起战刀、刀刃朝上,平滑的刀口没有任何损伤。

“宝刀!宝刀啊!”吴班兴奋不已。

“将军,这只是合格标准。”费祎笑道:“达不到这个程度,蒲元先生就会回炉重造,要求非常严格。”

“精益求精。”周瑜点头认可。

“主要还是有火井。”蒲元再度强调,“否则回炉的成本就太大了。”

这点说的没错,若是没有无限的火力资源,谁也不敢如此奢侈。

倘若一柄战刀,是耗费大量燃料锻造出来,就算稍有不合格,最终也只能认了。

毕竟回炉重造,还要再废一批燃料,意味着成本直接翻倍...

“锻造之事,往后就拜托先生了。”周瑜随即表态,“文伟,你一定要全力配合蒲元先生行事,不得有误!”

“属下遵命。”费祎忙不迭答应。

“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有利于锻造之事,无有不允。”周瑜大手一挥,“他们若是不配合,先生可以直接上书我本人。”

周瑜的一番话,直接奠定蒲元的地位。

哪怕后者出身不高,往后也无人敢小觑他。

打个比方,蒲元现如今,已经是周瑜的“总装备部长”。

不仅负责军中的武器装备,民间的农具、炊具也会出自蒲元。

“明公放心。”蒲元下拜道:“小人肝脑涂地,累死在这里锻台前,也在所不惜!”

“先生可不能累死,得给我打一辈子铁。”

周瑜嘴里说着玩笑,把蒲元搀扶起来,诙谐的言语惹得众人大笑。

周瑜面带笑容,实则此刻心情沉重。

无他,还是太热了...

自从来到此处,汗水就流个不停,头发、衣衫已然全部浸透,甚至顺着下巴不停往下滴落。

这个问题若是不能解决,盐业也好、锻铁也罢,恐怕都要停工停产。

想了想之后,周瑜决定再过几日,就下令让百姓歇息,以免出现被热死的情况。

反正盐也不缺了,近期也不会打仗,缓一缓也无妨...

“报!”

魏延快步走进,拿出一份书信。

“启禀主公,成都来信。”

周瑜拆开信件查看,挑了挑眉毛,轻笑道:

“有趣,乃公不缺盐了,你们都来通商了?”

信件是刘巴写的,说了下北方、江东、交州三方派来使者,表示要面见周瑜、拜会一二。

同时,也说了三方的来意,简而言之就是示好。

不过大家都是诸侯,要脸要皮的存在,示好归示好,但不会低三下四求饶。

通商,无疑是一个很合适的示好手段。

既可以让双方友好往来,而且做生意也能互利互惠。

故而不管是曹操、孙权还是士燮,三方使者口径一致,除了要面见周瑜之外,都流露出通商的意图。

“文长。”

“末将在。”

“准备一下,动身返回成都。”

“喏!”

是日,周瑜在八百亲卫的护送下,踏上返回成都的道路...

继续阅读:第280章 向全天下收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