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守卫岗亭的缅甸士兵朝着汽车射击,子弹击中车厢后火星四溅,挡风玻璃哗哗的碎裂落下。
科尔弓起身体,尽可能的压低头部操控汽车。货箱里的宾利,完全蹲下身体躲在货箱板旁,他操作的机枪虽然有护板,但是那是朝前的啊,现在枪口是对着车后,后背完全暴露给守卫了。
孙利举起手里的步枪,虽说是一支狙击步枪,不过不是自己的武器,射出的前两发子弹都没有命中目标,在紧张的气氛下,足足用了三发子弹才找到准确弹道。
道达尔和席勒手里是MP5,这种枪在近战中超强,射速快、后坐力小、精度高等等优点,帮助两人打到了几名缅军士兵,其他人也被压制在掩体后。
“碰”的一声后,伸缩门被汽车撞开,科尔把方向猛地打向一边,同时死死踩下刹车,汽车原地调转了方向,使得车身和伸缩门残骸平行,这时科尔加大油门,汽车甩开伸缩门驶向了远方。
缅军反应很快,从机场方向冲出来几辆军车,正使用机枪朝他们扫射,如果不是因为守卫岗亭还有缅军存在,孙利他们还会遭受更多火力压制。
利用摆脱伸缩门那一瞬间,宾利重新操作起机枪,朝着后方的追兵喷射出猛烈的火焰,后排的两名同伴,也使用步枪支援。
孙利把手里的狙击步枪放到了一旁,如此激烈战况下,狙击步枪射速慢的缺点被无限放大。顺手捡起一把HK33山寨版,打开保险上膛,枪口对准了前方警戒。
吉普车疯狂的飞驰在马路上,丝毫不顾沿途的人群和车辆。而后方的缅军更加残忍,在追击的同时还不时开枪扫射,但是射出的子弹大多打在了周围人流和车辆建筑上。
看到缅军如此疯狂,孙利几人心情更加沉重,对方是要至他们与死地啊。
在机场的指挥塔,一名穿着准将军服的人,正对着一名中校下达指令:“彭猜,我不管用什么办法,你必须把这几个人抓到。”
“吴登高将军,请你放心,我一定把这几个杂碎带到你面前。”彭猜中校坚决的回答。
彭猜就是缅甸国防军特种部队指挥官,缅军特种部队主要采用华国训练方式编制,又加入了一些西方的军事技术,所以说战斗力还是可观的,特别是他们实战经验很丰富。
缅军特种部队成立时间不长,其主要战斗成员抽调于作战部队,大部分骨干到华国军队进修过,还有少数骨干接受过泰国和西方国家军事训练。
这支军队有加强营的编制,三个作战中队加一个支援中队,每个作战中队有一百多人,分为近十个作战分队。
该军队主要装备为:缅甸仿制的HK33步枪、G3步枪、MP5冲锋枪、RPG火箭筒、PK机枪等等,从火力上看足够应付缅甸国内战斗。
他们的附属设备就很差了,没有专业特战车辆,大部分是焊接了钢板的吉普车。
通讯系统采购于华国,孙利看过尸体上的设备,严重怀疑采购于网络。士兵的防弹衣还不错,是美军上一代产品,不知道是不是在中东购买的二手货。
吴登高为什么要对付孙利几人,原因在于巴卡。巴卡这是吴登高的侄儿,也是他们家族的优秀后辈,却在追击孙利几人时被打死,吴登高气急下以权谋私,调动特种部队报仇。
彭猜是特种部队军事长官,是吴登高所在国防军参谋部的下属,调动几个分队拍马屁不在话下,何况他认为抓几个人,没有多大的难度。
事情发展出乎彭猜的意料,参与抓捕的五个分队,在短时间就被打死了八名成员,同时还造成机场守卫部队伤亡,目标毫发未损的逃走了。
恼羞成怒的彭猜为了自己的声誉,同时也为了拍吴登高马屁,再次调派了几个分队,使用一个中队兵力追击孙利他们,吴登高还通知了空军,请求直升机配合,
就在两位缅甸军官调派人手时,孙利几人终于逃进了密支那市区。说是市区其实也就是富人区,街道宽一些建筑好一点,后面紧追的缅军不敢随意开枪而已。
由于不断的还击追兵,孙利他们的弹药消耗很大,三支MP5已经耗尽弹药,而其他步枪也只有一个弹匣的余量,货箱上的机枪只有一个弹药箱。
吉普车快速朝前飞驰,在靠近一个路口时,孙利和道达尔示意科尔降低速度。
路口有十分茂密的树林,这是东南亚城市的特色,城市的百分之四十是丛林,因为这里是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所以市区也是绿意盎然。
茂密的植被为孙利几人提供了机会,在他们身后有两辆军车紧追不舍,车上的机枪不断扫射牵制,造成了科尔驾驶时要不断变向躲避,无法甩掉后面的追兵。
孙利和道达尔跳下了吉普车,快速跳进了植被中躲藏起来,而吉普车加速开向了前方的两颗大树后,机枪透过树干瞄向了路口道路,其余人员也操起步枪做好了准备。
几人的动作很是冒险,居然想在如此短时间伏击追兵。
在他们坎坎完成准备后,后面的追兵车辆就在街口冒出来了,两辆军车先后出现在他们视线。
看到猖狂逃窜的吉普车停在了树后,车上的机枪和人员都对着这边,缅军士兵知道对方的意图了,但是他们并不担心,因为他们有两支车载机枪。
宾利压下了扳机,设计目标不是机枪手,而是头车的驾驶员,机枪手的正前方有护板,除非有意识的去瞄准,否则很难做到一击毙命。
头车的挡风玻璃上印上了几朵血花,驾驶员被机枪撕碎了上半身。同时追兵的机枪也响了,子弹打在宾利身前护板上啪啪乱响,一发跳弹划破了他的脸颊,鲜血马上冒出来。
孙利和道达尔没有立即开枪,他们的目标是打掉机枪手,两个机枪手要同时打掉,一旦失手让对方有反应,如此距离两人肯定会被机枪打成碎肉。
缅甸人仿制的HK33外观像华国八一步枪,瞄准基线长精度高。孙利两人举起步枪瞄向了两名机枪手。
“啪啪”两次短点射后,两台军车的机枪手几乎同时被击毙,孙利清晰的看到,他打死的机枪手脸上还残留着狰狞的笑容。
突然的袭击惊扰了其他缅甸军人,几名士兵马上就转向了这边,和两人展开了对射。
失去了机枪掩护的缅甸军人,被宾利的机枪压制在原地,孙利和道达尔近距离射杀,其余人员远距离压制,残留的缅军很快就躺在了地上。
科尔驾车靠近了敌人军车,把缅军的武器弹药收集好后,驾车快速逃离了现场。
彭猜的手下在几分钟后到达现场,一名分队长看着地上十来名同伴,脸上露出了悲愤的神情,在通讯兵快速报告后,带着一台装甲车和几辆军车继续追击。
听到追击的那个分队被伏击全歼,彭猜立即向吴登高汇报,经验丰富的他知道,在后面有人紧追的情况下,还可以从容的设置伏击圈,肯定不是一般军事人员,他需要直升机立刻支援。
暂时摆脱了追兵以后,几人拿出从尸体上找到的食物补给吞噬起来,高强度战斗十分消耗能量,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补充体能,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下一次获得食物是什么时间?
几人心里明白,这一次是严重危机,因为他们正面一个国家的军队,而是对手还是在主场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在己方,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把握。
无论雇佣兵再强,在面对一个国家正规军时,都是处于弱势的,因为对手可以调动一切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派出士兵,可以把所有的火力都用上。
利用这个间隙,孙利掏出了卫星电话联系汉斯,快速把情况告诉对方,同时把缅军出动原因猜测了一番,希望汉斯能够想办法把他们救出去。
结果是失望的,缅甸军方派系很多,没有谁敢公然援救他们,现在只能够找到事情的源头,看看是否可以谈判解决,但是这之前他们的保证不被缅军抓到或打死。
就在孙利向国内拨号时,天空中传来了螺旋桨的声音,两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看样子是在寻找躲在树林中的他们。
至于缅军怎么这么快就追到他们,几人猜想是卫星电话的原因,虽然缅甸人不可能有技术监控他们通话,但是找到信号发出源还是没有问题的。
头顶的两架直升机都是贝尔UH-1型,别看这是很老的型号了,但可靠性非常不错,可以载十多名士兵,在两边舱门装上机枪,机舱两侧装上火箭巢,就是简易的武装直升机了,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很好用。
在吉普车上只有机枪对直升机有丝丝威胁,其余的步枪火箭筒都没有用处。
他们躲藏的树林周围没有建筑,两架直升机盘旋了十来分钟后,其中一架开始使用机枪对着树林扫射,而另外那架居然从远处快速靠近,然后对着树林发射火箭弹。
看到缅军如此行为,孙利几人惶恐不安,这简直就是乱来,那些军人就不怕树林里有老百姓吗!
听着子弹穿透树丛,在树林里乱飞,而火箭弹的爆炸声愈来愈近,几人只得驾车快速在树林里穿插躲避。
直升机盲目的火力把孙利他们逼动了,外围的缅军发现目标后,驾车冲进了树林。
两架直升机在发现孙利他们的车辆后,交替使用武器袭击,虽然子弹和火箭弹都没有命中目标,但是却大大延缓了车辆的速度,围过来的缅军很快就靠近了。
宾利冒着直升机的袭击,操作机枪向后方的追兵射击。席勒跳到了货箱中,使用步枪射击同时,还要充当机枪副射手,在子弹耗尽时帮忙装弹。
孙利和道达尔使用步枪,对两侧靠近的军车火力压制,不过在对手机枪射击下,很快就败下阵来,吉普车在周围缅军的压迫下,慢慢靠近了公路。
对于缅军的行为,孙利知道对手有目的,重型车辆不能进入树林,那么在公路上不是装甲车就是坦克在等着他们。
道达尔拿起了一具RPG,胸前挂着一只MP5。孙利背起了狙击步枪,手里拿着一只MP5,两人在汽车里公里还有十几米时跳下了。
在地上滚动几下缓解了冲击力,两人快速朝着公里靠近。
果然,在公路上埋伏着一辆装甲车,还有几名士兵协防。科尔驾驶的吉普车出现后,装甲车使用机炮开始射击,顿时吉普车周围被碎片和烟雾笼罩。
科尔的驾驶技术过硬,同时战斗经验够多,他没有在靠近公路时有半点停留,反而是加大了油门,车子在冲过路基的斜坡后,飞跃了路面穿进了对面树林。
装甲车和缅军都被吉普车吸引了注意力,孙利和道达尔毫无难度靠近了敌人,在离装甲车仅有五十米时,两人从树林窜出,道达尔手里的RPG飞向了装甲车。
火箭弹发射后缅军才发现两人,此时孙利已经使用狙击步枪杀死了两名敌人。
他使用的G3狙击步枪,是选用精度较高的G3步枪改制而成,理论上是可以连续射击的,在使用单发射击时,相当于全自动步枪,自动装弹射速很快的。
四名缅军士兵,掩护装甲车,孙利在干掉两人后,道达尔已经举起了MP5,一个短点射后,又一人倒在了血泊中,剩下的那么缅军,被杀回马枪的军车干掉。
来不及收拾战场,两人跳上车顺着马路飞速逃离,这时也不管头上的直升机了,其实直升机在高空对方地面快速移动目标时,射击精度非常差,能够命中的都是运气爆棚。
孙利在赌直升机没有火箭弹了,这两架直升机都是缅军自己改装的,火箭巢只能够发射一次,装填必须在地面完成,他不相信缅军有火箭弹自动装填技术。
果然,在发现马路上的吉普车后,两架直升机使用机枪进行射击,没有拉开距离进行火箭弹袭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