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约翰逊顿了顿,“给伦敦发个电报。就说我们截获情报,东海联盟可能在中东有大动作,建议加强防范。”
杜勒斯愣了一下:“总统先生,您这是……”
“借刀杀人。既然我们吃不到肉,那就让英国人和东海联盟咬起来。”
“我们在旁边看戏。”
伦敦,唐宁街十号,凌晨五点。
丘吉尔披着睡袍坐在书房里,面前是刚从华盛顿发来的加密电报。电报很短,只有一句话:
“你的波斯国王背叛了大英帝国。详细情报见附件。——约翰逊”
附件是十几页情报摘要。
丘吉尔看得很慢。雪茄烧到手指他都没察觉,烟灰掉在睡袍上烫出个洞。
“首相?”外相艾登推门进来,“美国人发来的情报可靠吗?”
“中情局的东西,八成是真的。”丘吉尔把电报扔在桌上,“我们去年刚帮礼萨·汗政变上台,今年他就把整个波斯的油田都卖给东方人了。”
艾登沉默几秒:“根据情报,东海联盟的第一批工程船队已经出发了,装着炼油设备和技术人员。如果让他们在波斯湾建起炼油厂——”
“那英伊石油公司就完了。”
丘吉尔站起身,走到墙边的世界地图前,“波斯湾的石油,每年能给帝国带来八百万英镑的收入。李云飞想抢,门都没有。”
他转身看向艾登:“通知海军部,让地中海舰队立刻开进波斯湾。”
“以什么名义?”
“打击海盗,维护航运安全。”丘吉尔重新点燃雪茄,“然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所有挂东方龙旗的船,一艘都不许进。”
艾登迟疑:“首相,这等于是在公海上拦截他国船只,东海联盟如果抗议——”
“那就让他们抗议。波斯湾是大英帝国的内海,他李云飞想进来,得先问问皇家海军的主炮答不答应?”
霍尔木兹海峡,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横在主航道上。
381毫米主炮转向东方。
旗舰“厌战”号的舰桥上,舰队司令邓肯少将放下望远镜,看向通讯军官:“给那支东方船队发报,明码。”
“让他们立刻停船,接受皇家海军的临检。如果拒绝,直接击沉。”
通讯军官愣了愣:“少将,我们没有收到伦敦的开火授权——”
“我不需要授权。”邓肯冷笑,“波斯湾是大英帝国的领海,任何外国军舰未经许可进入,都是侵略行为。”
他顿了顿:“更何况,东方人的船队里没有军舰护航。”
十分钟后。
距离海峡一百海里外的“开拓者一号”船队,收到了明码电报。船队指挥官看完电报,脸色铁青。
“英国人疯了?这是公海!”
“报告,英国巡洋舰'虎'号正在高速接近,距离我方八海里。”
“他们的炮塔已经转向我们了。”
指挥官握紧电报:“立刻向巴达维亚总部汇报,请求指示。”
巴达维亚,东海联盟最高统帅部。
“砰!”海军总指挥萧云帆把电报拍在桌上:“英国人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开拓者一号船只被拦截了,对方要求我们停船接受检查,否则就击沉!”
作战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这是宣战!”
“立刻派印度洋舰队主力过去,让他们看看我们的龙骧级主炮!”
“不能忍!必须打回去!”
萧云帆转向坐在主位上的李云飞:“统帅,下命令吧。印度洋舰队随时可以出发。”
李云飞没说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目光从霍尔木兹海峡移开,沿着中亚、西伯利亚,最后停在德黑兰附近。
十几秒后,他开口了。
“谁说去德黑兰只有海路?”
作战室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李云飞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起点:东海联盟控制的中亚铁路枢纽——阿拉木图。
途经:里海南岸。
终点:德黑兰。
“陆路。”李云飞转身看向众人,“我们走西伯利亚南线,经过苏联,直接把设备运到德黑兰。”
萧云帆反应过来了:“可是苏联那边——”
“斯大林欠我们一个人情。”李云飞打断他,“上个月我们刚卖给他们一批粮食和机床,他不会拒绝我们借道的。”
他顿了顿:“而且这正好可以让苏联人看看我们的新式重载机车,也算是给他们做个广告。”
“可英国人那边——”
“让他们在海峡上继续堵着。”李云飞语气平静,“等我们的炼油厂在德黑兰建起来,丘吉尔会发现他封锁了个寂寞。”
他看向萧云帆:“不过海军也不能闲着。让印度洋舰队做好准备,在海峡外围游弋,给英国人制造一点儿压力。”
“是!”
李云飞转向通讯部长:“给陆远发电,让他把准备运往伊朗的设备装上火车,走西伯利亚铁路。另外通知莫斯科,就说我们要借道,运送民用工业设备。”
“明白!”
李云飞最后看了一眼地图上的霍尔木兹海峡。
丘吉尔以为守住了海峡,就能卡住东海联盟的脖子。可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只有一条路。
苏维埃,叶卡捷林琳娜堡。斯大林看着桌上的电报,表情古怪。
“李云飞要借道我们的铁路,把工业设备运到伊朗?”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点头:“对。他们说是民用炼油设备,但根据我们的情报,英国人已经在霍尔木兹海峡部署了三艘战列舰,东海联盟的船队根本进不去波斯湾。”
斯大林沉默几秒,忽然笑了。
“李云飞这一手玩得漂亮。”他站起身,走到窗边,“丘吉尔以为守住海峡就万事大吉,没想到东海联盟直接走陆路。”
莫洛托夫试探道:“那我们同意吗?”
“为什么不同意?”斯大林转身,“李云飞上个月刚卖给我们二十万吨粮食和一批精密机床,我们现在拒绝他,说不过去。”
他顿了顿:“而且东海联盟如果能在伊朗站稳脚跟,对我们也有好处。英国人在中东的势力越弱,我们在高加索地区就越安全。”
莫洛托夫点头:“我明白了。”
斯大林重新坐下:“回电李云飞,同意他们借道。不过要提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让他们的重载机车在莫斯科停一下,我想看看东海联盟最新的铁路技术。”斯大林笑了笑,“顺便谈谈,这种机车能不能卖给我们几台?”
阿拉木图,东海联盟中亚铁路枢纽。
陆远站在站台上,看着眼前正在装载货物的列车。
这是东海联盟最新研制的“东海二号”重载内燃机车,牵引力是普通蒸汽机车的三倍,专门用来在西伯利亚恶劣环境下运输重型设备。
车厢里装的是炼油厂的核心部件:蒸馏塔、裂化反应器、热交换器,还有配套的发电机组和施工设备。
“陆部长,设备已经装载完毕。”副手递过来一份清单,
“按照计划,我们会途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然后沿里海南岸进入伊朗。全程四千三百公里,预计十天到达德黑兰。”
陆远接过清单扫了一眼:“莫斯科那边怎么说?”
“同意借道,但斯大林要求我们在莫斯科停留一天,说想看看我们的新型机车是什么样。”
陆远笑了:“老斯大林还是那么精明,想顺便摸摸我们的工业技术底细。”
“那我们——”
“停就停。”陆远收起清单,“机车可以让他们看,甚至可以谈出口。但核心的发动机技术和控制系统,那是绝对不能泄露的。”
他抬头看向北方:“这次运输任务,不仅是要把设备安全送到德黑兰,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世界看到......”
“东海联盟的陆上运输能力,已经强大到可以绕开任何海上封锁。”
副手明白了:“我立刻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