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钟后,车子停在一栋灰色的三层小楼前。
安全屋。
赫尔姆斯太熟悉这种地方了,他亲手把不少人送进过这种房子,有些人进去之后就再也没出来过。
现在轮到他自己了。
审讯室里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墙角那个闪着红灯的录音机。
赫尔姆斯坐了一个小时,没人理他。
在他感到昏昏欲睡的时候,门终于开了。
科尔比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纸,啪地一声拍在桌上。
《纽约时报》,头版头条。
标题是:CIA智利行动全面崩盘,资深特工仓皇逃离。
配图正是赫尔姆斯举着双手走出大使馆的照片,拍得清清楚楚——衣领歪了,脸上全是汗,眼神里写满了惊慌。
“总统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科尔比点了根烟,烟灰缸就在手边,但他没给赫尔姆斯发烟,“把茶几上的花瓶都砸了。”
赫尔姆斯抬起头:“这不是我的错!是皮诺切特那家伙先背叛……”
“我不关心谁背叛谁?”科尔比打断了他的话,吐出一口烟圈,“我只关心,事情搞砸了,谁来背这个锅?”
“你让我背?”赫尔姆斯的声音拔高了。
科尔比没说话,只是看着他。
“威廉,”赫尔姆斯的语气软了下来,“我们认识二十年了。柏林、德黑兰、刚果,咱们一起干过多少次?你不能……”
“正因为认识二十年,我才给你留了条路。”
科尔比弹了弹烟灰,“停职审查,审查期间待在美利坚,不见记者,不谈智利。等风头过了,我给你安排个顾问职位,拿全薪。”
“这就是你说的路?”赫尔姆斯盯着他。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科尔比站起来,“签字吧,别让大家都难看。”
赫尔姆斯看着桌上的文件,突然笑了。
笑声很轻,但听着让人发毛。
“威廉,你觉得悄悄把我关起来,事情就完了?”他抬起头,眼睛通红,“你以为东方人会就此收手?”
“他们手里的料,不止我这一份。危地马拉、伊朗、刚果……你我经手的每一笔脏账,他们都有备份,你挡不住的。”
科尔比的手指顿了顿,但脸上没什么表情:“那是我的事。”
他转身往外走。
“我等着。”赫尔姆斯在身后说,“等着看你什么时候也坐到这把椅子上?”
科尔比没回头,嘭一声关上了门。
一周后,《美利坚邮报》头版刊登了一条新闻:1953年波斯崩溃真相:CIA的谎言与金钱。
整整两个版面,全是干货。
文章详细披露了中情局如何策划——从收买议员、组织行动,到最后如何把新人扶上王位。
最狠的是,文章附了一份转账记录的影印件。
瑞士银行,1953年8月15日,中情局秘密账户向波斯三名将领转账:1100万美元。
收款人名字清清楚楚,签字也清清楚楚。
美利坚瞬间炸了锅。
国会山,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
富布赖特把报纸拍在讲台上,对着满场记者和摄像机吼:“1100万美元!用纳税人的钱,去推翻一个民选政府,扶持一个独裁者!这就是我们的民主?”
“我正式提议,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彻查中情局!”
话刚说完,掌声雷动。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约翰逊总统把电话机砸在地上。
“科尔比!”他对着话筒咆哮,“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那个主使者揪出来!我要让他后半辈子在监狱里度过!”
兰利总部,科尔比坐在办公桌后,脸色铁青。
他当然知道主使者是谁。那些转账记录、行动细节,除了赫尔姆斯,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得这么清楚。
他搭档了二十年的老伙计,现在反咬了他一口。
圣地亚哥,东海联盟驻智利大使馆。
陈翰笙放下《美利坚邮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头儿,”赵铁坐在对面,笑得见牙不见眼,“赫尔姆斯这条疯狗咬得真狠啊。科尔比现在肯定焦头烂额了。”
“一份伊朗的旧账还不够。”陈翰笙放下茶杯,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把这个也寄出去吧,让他们再忙一阵子。”
赵铁接过来,打开。
里面是一沓照片,还有几份文件。
照片拍的是危地马拉,美军飞行员驾驶P-47战斗机,往城区投掷炸弹。下面的建筑冒着黑烟,街上到处是残垣断壁。
文件是CIA的行动总结报告,抬头写着:危地马拉“自由行动”评估报告。
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策划政变、如何轰炸平民区、如何扶持军政府上台,以及如何为美利坚公司“恢复秩序”。
最后一页,还附了一份处决名单——左翼人士、工会领袖、学生代表,总共327人。
每个名字后面都打了勾。
赵铁倒吸一口凉气:“头儿,这要是爆出去……”
“科尔比就得辞职。”陈翰笙靠在椅背上,“而且是身败名裂那种。”
“您这是要把CIA往死里整啊。”
“我这是帮美国人民清理门户。”陈翰笙淡淡地说,“一个不受监督的情报机构,对谁都不是好事,包括美利坚自己。”
赵铁似懂非懂地点头。
三周后,《美利坚邮报》再次爆出新消息。
危地马拉的历史:CIA与美利坚公司的暗地交易。
这次的证据更直接,照片、文件、幸存者证词,铁证如山。
美利坚国会彻底炸了锅。富布赖特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正式成立,传唤了CIA所有高层。科尔比第一个被叫上听证台。
参议院听证厅里,几十台摄像机对准了证人席。
“科尔比局长,”富布赖特拿着一份文件,“这份1954年的行动报告,您看过吗?”
科尔比接过来,扫了一眼,脸色更难看了。
“看过。”
“那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CIA要轰炸危地马拉城的平民区吗?为什么要处决327名左翼人士?为什么要为一家水果公司策划政变?”
听证厅里一片哗然。
科尔比握着文件的手指都在发抖,他沉默了很久,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参议员,我承认,CIA在海外行动中,确实……使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
“非常规手段?”富布赖特拔高了声音,“您管轰炸平民、暗杀政治对手叫非常规手段?”
科尔比抬起头,看着满场的摄像机,他突然觉得很累。
“参议员,我们撒过谎,我们欺骗过盟友,我们偷窃过情报,我们暗杀过对手。这些都是CIA的培训课程。”
听证厅里鸦雀无声。
几秒钟后,爆发出一片惊呼。记者们疯了一样按快门,闪光灯亮成一片。
富布赖特盯着他:“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
“我很清楚。”科尔比戴上眼镜,“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当天晚上,所有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都在播这段影像,全美利坚热闹起来了。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约翰逊坐在办公桌后,脸色很难看,电视里还在循环播放科尔比的“名场面”。
“关掉。”
秘书赶紧关掉电视。
国务卿站在一边,沉默了很久才开口:“总统先生,科尔比完了,CIA也完了。”
“我知道。”约翰逊的声音很哑,“现在怎么办?”
“必须有人负责。让科尔比辞职,越快越好。再晚的话,国会那边会直接弹劾他。到时候连您都会被牵连进去。”
约翰逊沉默了很久:“让他辞职吧。”
当天下午,白宫发布声明。中情局局长威廉·科尔比因“健康原因”辞去职务。
消息传出,美利坚一片哗然。
赫尔姆斯在安全屋里,打开了一瓶香槟。他对着电视上科尔比离开兰利总部的画面,举起酒杯。科尔比辞职,他恢复自由了。
“敬你,威廉。”
他喝了一大口,然后把剩下的酒全倒在了地上。
“也敬我自己。”
他喝完酒,安全屋楼下,一辆黑色轿车已经等在那里了。
车门打开,一个戴墨镜的男人朝他点了点头。
“赫尔姆斯先生,车已经准备好了。”
赫尔姆斯钻进车里。轿车驶入美利坚的夜色,很快消失在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