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厂投产仪式那天,德黑兰全城放假。
礼萨·汗站在总控制阀门前,手按在铜制手轮上,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人群。
伊朗的王公贵族、东海联盟的工程师、各国的记者——所有人都在等这一刻。
他深吸一口气,用力转动阀门。
管道开始震动,低沉的轰鸣声从地下传来。
十几秒后——黑色的液体从管道末端喷涌而出,冲进橡木桶里,溅起一米多高,刺鼻的石油味扑面而来。
人群沉默了一秒,然后引起阵阵欢呼:
“真主保佑!”
“伊朗万岁!”
工人们拥抱、跳跃,有人直接跪在地上,亲吻脚下的土地。
礼萨·汗从油桶里舀起一杯原油,高高举起:“从今天起,伊朗的石油,是伊朗人自己的!”
闪光灯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角落里,英国大使诺曼爵士脸色铁青。他看着那桶不断涌出的黑油,转身就走,连礼节性的客套都懒得说。
随行的武官小声提醒:“大使,仪式还没结束……”
“结束?”诺曼冷笑,“早就结束了。”
他看了眼天空,阴云密布。“回伦敦吧,该下雨了。”
同一时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顾钧和苏联外贸部长米高扬,在一群记者面前签署协议。
《中亚-东欧能源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米高扬签完字,握着顾钧的手,笑得很真诚:“顾先生,苏维埃欢迎一切有利于工业化的合作。”
顾钧点点头:“互利共赢。”
刚转过身,记者就追问:“请问这条走廊会途经哪些国家?”
“从德黑兰到巴库,再到莫斯科,最终连接整个东欧。”米高扬说得很直白,“伊朗的油,十年内优先供应苏联,价格按兄弟价。”
话音刚落,人群里一个英国记者脸色大变。他冲出会场,直奔最近的电报局。
伦敦,下午三点,证券交易所。
开盘铃声刚响,英波石油公司的股票就开始跳水。交易员盯着报价板,手心全是汗。
“15英镑……12英镑……10英镑……”
“抛!全抛!”
“接不住了,没人接盘!”
伊朗石油投产的消息传来,股价直线下跌,整个交易大厅乱成了一锅粥。
有人砸电话,有人撕报价单,有人直接瘫坐在地上。
仅仅两个小时,英波石油的市值蒸发了一半。
持股的贵族们疯了。
白金汉宫外,一个老公爵拄着拐杖,指着王宫大门破口大骂:
“我家三代人的钱都在里面!都在里面!”
他骂着骂着,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栽倒在地。救护车的鸣笛声,在伦敦上空此起彼伏。
唐宁街十号。
张伯伦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摆着《泰晤士报》。
头版标题:《波斯的背叛与帝国的黄昏》。
他看完最后一行字,把雪茄摁灭在烟灰缸里,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
外交大臣格雷推门进来,脸色难看:
“首相,德黑兰那边传来消息……”
他把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桌上。张伯伦打开,里面是三张照片和一盘录音带。
照片上,三个英国特工和炸药的合影,清清楚楚。
录音带里,是他们的完整口供。
张伯伦沉默了很久,突然笑了。“这帮东方人,真够狠的。”
格雷试探着问:“我们要回应吗?”
“回应什么?”张伯伦靠在椅背上,“承认我们派特工去炸别人的国家工程?然后等着全世界骂我们是恐怖分子?”
他揉了揉眉心:
“告诉菲尔比,让他自己想办法处理。大使馆不认这三个人。”
格雷点点头,转身要走。
“等等。”
张伯伦叫住他:“给华盛顿发电报,问问约翰逊是什么态度?”
“如果美国人也不想管……”
他没说下去,但格雷懂了。大英帝国,真的要认输了。
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约翰逊总统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着两份文件。
左边一份,来自军方和传统能源巨头。标题:《关于对东海联盟实施全面制裁的紧急建议》。
内容很简单:
联合英国,封锁中东,必要时发动代理人战争,夺回石油控制权。
右边一份,来自美国汽车和华尔街新兴财团。标题:《关于与东海联盟建立“有条件合作”的战略备忘录》。
内容也很直白:
放弃跟日薄西山的英国绑定,跟东方人做生意,换取橡胶市场和运河航行权。
约翰逊看着两份文件,一根接一根抽雪茄。
烟灰缸满了,他还没做决定。
敲门声响起。
秘书走进来:“总统先生,巴达维亚来电。”
“谁发的?”
“李云飞,私人电报。”
约翰逊接过电报纸,扫了一眼,愣住了。
电报上没有威胁,没有条件,只有一句话: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智者另辟蹊径,共逐更广阔之山林。】
他盯着这行字,突然笑了:“这个老狐狸……”
秘书小心问:“需要回复吗?”
约翰逊摇摇头,把左边那份军方文件扔进了碎纸篓。
“给国务卿打电话,告诉他,准备跟东方人谈判。”
“谈什么?”
“谈橡胶,谈运河,谈石油。”约翰逊站起来,走到窗边,“英国人想拉我们陪葬,门都没有。”
他看着窗外的华盛顿纪念碑:
“新时代要有新玩法,跟着大英帝国一起沉没,可不是美利坚的风格。”
另一边,巴达维亚,东海联盟总督府。
李云飞站在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杯茶。地图上,伊朗、苏联、美国三个位置,都插着小旗子。
顾钧从门外走进来:“先生,华盛顿来电,约翰逊同意谈判。”
“条件呢?”
“他们要橡胶市场份额,要巴拿马运河的共同管理权,还要我们保证不在西半球扩张。”
李云飞笑了:“呵呵,胃口不小。”
“要答应吗?”
“答应。”李云飞转过身,“橡胶市场本来就要扩大,多一个买家是好事。运河共同管理,本来也是计划内的。至于西半球……”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南美:“我们要的是资源和市场,不是殖民地。这个承诺不亏。”
顾钧点点头:“那英国人呢?”
“英国人?”李云飞走回办公桌,坐下喝了一口茶,“他们已经出局了。”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电报——是伦敦股市的最新报价。
英波石油,已经跌到发行价的三分之一。
“张伯伦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认输。”李云飞把电报放下,“接下来,英国人会逐步从中东收缩,把精力放在保住印度上。”
“可他们保得住吗?”
“保不住。”李云飞笑了笑,“但那是下一盘棋的事了。”
他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记。
从东亚到中东,从中亚到欧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一张巨大的网,已经铺开。
“顾钧,你知道这盘棋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吗?”
顾钧想了想:“让对手自己选择认输?”
“不。”李云飞摇摇头,“是让对手觉得,认输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
“我们拿下伊朗市场,英国人丢了中东石油,美国人看到了机会。我们跟苏联合作,美国人担心被孤立,只能选择跟我们谈。”
“我们放开橡胶和运河,美国人觉得自己赚了,自然愿意放弃跟英国绑定。”
“最后,英国人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只能认输退场。”
他转过身,看着顾钧:
“这就是大国博弈。不是靠拳头硬砸,是靠布局,让对手每一步都觉得自己在做最理性的选择——直到最后发现,所有的选择,其实都在我们的棋盘上。”
顾钧沉默片刻,由衷佩服:“统帅高明。”
李云飞摆摆手:“高明谈不上,只是比他们多想了几步而已。”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拿起笔,开始写下一步的计划:
【关于瓦解不列颠在埃及殖民地的方案(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