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许昌因为劝进之事,风波不断。而曹祜却顾不得这些,他在鹑觚塬休整两日之后,便继续向西,与柯吾会于泾水。
柯吾兵败之后,收拢兵马,只得三千余人,尽是残兵败将。
望着十不存一的部众,哪怕是柯吾这种心硬如铁的人,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众人渡过泾水,柯吾部将仇三便劝道:“大王,咱们此番兵败,损失惨重,趁着还有几分元气,快快撤回上郡吧。”
“撤?如此撤。”
柯吾嘶吼道:“三万大军,只剩下三千人,我如何回部落再见族人。你信不信,只要我回去,族里的那些老头子们,会将我撕碎。”
“可三千人马,留在临泾,又能做什么呢?”
“卢水胡还没败,他们还包围在临泾城,咱们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在仇三看来,柯吾有些疯了。
“大王,咱们兵多之时,彭护或许会信守承诺。可时至今日,咱们这三千兵马,彭护不吞并就是好的,怎么可能还会将临泾的战利品分给咱们。”
仇三话未说完,柯吾抽出剑来,指向仇三。
“你再敢乱我军心,我必杀你。”
眼看柯吾满脸凌厉,满是杀机,仇三也不敢再言。
柯吾遂带着兵马,直抵临泾城下。
这一次,柯吾面对彭护不再是之前合作者的模样,而是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宛如走狗。
柯吾扬言,临泾城的战利品他全不要了,只要彭护击败汉军,为他复仇,他便侍奉彭护为主。
彭护当然不信,可柯吾三千人马,虽然不多,但也是一支对抗汉军的力量。
柯吾的兵败让彭护又惊又惧,还进退两难。
本来寄希望柯吾在鹑觚塬挡住汉军,他趁机破临泾城。可现在牢姐羌大败,而他偏偏没有攻破临泾城。
卢水胡若继续攻打临泾城,汉军援兵一到,更难攻下,反而腹背受击,很可能遭遇大败;可若是不攻打临泾城,他又没法给部族一个交代。
为了破城,卢水胡倾其所有,伤亡极大。现在撤退,什么都没有获得,一心唯利是图的各部,只怕就要沸反盈天了。
打,打不赢,退,不舍得,真是一个大麻烦。
就在此时,城中有人送信,请求投降。
······
曹祜自鹑觚塬大胜后,便一直考虑接下来的战事。
牢姐羌已被打残,尚有安定卢水胡,仍是边疆大患。
此番曹祜出兵,是希望能给安定郡等地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毕竟到了明年,他就没有太多精力,顾忌北线。
所以曹祜便想搂草打兔子,连卢水胡一同破了。
正面决战,曹祜并不担心。他反而担心卢水胡胆小,眼看汉军援兵到了,撤了回去,那就麻烦了。
卢水胡散居各处,若想一一征讨,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
所以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卢水胡留在临泾城下,不要退走,与曹祜决战,但这并不容易。
怎么样能留下卢水胡呢?
曹祜思前想后,决定还是拿临泾城说事。
曹操曾评价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其实这句话用到胡人身上,更加贴切。
他们不讲道德,只认利益,而且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曹祜很快便有了一个计策,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曹祜这个计策,需要临泾守军佐助,可问题是,他怎么将消息传递给守军。
若有个手机,也能发给微信,可关键啥啥没有,而胡虏还将临泾城围的水泄不通。
曹祜召集众人问道:“我想往临泾城中送给消息,不知诸位可有办法。”
这时贾洪道:“不若再派一人,效仿梁彦章,到临泾城下。”
曹祜听后,摇了摇头。
“此策不妥。有彦章之事,胡虏必然有所防备。而且这个消息,我不欲胡虏知晓,所以只能秘密送达。”
北宫勇喊道:“我去,不就是一群胡虏,我单枪匹马,直接杀入城去。”
贾洪道:“北宫将军,临泾城外不是三十,三百胡虏,而是三万大军。”
北宫勇笑道:“那又如何,凭我手中槊,胯下马,足以横行天下。”
“北宫将军,风大散了舌头。”
“你小看我吗?”
眼看二人要吵起来,曹祜道:“还是需要一个更稳妥的办法。”
这时令狐邵突然说道:“君侯可知当年的邺城之战?”
“孔叔且言。”
“我是邺城之战的亲历者,那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事。袁显甫手下有个主簿,名叫李孚,字子宪。”
王朗道:“这个李孚,是不是解县(治今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一带)长李孚。”
“正是此人。”
“长史知道此人?”
“我看过朝廷给他的评价,是个严格能干的干吏。”
“孔叔接着说。”
“当时丞相包围邺城,袁显思(袁尚)引军退还,欲图救援邺城,但他心有顾忌,不敢与丞相正面交战,便想提前告知审正南,双方里应外合。
邺城被围的水泄不通,消息根本送不进去,正当袁显思一筹莫展之际,李孚便自告奋勇,要轻身入城。
他亲自挑选了三个温厚可信的人,各自配给快马,却不准拿兵器。半路之上,他又让随从砍了三十根刑杖,系在马匹一边,自己戴着头巾,在傍晚时分到达城下。
李孚到了之后,竟然自称‘都督’。他从邺城北边开始,沿着丞相大军的包围圈标志向东走,先是到了东边的营寨,然后又到了南边。
每到一处,他就呵斥守围将士,根据错误大小施行惩罚。
他就这么走啊,甚至经过丞相的营前,从南面包围圈的拐角走到了西边。
当时有守城士兵违纪的,他竟然将人绑了起来。所有人都相信了他都督的身份,没有丝毫地怀疑。
于是李孚突破包围圈,骑马跑到城下,呼唤城上的守军,守军用绳子将他拉上去,李孚得以进入城中。”
曹祜听了,一时咋舌。
没想到三国还有这么一位人物,这是大智大勇之人啊。
“孔叔是说,效仿李孚之策,进入临泾。”
“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