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诸事要形成制度
鸣奇2025-07-28 16:532,049

  曹操听后,微微皱眉。

  “只是一场大雪,你这般大动干戈,搞不好会出乱子。”

  “大父,中华之地,地大物博,灾情这种东西,平均开来,并不稀罕。洪水、暴雪、地冻、天旱以及其他疫病,都可能会引发灾情。

  在我看来,官府需要有防御灾害、抑制灾害和灾后重建能力的。

  所以我制定了一些措施。

  我认为,这是可以成为一种规范,全面推广的。

  至于大父说的大动干戈,也就是容易引人诟病的,就是管控药材和粮食两件事,毕竟这牵扯很多人的利益。

  但是我想做的,就是建设一套灾情期间,药材、粮食管控制度,在天灾的情况下,减少人祸。

  因为天寒,再加上百姓锐减,粮食大规模减产。

  可即便如此,现在每年产出的粮食,还是足以供应全天下老百姓的。之所以出现饥荒,饿殍,很大程度,是有粮者囤积居奇。

  这是必须要重点打击的。”

  曹操道:“你知不知道,此举会得罪多少人?”

  “大父,想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治国不是请客吃饭,哪有和和气气,就能让国家发展的?孙儿早就有得罪人的觉悟与决心,也不怕得罪人。”

  “若是有人不遵守你制定的制度呢?”

  “孙儿有慈悲心肠,亦有雷霆手段。我的理念,从来都是,一家人哭,强如一郡百姓哭。”

  曹操听了,满脸笑意。

  这个孙子,除了有时候可能会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其他地方,实在太令他满意了。

  做事吗,就不能瞻前顾后。

  “你知道邺城最大的粮商是谁?”

  “子廉叔父,荀家,丁家,崔家,夏侯家,甄家,差不多这几家。能经营粮食的,没有几个普通人,按民间的说法,后面都通着天呢。”

  “你明白就好。”

  曹祜其实不想谈这些,他很清楚曹操的意思。

  “孙儿准备根据这一次的经验,在离开邺城之前,制定一个赈灾和灾后重建制度,先在魏郡推广,然后推广到各地。

  自桓帝以来,天下几乎年年有灾,百姓遭受的困苦,数不胜数。可是朝廷从未想过,要吸取从前的经验,战胜各种灾害。”

  曹操道:“你这是在教训我啊。”

  曹操的话,半是玩笑,却又意味深长。

  曹祜也反应过来,说错话了,立刻回道:“此事如何能怪大父?大父平日忙于战事,忙里偷闲,还劳累于案牍之中,已经是少有的勤政爱民之人。

  再说大父的职责是统御天下,而非忙于具体事务。

  这件事,应该怪荀令君和尚书台。

  他们作为朝政的直接负责人,没有意识到,国家需要一套成熟的防疫赈灾机制,来减少自然灾害对国家的伤害。”

  曹操笑道:“荀文若若是知道你之言,怕是要委屈死了。”

  “荀令君有大才,一如昔日的文终侯,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可是若让他像管子、商君一般,大刀阔斧地对国家进行改革,革除弊病,却是不成的。

  不是荀令君的能力不足,而是他没有对制度动手的勇气。”

  “世间又有几人是管子、商君那样的大才啊。”

  “一人力不足,合百人之力可得。国家能臣良士并不少,合众人之力,必能治理好国家。”

  曹操点点头。

  “我让何叔龙(何夔)和王叔治(王修)二人来佐助你,制定你所说的防疫赈灾制度。”

  “唯。”

  祖孙二人又对防疫、赈灾的细节进行了一番讨论。

  曹操早年也曾长期担任县令、太守的地方官,对这种事情,并不陌生。

  二人商议完,已经将近中午。

  曹操本想留曹祜用饭,但曹祜急着返回郡府,便没有留下。

  曹祜辞别祖父,临走之时,突然想起什么,又道:“大父,关于寇兹一案,我有些不同看法。”

  “什么看法?”

  “我觉得五叔是被冤枉的。”

  “为何?”

  “五叔这个人,或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他素来光明磊落,做不出这种阴损恶毒之事。必是有人想陷害他,离间我们叔侄的感情,才会指使寇兹。”

  “证据呢?”

  曹祜突然拜道:“如果大父放心,孙儿亲自去查这个案子,十日之内,必将其查的水落石出,绝不放过背后之人。”

  曹操一顿。

  “阿福,交给你,我肯定是信任的,只是你马上就要离邺,又要制定防疫赈灾制度,还要成婚。

  我总不能紧着你一人用吧。”

  “大父,孙儿不怕事多。”

  “你做事奋不顾身,我怕啊。关于此事,就交给其他人吧。”

  “大父,我有一个建议,就让五叔去查这个案子,自证清白。”

  “让他去查?”

  “为自己洗刷冤屈,五叔总不会应付差事吧。五叔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因为平日里,身边都是一群文人,这群人崇尚清谈,务虚为多,所以导致五叔不通时务。只要让五叔多办一些差事,多经历一些磨砺,肯定能迅速成长起来。”

  “你说得有理啊,就交给子建吧。”

  “阿父,之前让你制定新制度,还安排何叔龙、王叔治佐助,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这些事情,肯定要经过尚书台,就以你为视尚书事。”

  “多谢大父。”

  视,视事,有参与之意。

  视尚书事乃是西汉的官,汉宣帝的女婿丞相薛宣,就曾担任视尚书事。西汉有领尚书事、录尚书事、视尚书事等多个职务,到了东汉,只剩下录尚书事。

  录有为领,录尚书事即管理尚书,曹操肯定不能给曹祜录尚书事这么重的权利,所以安排一个视尚书事,参与尚书台的事务,却不能做最后决定,既扩大了曹祜的权力,也不影响曹操的权力,一举两得。

  曹祜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提寇兹的事,未必会获得这份大权。

  这是祖父用来堵他嘴的。

  当了视尚书事,就不要再提寇兹的事。这件案子,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不了了之,没有幕后主使。

  曹丕入邺,曹植也留邺。

  局势神奇般地回到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关中前。

  只是曹祜再不是当年的曹祜了。

继续阅读:第453章 权力的代价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