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要与荀彧吵起来,曹祜反应过来。他今日不是与荀彧吵架的。
“令君,咱们不争论这些,我想问你,大汉何以走到今日的局面。咱不说前汉,就说后汉。”
眼看荀彧要开口,曹祜又道:“令君,这里没有外人,咱们不说虚言。不要说是董卓乱政,黄巾四起,天下大乱的时候,董卓只是一个河东太守。也不要说什么亲小人,远贤臣,重用宦官的话。
天子,太后,外戚,甚至是士大夫,本质上是在争权,宦官不过是天子手里的一把刀而已。”
荀彧沉默许久,方才说道:“外因是君臣相争,内因是土地兼并。”
曹祜听后,对着荀彧一拜。
“君臣相争,土地兼并。单凭这八个字,令君就对得起‘王佐之才’这四个字。自和帝冲龄继位以来,之后的历任天子,年皆不及弱冠,更有殇帝,出生不过百余日便为君。
于是大汉便是,皇帝年幼,太后临朝,重用外戚,皇帝亲政,任用宦官,扫除外戚,皇帝早亡,新帝年幼这样一条死循环,周而复始。
大汉的元气在一场场的内斗中,消耗殆尽。
这是谁之过。
灵帝年间,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通过符水治疗病人,于是在天下发展信徒数十万。中平七年,黄巾起事,天下皆反。
众人皆认为是张角妖言惑众,可有谁想过,百万庶民,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追随张角,真的只凭蛊惑二字,便能解释。
百万黄巾军,有谁在乎过他们的死活。
如果做顺民比造反好过,何至于造反?
他们之所以造反,是活不下去了。
官吏层层盘剥,豪强巧取豪夺,这世上,有着五花八门的原因,让一个良人失去产业,成为流民。
而权贵富豪,各从其欲,欲所无穷。
这样的国家,难道不该乱吗?不该被推翻吗?”
荀彧看着曹祜,满心的震惊。曹操不过是想改刘氏为曹氏,而曹祜却想着改变整个时代。
“子承,大乱后大治,国家或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要一步一步解决。”
“能解决的了吗?”
曹祜道:“令君知道我为什么支持我祖父代汉吗?不是因为他是我的祖父,也不是我担心若不代汉,会遭到朝廷清算。
令君年少时有理想,难道旁人就没有吗?
谁不是少日便拏凌云志,自许人间第一流。谁不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山河破碎,遍地哀鸿,我想拯救苍生,我要拯救苍生。
可是已经制度僵化的大汉,能行吗?
黄巾乱前,董卓乱前,上至天子,下至升斗小吏,满朝公卿,但凡有一点心中想的是百姓,何至于天下大乱啊。
大汉走到今日,不是我祖父的责任,是天子,是勋贵外戚,是满朝公卿,他们亲手毁掉了一个帝国。”
“大汉还有救。”
“令君告诉我,大汉怎么救?自后汉立国那一天就注定了,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土地兼并,外寇入侵。
两百年了,若是有办法,大汉早就得救了。”
荀彧满心的痛苦,溢出眉间。他很清楚,曹祜说得都是实话,可正是这些实话,让他无比的绝望。
“子承,我承认,你说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可是改朝换代,难道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至少一个新的政权,在他刚建立的时候,推行改革,要更容易一些,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桎梏。”
荀彧听后,叹了一口气。
“子承,看得出,你有想法,甚至准备好了去改革,不知能跟我说说吗?”
“令君,其实没什么可瞒人的。对于土地兼并,我有几个想法。
其一,转移人口。
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得很清楚,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其实豪强兼并土地,也需要佃户为他们种地,如果每个人都有土地可租种,老百姓哪怕失去土地,尚有活路。
可问题是,一个地方土地是有限的,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可人口却越来越多。人地矛盾便会越来越尖锐。
最后无数的老百姓无地可种,难以生计,成为流民,最终便会形成动乱。
所以要想保证一地的稳定,当地的人口就不能超过土地能供养的人口,而解决办法就是将人口转移出去。
中原地狭人多,昔日人口最密集的中原腹地,豫州加上河南、河内、陈留三郡,八郡之地,养千万之众。
而与之相比,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正是活民之地。”
“如果扬州等地人口也满了呢?”
“那就向外扩。国人的数量,不能因为疆域而受到限制。早年中国不过一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不正是祖先们筚路蓝缕,才有今日之疆土。
世界之大,凭借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总能建设出新的家园。”
“你有没有想过,土地和人口是豪强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以我知道,想制定一个制度性的人口迁移政策,在大汉行不通。”
荀彧没有说话。
“其二,发展生产力。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一百亩地,需要十个人种十天;后来有了长辕二牛抬杠,一百亩地,需要十个人种三天就可以了,剩余的七天,他们可以做其他的事;再后来有了短辕一牛挽犁,有了全铁制犁,一百亩地,十个人种一天就可以了,又多出的两天,他们还可以做其他事。
从刀耕火种,到长辕二牛抬杠,再到短辕一牛挽犁,这个叫发展生产力。
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开垦荒地,可以修筑水渠,可以培育优良良种,而这些工作,可以使得亩产增高,大大提升一个地区人口承载力。
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有很多,农具的更新,粮种的改良,水利设施的完善,种植方式的优化,等等等等。
核心目的,就是让土地养更多的人。”
“你是想将百姓种地之事规范起来?”
曹祜听后,忍不住鼓起掌来。荀令君就是非同常人,一眼就看出了曹祜的目的,而且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