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曹祜前往魏郡郡府上任。
魏郡本来只辖十五县,自曹操都邺之后,不断扩大魏郡的地盘,以致魏郡后来西至太行,东临黄河,北抵大陆泽,下辖三十多个县。
地方大了,便不好管。
曹操为了更好地治理魏郡,也防止魏郡太守专权,于是在今年夏天,将魏郡一分为三,分设魏郡东部、西部都尉。
虽名为都尉,但却有治政之权,相当于一郡太守。
曹祜这个魏郡太守,其实只直管魏郡中部十余县。
郡中不设都尉,但因为是公国都城所在,如同河南尹和三辅一般,设郡丞二人,功曹一人。
两个郡丞,一个是前丞相军谋掾渤海人韩宣,另一个是前黄门侍郎陈留人卫臻。
卫臻是曹操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卫兹(《三国演义》里叫卫弘)的儿子,卫兹死后,卫臻先是做了夏侯惇的上计吏,后来又做了黄门侍郎。
东郡人朱越谋反,供认卫臻参与其事,曹操不信。正巧卫臻跟着郗虑来邺城为刘协提亲,便被曹操留了下来,先是赐封关内侯,又任命为魏郡丞。
两个郡丞都是外来户,且任事不长,自然对郡内控制力不强,郡中真正管事的,乃是地头蛇功曹审固。
审固本是流落河内的魏郡人,兵卒出身,得名士杨俊看重,委以重任,后来还归籍阴安(治今河南省清丰县古城集)审氏。
阴安审氏本是冀州大族,可家主审配因支持袁绍,且一条道走到黑,使得家族几乎覆灭,否则审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哪里可能归籍。
因为提前通知,曹祜到了郡府,众人皆是列队等待。
曹祜一一认识了众人,魏郡官吏,只缺了一个审固。
“怎么不见审功曹?”
韩宣解释道:“府君,审功曹昨天一早便前往朝歌县,督办税收征缴之事,今天还未曾回来,还请府君见谅。”
“无妨。”
曹祜表面上不以为意,心中却是嗤笑。
曹祜被委任为魏郡太守,也有几日,上任也只在这两日。审固此时离开邺城,到底是真的有事,还是躲他,实在难说。
而且他一个功曹,征税之事,跟他有何关系。
曹祜也不当回事,他又不是金元宝,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
今日上任,主要是想以魏郡的名义,查办遇刺之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没有理由,随意插手,会坏了规矩。
上一次查办曹熊案,用的是校事府的名义。
但校事毕竟不招人待见,曹祜也不想跟他们有太多的牵扯。
与众人一一熟悉之后,曹祜道:“邺城之中,有大理,有御史,从前还有司隶校尉。魏郡算什么?一个收税的地方。
没几个人能看得起你们。
但从今天起,不是了。
我希望你们从今后,走在邺城,能昂起头。
不管面对什么人,都能骄傲地告诉他们,你们是魏郡官员,整个邺城百姓,归魏郡管辖。”
众人听了,俱有些激动。
正如曹祜所言,他们之前确实有些憋屈。
常言道,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跟上级部门在一个城里,别提多憋屈。
更何况邺城不仅是州府所在地,还是魏公国所在地。
他们这些郡府官,就别提多难受了。
曹祜初来乍到,要控制魏郡郡府上下,一靠威名,二就要施恩。但普通的施恩,效果并不会太好,这群老油子们,什么没见过。
所以曹祜给他们的,是荣誉,是满足感。
曹祜一番话,让众人士气大震。
曹祜立刻下令,命卫臻带人去捉拿骆业,韩宣则带人去捉拿刘勋。
虽然魏郡平日不起眼,人倒是不少,单是徒隶就有数百人,还有各种名目招募的临时工。
二人离开后,曹祜便坐在堂上,翻看郡府的官吏名册。
这是曹祜很喜欢的事,搞不好犄角旮旯里便有一、两个大才。
当然魏郡郡府也没啥大才,在首都这种地方,有才华的人,很难被埋没。但凡有点才华的,早就被高官们征辟走了。
再是任人唯亲,身边也得有几个办事的人。
直到曹祜看到有个叫刘劭的县吏。
这人是邯郸人。
曹祜狐疑,莫不是写《人物志》,编纂《皇览》的刘劭,于是立刻让人将其招来。
刘劭四十岁左右,让曹祜更是狐疑,这个年纪,不应该还没出头,大器晚成也没有这么晚的吧。
“听闻孔才(刘劭字),最擅品评人物,不知孔才,有何高见?”
刘劭得知曹祜召见,也是一惊。
面对曹祜的发问,蹉跎多年的他知道机会来了,立刻说道:“明府君,用人之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必待居止然后识之。人禀阴阳以立性,才性高下不同,可分五等。一等者,圣人也;二等者,有德之人,与圣人比,具体而微;三等者,偏才也,专长一事;四等者,依似也,表面有所专长,实则全无所通;五等者,间杂也,无恒之人。
圣人以中庸为其德,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咸而不碱,淡而不醇,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中庸从来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走中间路线,而是心有道德,行事圆润,不走极端。)”
刘劭说了半天,曹祜听了却寡而无味。
这些话看似很有道理,却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针对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孔才,我有一个问题。
说我为主将,身边之人,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懒惰,有的勤快,你说我当如何用人。”
刘劭清楚,曹祜是要考他了。
这才是今日的关键。
“府君,我以为聪明而勤快之人,可以为幕僚,参赞军务。这种人,急智,灵敏,但是容易事必躬亲,出谋划策,查缺补漏,最是合适。
愚笨而懒惰之人,可以安排他去做有职无权之事。哪怕不做事,也不要做错事。
聪明而懒惰之人,可以为大将,方面之任。
这种人,会严格执行军令,同时在战场上,又会有所变通,因时制宜。
至于最后一种人,愚笨而又勤快的,这种人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坚决不能留在身边。(比如崇祯)”
曹祜听后,抚掌大笑。
刘劭的回答,让曹祜甚是满意。
可这更让曹祜狐疑,如此大才,为何不得重用。
【作者题外话】:注:1、韩宣,魏大鸿胪。
2、审固,魏国某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