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蹊跷的河间之乱
鸣奇2025-07-28 16:282,071

  于曹祜来说,这一日过得是格外地漫长。

  夜间二更过半,夜深人静,四下无声,宁静地月光照在皑皑白雪之上,一片幽深之意。

  曹祜坐在房中,迟迟未曾睡下。

  羊氏见到儿子房中灯亮着,便前来探望。

  “阿母!”

  羊氏放下肉羹说道:“阿福,我知你素来要强,只是无论如何,也要注意身份。你连日奔波,昨夜又未曾休息,我怕你吃不消。”

  “阿母放心,我在等客人,一会就休息。”

  曹祜说着,端起肉羹,尝了一口。

  “阿母,还是从前的味道,我在左冯翊,天天思念阿母做的肉羹。”

  “你喜欢,阿母天天给你做。”

  母子二人正说着,张球来报,桓范求见。

  曹祜前往关中之时,桓范也调到丞相府任职。曹祜回京,猜他必然来见,因此一直等待至夤夜。

  桓范被带到书房,曹祜笑道:“元则,我等你至斯,还以为你不来了。”

  “公子来邺,不论风雨多大,我肯定来见。”

  桓范说完,二人俱是大笑。

  至交好友,未曾因时间、距离而疏远。

  二人坐到榻前,曹祜让人烹了一杯热茶,二人便聊起了邺城近日的事,也就是河间之乱。

  此事迷雾重重,曹祜对此很是好奇。

  “河间相田银(陶弘景的《真诰》中叫做田录)是冀州巨鹿人,豪族出身,曾经做过程将军的参军。”

  “哪个程将军?”

  “奋武将军程昱。”

  曹祜一愣。

  “能确定吗?”

  “我来丞相府后,专门查过卷宗。”

  曹祜一时沉默起来。如果田银和程昱有关系,此事就复杂。他一直以为,程昱早年与父亲有旧,又是兖州人,再加上当初程喜示警,理所应当地支持自己。

  现在看来,未必如是。

  之前有人告程昱谋反,曹祜当时觉得莫名其妙,无事生非。现在看来,此事还真不一定是无中生有。

  “接着说。”

  “苏银是涿郡人,担任河间督军。

  这场叛乱,爆发的很突然,毫无预兆。可是规模又很大,田银、苏伯二人似乎准备了很久。”

  “这是相悖论的。”

  “所以我怀疑,很可能田银、苏伯的叛乱,早有预兆,甚至就是有人放纵的结果,等到他们需要的时候,便进行引爆。

  此战规模很大,但平定的也很迅速。

  三公子本来准备亲自出兵,后来为五官将功曹常林劝阻,另派将军贾信征讨。幽州亦出兵,鲜卑大人轲比能也率三千多名骑兵跟随阎柔前来。

  不出一月,祸乱平定。

  丞相本来安排安平亭侯(曹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来征,可军未至,乱已平。

  河间乱后,有千余人请降,本该按照旧法,尽诛降人,在程将军和国长史的劝谏下,留下了这群人。

  公子,我细细翻看档案,发现一个大的问题。

  按道理来说,这群人哪怕不处死,也该流放,或者充作罪隶。可偏偏这群人被安置在安平国屯田。

  而安平国督军,安平典农都尉,正是偏将军贾信。”

  曹祜反应很敏锐,立刻说道:“元则是怀疑,我那三叔在安平养私兵。”

  桓范点点头。

  “可证据呢?”

  “河间乱后,粮食,军械,皆有出入。”

  “此不足为凭。只要说战场上统计有误,便能搪塞过去。若要拿住此事,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公子,说实话,证据我拿不出来,可是我就是觉得安平国有问题。否则三公子费这么大功夫做什么?

  河间之乱,丞相不得不从关中返回,打乱了对公子的培养。

  乱后,河间国,安平国,博陵郡等地官员淘换了很多,而新上任的,多是三公子选拔的,三地的政权、军权已掌握在三公子手中。

  可这些还不够。

  培养一支可用的军队,应付有可能发生的变故。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曹祜听后,沉默许久道:“还是得要证据!”

  曹祜看了桓范一眼,低声道:“我安排人去查。此时若为真,我那好三叔,绝不可轻纵之。”

  “公子,这件事情捅到丞相那里没用。”

  “为何?”

  “屯田之民,哪怕是三公子养的私兵,亦有搪塞之语。若是从前,此事确实麻烦,可现在不同。”

  “如何不同?”

  “因为公子有兵,其他公子攒点实力,便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那元则以为如何?”

  “公子,你说若是贾信起兵造反,此事当如何?”

  曹祜抬头,猛地看了桓范一眼。

  曹祜有些明白桓范之意,再看他的眼神,一时有些复杂。若论才智,桓范或许不及贾诩老辣。

  可贾诩以自保为上,可桓范却是怕天下不乱,这家伙才是正儿八经的乱武之人。

  “元则,有些事情,要慎重。”

  桓范没想到曹祜反应如此强烈,也未说话。

  二人一时无言。

  这时桓范起身拜道:“公子,范向你请罪。”

  “元则,这是作何?”

  “泉鸠里之事,是我所谋划。当时担心公子不许,我擅自行事,差点使公子陷于危难之中,实为有罪,还请公子责罚。”

  当时之事,曹祜本不想提。

  “都是过去的事了,元则何必再提?”

  “事虽已必,可范之过却不能过去。”

  曹祜叹了口气,扶起了桓范。曾经的曹祜,会对此极为愤怒,可现在,他反倒有些理解几人了。

  “元则,往后有事,要跟我说,哪怕说不通,至少让我知道此事,不至于蒙在鼓里,临事而茫然失措。

  你,我,文恭,咱们都是从小长大的朋友。

  平生相交几知己,绿鬓红颜到白头。我是希望与你们,能够长长久久的。

  从前的事就不提了,往后咱们同心合力,一起相扶向前。”

  “公子放心,范记住了。”

  二人又聊了许久,直到月上中天,天色极晚,桓范方才离开。

  曹祜亲自将桓范送到门口。

  “元则,我们肯定不能让我那三叔在冀州安心发展,所以务必在安平弄出些事端,只是叛乱就不必了。安平之事,交给你来负责,有什么需要的,我派人襄助。”

  桓范一惊。

  “公子?”

  “元则,我不是需要别人替我做决定的人,也不是会让属下背黑锅的人。”

继续阅读:第142章 精神上支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