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卫葭便回了娘家,到了傍晚,他九叔卫昶便赶到了驿馆。
卫家人长相俊美,无论男女,皆是风姿绰约,但卫昶却是个例外。他个子不高,皮肤也有些黢黑,似乎饱经风吹日晒。
不过面对曹祜,卫昶却是很从容。
“九叔,咱们今天,不论官阶,只论亲戚,我想向九叔请教一番,也希望九叔能够据实相告。”
曹祜如此发问,倒是让卫昶心中忐忑,还以为卫家犯了什么事。
“昶必知无不言。”
“敢问九叔,卫家在盐池有多少制盐作坊。”
“有三个。”
“每年能产多少盐?”
卫昶有些犹豫。
“九叔尽管说,不必瞒我。”
卫昶这才说道:“每个作坊每天可煮千斤盐,年产盐约六七千石。”
“整个盐池,每年可产盐多少。”
“至少二十万石,或者更多。”
(汉朝没有数据,唐朝中期盐池产盐稳定在50万石左右。)
“有什么困难吗?”
“这。”
“九叔,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大将军,盐池制盐,主要有三个困难。第一,缺人,制盐需要多个工序,每个工坊,都要上百人,整个盐池周围,以制盐为业的,怕是要数万人。
单是每天砍柴,割芦苇的人,就不下万人。
要想扩大生产规模,就得有人。
其次,因为涑水倒灌倒灌,卤水的质量很差,以致盐的质量也很差。
第三,各家之间,争斗不止。不瞒大将军,这才三月,卫家的盐工,已经与周边盐场,斗殴十多场。”
“为何斗殴?”
“争卤水,争柴火,什么都争。”
曹祜点点头。
“九叔,如果朝廷想规范盐业,制止纷争,同时需要你们让出一部分利,你们愿意吗?”
卫昶不说话了。
让利这种事,谁愿意干啊。
“大将军,关于食盐,朝廷是不是有什么决定?”
曹祜听后,笑了起来。
“九叔,如果,我是说如果,朝廷要将食盐,收归官营,实行专卖制度,你们愿意吗?”
“这,这。”
卫昶大惊失色,竟着急地站了起来。
“大将军,这,这太突然了。”
“我是问,如果朝廷这么做,你们愿意吗?”
“我,我。”
“九叔直说便是。”
“朝廷之前不是一直对煮盐之事进行征税吗?几百年了,一直如此,也不能说变就变吧。”
“那九叔,你们去年交了多少盐税?”
“交了,交了四十万钱。”
“七千石食盐,合八十多万斤,平均算下来,一斤不到半文钱。即使按照半文钱来算,整个盐池一年的税收,不到一千两百万钱。
而一石盐价是多少,五百文,甚至更多。”
(西汉前期一石盐三百钱,盐铁专营后约一千钱,东汉末期为六百钱,三国不详,只多不少。)
曹祜说到这,心中止不住的怒气,他真想弄死这帮人。虽然占便宜的人里也包括他自己。
卫昶也看到了曹祜脸色的变化,心中惊惧。
“大将军,非是我卫氏一家交的少,主要是大家都这样。”
“九叔,我只是了解下情况,你不必在意。”
此时曹祜已经下定决心,解决盐政问题。
按照《管子·海王篇》记载,“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
战国齐的一升约为后世二百毫升,成年男子每天吃盐77克,妇女48克,儿童34克,按一对夫妇三个孩子的5口之家计算,人日均吃盐45克。(这个数据为后人推算的)。
当然这个数据远超现代的数量,这是因为古代的盐杂质多。
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年要吃66斤盐(16.5kg)。
整个北方,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以上,一年就需要八百万石食盐。哪怕一石食盐收税一百文,一年盐税也可得十亿钱。
(1500万人一年食用800万石食盐,可能产量达不到,但需求不会差太多。唐朝巅峰产盐800万石,人口约四五千万,但唐朝一斤660g,汉朝一斤220g到250g,人均食用量应该是差不多的。)
而实际上,盐税会远超这个数量。
要知道宋朝盐税,动辄是百亿钱。
“九叔,我再问你,如果让你们在产盐和销盐之间选,你们会选哪一种?”
“当然是销盐。大将军,产盐虽然成本不高,但确实麻烦。各家除了自己产盐,还要购买普通百姓自制的盐。
反而是销盐,每年各地食盐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差别。除了运盐麻烦一些,销盐反而最简单。”
“如果,官府不许你们私自制盐,而是统一从官府手中采买,官府将盐税计入盐价之中。你们盐商交钱领盐之后,自由运销,过路州县不得征税,你们能接受吗?”
“这。”
卫昶又犹豫起来。
“说实话。”
曹祜的凌厉让卫昶不敢不言。
“大将军,这样的话,很大一部分利益,就会落入官府手中。”
“没错。”
“制盐的成本并不高,一石盐,不超过十文钱。”
“那朝廷会以多少价卖给我们?”
“根据距离不同,每石约三百文到三百五十文左右,而你们的售价,最高不得超过五百文。”
卫昶听了,大为惊愕。
“大将军,除掉运费,人力,一石钱只有百文的利钱。”
“百文不多吗?朝廷的利钱,也不过三百多文。”
“可是。”
“可是你们之前,赚得更多,是不是。但按照我说的,至少有得赚。”
卫昶无奈地说道:“大将军,官府售价三百五十文可以,但是为何要限制价格不得超过五百文呢?这,这,做生意没有这个道理。”
“朝廷改革盐政,是要收盐税,同时又让百姓吃得起盐。”
“九叔,咱们是一家人,我关起门来跟你说实话,关于食盐之事,要么朝廷专卖,你们一分钱挣不到,要么少挣一些。”
卫昶纠结了半天,最后说道:“既然大将军有命,别说只得利百钱,哪怕不得利,卫家也会尽力去做。”
曹祜听后,笑了起来。
“九叔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我也想请九叔帮个忙。将朝廷这两种经营方式,告诉一众盐商。同时也替我摸一下底,关于此事,到底有多少人支持,多少人反对。
我在这里,先拜托九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