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九日,残星稀疏,鸡鸣引曙,东方欲晓。
在天还蒙蒙亮,东方天际尚泛着鱼肚白时,奋战一日一夜的曹军终于登上走马岭,攻破张鲁城。
汉宁军守将杨白战死,四千余守军,或死或降,全军覆没。
整个走马岭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将大地染红的血水汇成小溪,潺潺地流入沔水和咸水之中。
阳平关外的曹祜收到攻克张鲁城的消息,长长松了一口气。
一场铁与血的较量,到底还是他笑到了最后。
此战之后,阳平关一战,他们算是胜了一半。
接下来曹祜没有趁热打铁,攻打阳平关,而是下令就地休整,不许出击。
这又是让人吃惊的一条命令。
石苞不解道:“将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新胜,正士气如虹,为何反而避战不出?
汉宁军两场大败,心中必然万分畏惧,此时攻关,事半功倍。”
曹祜笑道:“阿苞,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现在攻关,确实是在守军本就畏惧的心中,再狠狠插上一刀,可是我军有把握一定攻破阳平关吗?”
石苞一时沉默。
曹祜又道:“阳平关是天下险关,我军一时间还是拿不下的,这是客观事实。既然如此,现在攻击,乃是消耗我军之前对汉宁军建立的心理优势。
一旦让汉宁军觉得,我军也不是百战百胜,他们的畏惧之心,反而会减少。
所以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有必胜的手段。
而且走马岭一战,各军伤亡惨重,战时可强力压制各军,但战后不能一味弹压,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才是正道。”
“唯。”
石苞点点头,仍有些疑惑道:“难道就这么与敌相持?那要相持到何时。”
曹祜摇摇头。
“我已经发现了张卫的弱点了。”
当天下午,曹祜召集诸将,商议接下来的汉中战事。
“阳平关有两处屏障,一处是南面的定军山,一处是北面的天荡山。两山一南一北,与阳平关呈三角之形,共同组成了阳平关防线。
北面的天荡山,乃汉中咽喉处。张卫乃是宿将,担心曹祜从天荡山一线突破,便命张任率主力精锐,防御此地。
反倒是南面的定军山,因为有沔水相隔,又在其腹地,张卫并不重视。
只要拿下定军山,就能从侧面绕过阳平关,威胁沔阳城(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东南),到时候两难的就是张卫了。”
定军山不仅仅是张卫不重视,而是直到现在,尚没人注意他的重要性。
也是历史上刘备打汉中,在阳平关外拖了一年多,死活攻不下,不得不另辟蹊径,绕道定军山,这才让后人意识到打汉中的另一种办法。
此时众人并未多高兴,曹休反而说道:“要打定军山,就得南渡沔水,此策怕是不成。”
因沔水横穿整个汉中平原,张鲁手中也有一支水师,只是人数不多,实力不强,但足以封锁沔水了。
曹祜听后,亦是皱眉。
张鲁的水师确实是个麻烦。历史上刘备偷袭定军山成功,乃是因为夏侯渊没有水师。否则夏侯渊将沔水一封锁,刘备的算计就要落空了。
众人俱不说话,要渡过沔水,确实不容易。
这时一直没有言语的李孚突然说道:“若是张卫知道咱们要强渡沔水呢?”
曹祜一愣。
虽然李孚平日不多言语,但曹祜对他却很重视。这个一个庞统式的人物,只是没有机会一展所长。
“子宪且言。”
“如果咱们强渡沔水,张卫会不会派兵来阻?”
“肯定。”
“阳平关外上下游,沔水最宽处,不到一百五十步,窄处也就百步。若是有接天连地的火船从上游而下,不知汉宁水军,可能逃否?”
曹祜听后,大笑起来。
到了次日,曹祜便命人在走马岭上,伐木,制作木筏,越多越好。曹祜也不要质量,木府只要在水中不散架就好。
此事很快为张卫发现。
张卫听说此事,也是吃惊。
曹祜大举制作木筏,很明显是想强渡沔水,可是沔水南岸,俱是群山,渡过沔水,又能如何。
有部下讥笑道:“曹祜是不是想顺流而下,直冲南郑。”
“只怕他们这些小舢板,遇上咱们的水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众人听后,皆是大笑。
张卫也想不明白,只能命水军时刻监视曹军动向。
两日之后,李孚突然来找曹祜。
“将军,我观天象,今日当有西北风。”
曹祜有些吃惊。
“子宪,六月的天,怎么会有西北风。”
李孚笑道:“十二月能有东南风,六月为何不会有西北风呢?”
曹祜眼看李孚模样,倒是相信了他的话。
“子宪,你这话要是当着我祖父的面去说,只怕是要掉脑袋的。”
“若是当着丞相的面,我也不敢说这话。”
曹祜略一犹豫,又道:“子宪,渡河之后,你跟着去定军山。”
“唯。”
曹祜很清楚西北风对此战的影响,立刻下令,夏侯霸部,在走马岭南,做出要渡河的样子。
曹军的行动,自然瞒不过张卫。
虽然不清楚曹军到底何意,但张卫还是下令统领水师的杨帛率军出击。
杨帛不是正儿八经的水军将领,不过此时他却是很放松。曹祜真是疯了,竟然指望一群小舢板渡河。
杨帛打算好好地教一教曹祜,让他知道什么是水战。
曹祜一直在走马岭上,观望着东面的汉宁军。
走马岭居高临下,沔水上的情况,一览无余。
眼见汉宁水师出战,曹祜立刻命令夏侯霸弃了木筏,全部登岸,只将木筏留在水面上。
杨帛带着船队很快到了走马岭下,眼看曹军慌慌张张地网岸上逃,不由得大笑起来。
“曹祜实在有些意思。”
杨帛正笑着,忽然走马岭上,升起一杆红色的大旗,格外醒目。
就在这时,上游突然有大批的木筏顺流而下,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一般,如千帆竞速,百舸争流。
杨帛在船头看得大惊,着实不知曹祜此举,乃是何意?
【作者题外话】:注:杨帛:张鲁部将。建安十七年被派去引诱霍峻共同守城,企图夺取葭萌,被识破。有怀疑是杨昂或者杨白错别字。三国有两位杨帛,另一位是李傕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