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成都之后,曹祜最重要的便是安抚人心。
虽然益州境内一众豪强大族要清理,但一些地方名士,还是要拉拢的。
曹祜先后征辟了秦宓、杜琼(蜀汉太常)、杜微(蜀汉谏议大夫)、费诗(蜀汉谏议大夫)、裴俊(蜀汉光禄勋)、李朝(蜀汉益州别驾)、李邵(蜀汉益州治中)、姚伷、镡承(蜀汉太常)、伍梁(蜀汉五官中郎将)、尹默(蜀汉太中大夫)等多人,又举荐许靖、孟光、许慈、何宗、胡潜等人入朝为官。
许靖的名气自不必说;孟光是前太尉孟郁的族人博物识古,无书不览,是《公羊春秋》的大家;许慈是大儒刘熙的弟子,通晓五经;何宗是任安弟子,益州世林领袖;胡潜是礼学大家。
虽然这些人在后世没什么名气,但都是历史上刘备称帝后,在蜀汉撑门面的人物。
一个国家的兴亡是因为军事或者政治,可真正能够传承的,却是文化。
曹祜为了地方的稳定,需要拉拢地方名士;而这些名士为了提升地位、声望,也需要跟曹祜合作。
所以大家都很自觉。
名望大的,曹祜去请,表现自己的尚贤;名望小的,主动来投,宣扬曹祜的仁德。
一场大戏,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成都城中又来了一个名士,名叫周群。
文化跟相声一样,也是有传承的,尤其是益州这种极度封闭的地方。
益州上一个顶级大儒,名叫杨厚,有徒弟三千余人。杨厚的父亲杨统,阴阳大家,东汉有名的求雨大师。所以杨厚身上,有着经学和谶讳两重buff。
杨厚有三个弟子最有名,董扶、任安和周舒。董扶帮着刘焉在益州站稳脚跟,影响了整个益州政坛;任安有无数的徒弟,何宗、杜琼、杜微、秦宓等蜀中新一代经学领袖,基本上都是他的徒弟;而周舒则是益州最强的谶讳大师。
益州的文化基本上这些人垄断。
而周群就是周舒的儿子,新一代谶讳学领袖,人称“后圣”。
这样的人物,曹祜也得表达对他的尊重。
曹祜亲自将周群迎到城中,又安排身边一众文化人作陪。
双方客客气气地寒暄,直到高柔突然问道:“敢问周公,可曾知晓流传甚广的谶语,叫做‘代汉者,当涂高也’。”
众人脸色,皆是微变。
天下再乱,到底还是大汉,公然谈论这些,还是不妥。
高柔却仿佛没有看到曹祜的脸色,继续问道:“听说令尊‘叔布公(周舒)’三十多年前,曾解读出这个谶语的意思,不知周公可否知晓?”
“文恭!”
周群听后,笑了起来。
“大将军,当初我父解开此谶语时,虽然未曾公开,但益州学者,皆私传,所以今日也没有什么不能说得。
我父当初曾说,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者,魏也。”
众人虽然不太明白,可一个“魏”字,还是让众人面面相觑。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话,流传了两汉四百年,传说就连汉武帝也认为这是真的。因此两汉以来,无数的野心家利用这条谶讳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性外衣。
高柔继续问道:“周公,我等还是不太懂此为何意?如何当涂高者,就是魏也?”
“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魏,是观阙的名字,正对着道路而显得高耸,圣人取其相类同而进行论说罢了。)”
众人皆有所悟,可高柔却似乎不明白。
“周公,我还是不解其意。”
“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分科办事的官署),使言属曹(把各部门官员称作‘属曹’),卒言侍曹(把吏卒称为‘侍曹’),此殆天意也。”
周群之言,几乎直白道大白话了。
代汉者就是老曹家,这是天意。
而高柔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原来如此,多谢周公解惑。”
众人也纷纷称赞。
曹祜端坐上首,没有说话,他看得出,这个问题,就是高柔故意问的,借周群之口,言“天命在曹”。
而周群也识趣,一番解释,浅显易懂。
不过曹祜到底是大汉官吏,不好公开谈论代汉之事,便道:“关于谶讳之事,有感兴趣的,可与周公交流。
不过今日,我另有事向周公请教。”
“大将军请言。”
“听说周公擅长算学,曾有白猿授术?”
周群笑道:“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年轻之时,游岷山采药时,遇见一只白猿,从绝峰而下,和我相向而立。我当时心中生惧,便取出随身所携戴的书和刀向白猿投去,那白猿便立即化为一位老翁。
老翁将手中一个长八寸的玉版,赠送于我。
我当时便问,‘公是何年生?’
老翁便道‘已衰迈也,忘其年月,犹忆轩辕之时,始学历数,风后、容成,皆黄帝之史官,就余授历数。至颛顼时,考定日月星辰之运,尤多差异。及春秋时,有子韦(春秋时代宋国阴阳家)、子野(疑为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裨灶(春秋时期郑国大夫)之徒,权略虽验,未得其门。迩来世代兴亡,不复可记,因以相袭。至大汉时,有洛下闳(西汉时期天文学家),颇得其旨。’
后来我根据玉版上内容,钻研多年,方略有小成。”
野史故事,大家都有兴趣,听周群谈起这种带有神奇色彩的经历,众人皆是兴致勃勃。
曹祜听后便道:“周公当知,我亦爱算学之道,长安考举,亦考算学。我有意在长安筹建一算学院,专研算学之事,不知周公可愿去。”
“固所愿,不敢请。”
数学是学科之母,而汉末三国,是数学发展的高峰,出现了大批的数学家,发明算盘的徐岳,“算圣”刘洪,注解九章算术的刘徽,(这三都是山东人,山东人确实擅长数学)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算出圆周率圆周率3.1556的王蕃等等,在中国数学史上都排得上好。
曹祜没有科技革命的野心,但发展数学,引领技术发展,却还是要做的。
建立算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
一场相互配合的宴席,在宾客皆欢中接受。众人似乎只是闲聊,而“天命在曹”的说法,却穿过了千山万水,散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