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曹操的用意
鸣奇2025-07-28 16:282,133

  皇甫坚寿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年董卓要杀皇甫嵩,皇甫坚寿孤身到了洛阳,在一次酒宴上,向董卓祝酒,慷慨陈词,晓以大义,而后叩头流涕。在座者为之动容,纷纷离席向董卓求情,最终使得董卓释放皇甫嵩。

  皇甫坚寿很清楚,既然没法拒绝,就要考虑长远之事。

  如曹祜说得那般,皇甫氏二十年没有高官,离着没落,并不遥远,当务之急,是重新返回朝堂。

  不得不说,皇甫坚寿确实是拿得起,放得下。

  自决定将家族迁徙之后,关于只能将田地、仆役卖给官府;家族一旦拆分,旁支散居各地等等诸事,一概没有反对。

  他只要求,让自己的亲孙子皇甫隆给曹祜担任亲卫,侄孙皇甫肈、皇甫声二人前往左冯翊为官。

  于皇甫坚寿来说,打不过,就加入,皇甫家唯一的未来,就是搭上曹祜。

  这等小事,曹祜自不会拒绝,一一允之。

  当天夜里,曹祜顶着寒风,返回了临泾。

  徐邈、苏则等人,并未休息,俱在郡府等待。

  见到众人,曹祜便笑道:“皇甫公到底是太尉之子,世代簪缨,心里装着国家,他已经同意带皇甫家迁徙。”

  众人听后,俱是大喜。

  徐邈道:“皇甫家同意了,此事便能顺利许多。”

  曹祜道:“不是每一家都有皇甫坚寿这种有见识、知进退的人。这世上的人,多是见小利而忘命,于他们来说,动他们的财富比杀他们还难受,所以咱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不过有了皇甫家的支持,就不必担心了。

  胆敢有不从者,一律除之。”

  于曹祜来说,皇甫家最大的作用是应付舆论,他不想对皇甫氏等三家动手的原因也是舆论。

  现在舆论问题解决了,其他都不是问题了。

  这时苏则道:“将军,既然我要走,不若由我主持此事。到时候留一个干干净净的安定郡,徐府君再上任。”

  曹祜明白苏则的意思,坏事他做了,徐邈便只需做好事即可。

  曹祜想了想,却是拒绝了。

  “我知文师好意,只是文师前往武都郡,尚需与地方豪强大族,虚与委蛇,不可因此损了名声。

  而景山,尚需立威。”

  到了次日,安定郡内便开始了对豪强的迁徙。

  有皇甫家带头,迁徙安定豪族之事,的确顺利许多。毕竟皇甫家都乖乖低头了,那些势力远不如皇甫氏的家族,哪还敢顽抗。

  当然也有拒绝的。

  这些人或明或暗,或独自或窜连,阻碍迁徙。

  临泾杨氏子弟杨条更是据月支城反叛。

  但无一例外,这些人俱被徐邈以铁拳镇压。

  徐邈是天生的相才,凡是小事,从不过问,可如果是大事,他先召集众人,让众人知晓是非,然后按照律法,依法惩处,因此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

  十月下旬,以皇甫氏为首,十余个安定豪族,开始了往长安、左冯翊的迁徙。

  ······

  十一月初,关于此战的封赏送达。

  曹祜的龙骧将军加秩中二千石,除了仍以侍中衔兼左冯翊,长安典农中郎将,这次还兼领护羌校尉,督关中军事。

  最关键的是,朝廷授予曹祜“假节”之权。

  而与之相比,授临晋侯,增食邑五百户,前后并两千四百户,则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了督关中军事这一职,加上假节权,曹祜就能名正言顺地统领关中的军队,调配关中资源,指挥南征汉中之事。

  十一月中旬,曹祜准备返回临晋。

  十日左右,大军已经开始打包,曹祜拿着朝廷的批复到了驿馆。

  “令君,朝廷的圣旨已下,以令君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留在长安,宣抚雍凉关中。”

  荀彧知道,只要曹操决定了,天子根本不敢反对,因此神色很是平静。

  “令君不高兴?”

  荀彧仍不说话。

  “我可是很高兴。”

  荀彧放下杯子。

  “子承,你做的这茶叶,确实契合君子之道。茶者,清而俭,知而乐,洗胸之积滞,致清和之精气,可行道,亦可养心。”

  “令君倒是有种道家乐天知命的感觉。”

  “这些日子,你的努力我看在眼里,也想了很多。我确实没法阻止丞相进位魏公,为了天下和荀家,也确实不能与丞相决裂。

  所能做者,只有保护天子,迟滞丞相篡位的脚步而已。”

  曹祜听后大喜。

  “令君此言就对了。我一直觉得,对于问题,只有三点,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他都是扯淡。”

  “是!”

  “令君,此番前来,有两事相询。”

  “子承且言。”

  “我大父以我的官位龙骧将军加秩中二千石,又以虎骑中郎将曹文烈(曹休)为龙骧将军司马,京兆尹张德容,汉兴郡太守郑文公(郑浑)二人,为龙骧将军参军。”

  按照汉制,上公,三公,比公,都是秩万石。而重号将军为秩中二千石,杂号将军为秩二千石。

  龙骧将军是杂号将军,原本是秩二千石,现在算提了一级。

  荀彧听后道:“丞相之意,难道不明显吗?子承屡立战功,再加上丞相有心培养,担任重号将军,亦无不可。

  只是子承到底年幼,为了防止宗亲将军不满,只能暂时以龙骧将军充任重号将军。”

  “那也不值得又设长史,又设司马吧?”

  荀彧笑道:“子承是想问曹文烈吧?”

  曹祜没说话。

  “子承与曹文烈关系如何?”

  “素无交集,而且他和我三叔的关系很好。”

  “这就是了。”

  “是什么?”

  “丞相先后安排王朗、曹休、张既、郑浑等人在子承身边,既是为子承培养羽翼,也是一种监视。

  子承手中握有上万兵马,威武雄壮,且皆以子承为先。

  若子承是丞相,会怎么办?

  丞相素来多疑,若非子承是丞相悉心培养的继承人,早就将子承你手中的军队,拆的七零八落了。

  不对,根本就不会有这些军队。”

  曹祜一时有些沉默。

  “若非令君,换其他人言,我就当是故意离间我祖孙之情。”

  “公是公,私是私,丞相并无错。”

  “令君,那我该怎么办?”

  【作者题外话】:注:1、皇甫隆,魏敦煌太守。

  2、皇甫肈,皇甫声,出自《曹真碑》,皇甫肈曾为永平令。

  3、杨条,《三国志》记载安定民杨条等掠吏民保月支城。

继续阅读:第284章 九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