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九州
鸣奇2025-07-28 16:292,052

  曹祜之前的判断与荀彧的差不多,但是他一直不愿承认。

  荀彧知道曹祜的心思,便道:“子承,你今日的心态,实在不对。我还是那句话,丞相并没有错。

  凡事当有节制,宠信无度,放任自流,才是真正的大错。

  子承今后也当如此,不管如何信任一个人,都要有约束对方的能力和手段,如此才能君臣长久,互不相负。

  这不是不信任,反而是种保护。

  子承也不必担忧,仍旧如从前一般,兢兢业业,忠心侍君。待王朗、曹休等人,既不过分亲近,也不与之疏远。”

  曹祜听后,心中一震。

  是自己有些着像了。

  夫妻、父子之间,尚不能信如一人,更何况祖孙。自己又没想造反,何必担心有人监视。

  实际上程喜一直也在监视着曹祜,只是随着曹祜地位增高,他已经被排除出核心,甚至次核心,所以曹操才安排了曹休前来。

  “多谢令君教诲!”

  曹祜说着,对荀彧一拜。

  “子承能想明白,便是最好。”

  “第二件事,乃是公事。我希望令君能与我一同上书,请求重设北地、上郡,同时将新平郡并入北地郡中。

  自平牢姐羌之后,我便命庞德、游楚二人出兵北上,不仅收复了泥阳(治今甘肃省宁县米桥乡)、弋居(治今甘肃省宁县东)旧地,还进兵至射姑山。

  我准备重建郁郅县,以为北边屏障。

  这些土地,足以重建北地郡,只是汉民稀少。

  新平郡百姓,本就有很多是北地郡人南迁的。

  而且新平郡只辖两县,人少地狭,实不足以支撑一个郡。两地合并,以北地郡命名,既满足了北地人的感情,还使得北地郡获得发展人口和稳定后方。

  至于上郡,将边界推到雕阴县后,亦有了立足之地。重设上郡,既是宣言,又是号召,能重拾留在上郡故地百姓对我大汉的向心力。

  我准备让上郡和左冯翊北部都尉合署办公,以左冯翊为上郡后盾,所以不必担心雕阴等地能否守得住。”

  荀彧点点头。

  “这些事情,子承都想的很稳妥了,自行上书亦可。”

  “令君,此事牵扯到左冯翊、北地、安定、新平、上郡五郡的行政调整,一旦上书,必引起瞩目。我想着令君与我一同上书,也能帮我分散些注意力。”

  荀彧不禁笑道:“你这是拿我做挡箭牌啊。”

  “令君身大嘛。”

  “其实没那么麻烦,你知不知道,丞相准备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在这个大背景下,调整几个郡县,你说会不会有人在意?”

  曹祜一愣。

  “令君从何得知?”

  “此事一直就没停过,如之前的劝进一样,只是这一次,就要落实了。

  若复九州,就要省并凉州、交州、司隶、幽州、并州。你说省并的土地,会划归何处?

  就比如冀州。

  何为冀州,大河以北,曰冀州。

  若如此,并州、幽州、以及司隶的河东、河内二郡,青州的平原郡,皆要划入冀州,整整三十二个郡国。

  早在建安九年,丞相就向我问过此事。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易服。

  我当时劝丞相,天下未定,将四方之地并入冀州,会使得人心生变,影响统一大业。可先平定群雄,再图此事。

  当时并州、幽州及关中皆未定,丞相同意了此事。

  可现在,我也没有理由阻拦了。”

  “复古”两字就是个魔咒,有时等同于政治正确。

  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方孝孺还喊着恢复“井田制”呢。

  曹操要重设九州,当然不是喜欢九州,而是通过此事,扩大冀州的地盘。曹操是冀州牧,冀州辖区大了,他直接管理的地方便大了。

  曹操打着复《禹贡》九州之名,握有大义,谁也阻拦不得,否则就是与正道相悖,与“古制”相悖。

  曹祜虽然知道,古代那些要恢复周礼、古制的人,大多都是用酒瓶装新酒,借古人之名,夹带私货。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古人如此热衷于复古,难道几千年前的古人真的能预料几千年后的事。

  若真有时光机,曹祜非得将这些要复古的人,送到三皇五帝的时代,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茹毛饮血,什么叫物竞天择。

  “令君会阻拦此事吗?”

  “会,我已经在写奏疏了。”

  “令君不要上了。”

  “为何?”

  “除了激化矛盾,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我祖父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亲手打下的。

  对于令君来说,此举只能推着我祖父越走越远。”

  “所以你以为我该怎么办?”

  “视而不见。”

  荀彧道:“这算什么办法?”

  “令君在祖父那里,很是重要,你越不发声,他便越是自省。”

  荀彧没再说此事,而是问道:“你请设北地、上郡二郡,太守一职,可有人选?”

  “之前的新平郡,便以王景兴遥领太守,游仲允、张伯阳分任都尉、长史,新设的北地郡,不过是将新平郡改个名字,人员不动。

  至于上郡,我准备以王文卓(王思)为太守,孙德达以左冯翊北部都尉兼领上郡都尉,王伟台(王观)为长史,兼领雕阴令。”

  荀彧点点头。

  “如此便无需大动干戈,倒也妥当。

  不过子承你要明白,收复失地,并不算难。若是丞相愿意,起大军打到朔方、五原诸郡,也是可能。

  难的是,怎么守住这些地方?

  若守不住,便是白费功夫。”

  “令君,我已经安排人在二地开垦荒田,迁移百姓。而且为了保证汉民的安全,边地百姓所居之处,俱筑寨,置乡兵以守。

  我还准备疏通泾水、洛水和泥水(今甘肃省马莲河),以便运输。

  而且,对于守住二地,我有很大决心。”

  “既然如此,我便与你一同,上表此事。”

  “多谢令君。”

  曹祜说着,又道:“令君,皇甫坚寿可能会入朝。”

  荀彧听后一喜。

  皇甫坚寿入朝后,肯定是坚定的保皇派,如此一来,天子的力量势必会增强几分。

  “是子承举荐的?”

  “正是。”

  “子承何意?”

  “野有遗贤,国之大患啊。”

继续阅读:第285章 记得笙笙初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