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本就准备开拔,各项军需也收拾妥当。因此当天下午,作为先头部队的成公英部,便向北出发。
虽然曹祜决定北上,可他知道,这一仗不好打。
二三十万胡人,可战之兵,当有十万人。虽然胡人战力不如装备精良的汉军,这如此庞大的胡虏军队,着实让人心悸。
曹祜一边派人前往金城,将曹震的骑兵主力调回,又命人前往匈奴,征召匈奴骑兵助战。
“这一战,不只是击败胡虏,而是将盘踞在安定、北地旧地的羌胡主力,彻底摧毁。打出一个二十年的太平,所以我军需要足够的骑兵。”
西北的士兵,多多少少都会骑马,但指望他们如骑兵一般作战,却是困难。
这时郑度道:“大将军之前不是问我,凉州到底有多少胡虏,多少胡王吗?现在就是一个机会。
大将军可以雍州牧的名义,征召陇右各郡胡骑助战,以胡制胡。凡前来应召者,就是心向我大汉的胡人部落,可那些不愿意来的,就是大汉的敌人。
如此一来,敌友可辨,各部落的情况,也能弄清楚。”
曹祜看了郑度一眼,就知道他的主意。
不来应召的,直接灭了。而前来应召的,既然来了,肯定不会让他们再回去。曹祜控制了他们的士兵,也就相当于控制了他们的部落。
此为一举两得。
“可。”
曹祜看向杨阜道:“义山,此事便拜托你和伟章了。你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陇右的羌胡召集起来,组建一支胡骑。”
“唯!”
杨阜很清楚,此战关乎陇右的未来,不容有失。
曹祜要北上,可益州战场也不能不管。
于是曹祜下令,位于武都郡的徐晃南下益州,支援各部,同时统管益州西线部队。
徐晃在武都郡一年,平灭了大大小小数十股氐人部落,又攻入广汉属国,将其纳入朝廷治下。
曹操还专门将广汉属国改为阴平郡。
不过徐晃没有统揽各军的资历和威望,接下来的益州各军,肯定要各自为战了。
为了帮着徐晃统揽各军,曹祜又安排赵俨担任徐晃的护军。
对于益州战场,曹祜的底线就是剑阁和垫江,此二地只要不失,一切就还有挽回的机会。
当天下午,曹祜单独去见了辛毗。
辛毗正安安稳稳地坐在榻上。
曹祜道:“我还以为辛公正在帐中,垂头丧气,咒骂于我呢?”
辛毗笑道:“大将军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努力相谏,已经尽了人臣之责。大将军不听,此事也怪不得我。”
“儒家不是讲究,为人臣者,尽忠竭愚,以事其上,言信方行,出死无私,终身无二,夙夜砥砺,推行顺旨。”
“有能谏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也。”
曹祜听后笑了起来。
“辛公不打算再努力一下,劝谏于我?”
“大将军会听吗?”
“不听。”
“所以我又何必再劝。”
曹祜一时间哭笑不得,他随意地坐到胡凳上,言道:“虽然辛公不准备再劝我,但我还是想劝劝辛公。
辛公说得很有道理,于朝廷来说,益州比陇右更重要。
可辛公有没有想过,我是雍州牧,对我来说,雍州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益州不去救,局势崩不了盘,哪怕夏侯妙才的余部全军覆没,我在武都还有徐公明。
只要我军能守住剑阁,我便可随时入益州。
哪怕剑阁丢了,我还有巴西郡、巴东郡,我还能跟刘备一战。
可胡人入陇右了呢?
直接责任,就在我身。
辛公,你是我三舅母的父亲,咱们是亲戚,我希望咱们能够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而不是各怀一心。
大父安排你来我身边,也是希望你能佐助我。我想你来的时候,应该有这个认识吧。”
辛毗听后,站起身来。
“大将军,面对二三十万胡虏,你有多大的把握?”
“十成。”
“大将军,这种事,可不能信口开河。”
“辛公,我曹祜从军以来,前后数十战,我败过一次吗?从前的仗我能打胜,这一仗,也一定会胜!只能胜!”
辛毗听后,拍了拍手。
“既然大将军有十足的把握,老夫也只能听从大将军的安排。只是老夫劝大将军一句,大将军不只是雍州牧,还是魏公的亲孙子。
如果益州战局崩盘,大将军只能保一个,那我希望大将军保的是益州。”
“好!”
劝动了辛毗,上下总算凝成一股绳。
曹祜一路北上,途经冀城。他没有入城,而是招张既和傅干二人,前来军前。
之前马超败亡的太快,冀城豪强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但这次与胡虏的决战,曹祜相信,他们绝不会袖手旁观。
曹祜给了张既便宜之权,又将文钦的威武军留给张既指挥。
安排完陇右诸事,傅干便抱怨起军队开销。
大军的粮食保障,一开始是张既负责。后来曹祜让张既负责陇右三郡的政务,这个活便给了傅干。
听闻曹祜要组织一支十多万人的军队,与安定郡的胡虏决战,傅干头都大了。
“大将军,你有没有考虑过,整个雍州的财力、物力,实在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战事。”
“彦材,你是州治中,又主管后勤,这件事情,你不用跟我说,而是该跟各郡县守令说,我只管打胜仗。”
眼看曹祜耍起无赖,傅干也诉苦道:“整个雍州,能出粮、出钱的,也就只有三辅。可先是益州之战,又是陇右之战,雍州钱粮都花的差不多了,哪里还能挤出来。
大将军万不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啊。”
“安定乃陇右之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安定则无陇右,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有粮你就给我运粮,没粮就运人肉,我不管你怎么弄,我要足够的军粮。”
傅干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曹祜也清楚,三辅百姓快到极限,于是又写信一封,命主簿荀闳返回邺城,跟老头子前去要钱、要粮,支援前线。
这一次,曹祜非为陇右打出一个太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