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路往北走,不许回头
鸣奇2025-07-28 16:282,141

  祖孙二人,相叙到天明,曹祜方才请辞。

  昨夜天寒,天凝地闭。黎明时分,更是下起了皑皑小雪。雪起初下的不急,却是很密,没过多久,大地已是一片洁白。

  曹祜踩着高耸的台阶,一个人下了铜雀台,任凭雪花落满肩头。

  此时雪越下越大,风雪中的曹祜显得有些模糊,但背影却是格外地挺拔,直到再也看不见。

  出了铜雀台,石苞正在外等着。

  曹祜上了马车,石苞便问道:“将军,咱们回家?”

  “知道我三叔住哪里吗?”

  石苞一愣。

  “去打听一下。我今已回邺城,自然要去拜见三叔。”

  “唯!”

  去拜见曹丕是曹祜深思熟虑的。

  本以为是他和曹丕间的斗争,可现在看来,还有其他势力在浑水摸鱼。曹祜不想处处树敌,那这股潜伏于角落里的势力,正适合交给曹丕。

  经过询问,石苞很快找到曹丕府上。

  曹丕之前留守邺城,显赫了一段时间,可自从被免去“五官中郎将”之后,便闭门读书,不见外客。

  此时的曹丕府上,大门紧闭,门前更是门可罗雀。

  曹丕下了马车,便让人叩门。对方初时根本不开门,直到曹祜快要耐心耗尽,一边的侧门才打开一个缝,一个阍者透过门缝,询问他们的身份。

  曹祜高声喊道:“去见我三叔,就说侄子曹祜拜见。”

  这阍者听后,默念着名字,突然脸色大变。

  “贵人稍等。”

  阍者关上大门,着急忙慌地向内跑去,差点摔到地上。

  ······

  此时的曹丕,正和心腹吴质、朱铄商议昨夜之事。

  昨天夜里,曹丕是在睡梦中被人唤醒的。他素来睡眠浅,平日无人敢在夜中吵他,因此夜中闻事,心中也惊,甚至来不及穿衣便往外跑。

  到了正堂,曹丕便见一具尸体摆在堂中,正是妻弟任福。

  任福两眼圆睁,死不瞑目。

  曹丕脸上阴沉地仿佛能滴下水来,一旁伏着的王孙世缩着身子,气不敢出,唯恐殃及池鱼。

  “怎么回事?”

  王孙世赶紧将今夜城门初的事述于曹丕。待其说完,曹丕一言不发,灯火通明的堂上竟然有些死寂。

  “三公子,龙骧将军太过分了。”

  朱铄是曹丕亲将,如同曹操的许褚,曹祜的张球。而且他是士大夫出身,平日里也参与议事。

  “龙骧将军身为外臣,擅自回京,乃是大罪;夜中射杀守城将领,乃罪上加罪。如此飞扬跋扈之径,实乃鸮鸣鼠暴,张狂妄行。

  公子当联合朝臣,弹劾其行,请丞相治其罪。”

  “万万不可。”

  这时吴质也闻讯赶来。此时的吴质,并无官职,乃是曹丕谋主。

  “季重(吴质字)?”

  “龙骧将军本就得丞相之爱,又有昔日长公子旧情,今丁夫人中毒之事,丞相对其又喜又愧,所以轻易的弹劾,不过是隔靴搔痒,对其并无作用。

  三公子若冲在前面,反而成了火中取栗之人,白白得罪了龙骧将军,让会使得丞相不满。”

  “可他杀了任福,明摆着是针对我。”

  “龙骧将军气焰嚣张一些,咱们就退一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龙骧将军的气焰若太过张狂,单是丞相,就不会同意。

  今日他杀了任福,公子却退让,明日众人便知受委屈的是公子。公子表面上失了面子,其实得了人望。”

  曹丕点点头,又忍不住长叹。

  “谁能想到,大兄这个遗腹子,十多年来,默默无闻,可短短半年间,却成了庞然大物。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三人商议了半夜,直到阍者来报,曹祜上门。

  三人俱惊,朱铄先恼了。

  “公子步步退让,黄口小儿,竟然打上门来,岂有此理。”

  曹丕也疑虑起来。

  “公子,这是好事。若是曹祜在府上大闹一场,那就更好了。得志便猖狂,连亲叔父都不能容,凭何继承丞相大业?”

  “阿福当是为丁夫人中毒一事来的。”

  “此事确有疑点,但既非公子所为,公子又何惧呢?”

  “此事到底为何人所为?”

  三人想到此事,也是狐疑的很。丁夫人若是死了,对他们乃是好事,可是又有谁在帮他们呢?

  为了表示对曹祜的尊重,曹丕亲自来门外相应。

  走到门外,便见一少年身披白氅,站于雪中,霞姿月韵,温良如玉,好个翩翩美少年。

  灼灼其华,熠熠其姿,说得便是这般人物。

  有那么一瞬间,曹丕仿佛觉得兄长站于他面前,有些愣神。

  “拜见三叔父!”

  曹祜上次见曹丕,已经是数年前的事。

  曹丕长相并不帅,却给人一种端庄、威严之感。若曹昂是天生的君子,曹植是天生的诗人,曹丕便是天生的君王。

  (《新三国》曹丕演得有些猥琐了。)

  不管私底下如何想让对方死,可该有的礼节却不能少。曹丕是长辈,曹祜赶紧上前行礼。

  曹丕立时反应过来。

  “是阿福!都长这么大了,苍天庇佑!大兄庇佑!我听说你在关中立了好大功劳,我真为你高兴,若是大兄活着,也当以阿福为骄傲。”

  曹丕絮絮叨叨地说着,眼眶红润,泪水浸湿眼角。

  旁人见状,也只知是个疼爱子侄的长辈。

  曹丕说着,拉着曹祜的手进入府中。

  曹祜则如恭顺的小辈一般,任由其行。

  到了堂上,曹丕又叙述起当初与曹昂的旧事。

  “当时我年幼,父亲又是最忙乱的那几年,根本顾不上家中事,我们常常几个月见不到父亲一面。是大兄给我们启蒙,教授我们武艺,护着我们几个弟弟,平安长大。

  大兄于我们,不仅仅是兄长,更是支柱。

  宛城之战的时候,大兄将我送上马,用绳子将我的腿和马缰绳绑到一起。他当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此生难忘。

  他说‘一路往北走,不许回头’。

  我有时候会想,若是大兄还在,我们兄弟几个,团结在大兄周围,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可惜,再也不会见到了。”

  曹丕说着,潸然泪下。

  (曹丕对曹昂真有感情,曹丕继位次年(221年),追封曹昂为丰公,其他人多是222年才追封。222年,安排人给曹昂继嗣。224年,追封曹昂为丰王,是曹丕时代唯一一个追封王爵的兄弟。曹丕的同胞弟弟曹熊也只是被追封为东平公,到了曹睿时期才被追封为王。)

继续阅读:第137章 大灰狼和小白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