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览、周成二人一路赶回邺城,先拜见了许褚,又由许褚领着,见到了曹操。
曹操听得二人举报曹丕谋反,一时有些恍惚。他不敢相信,平日里唯唯诺诺的曹丕敢谋反。
“你二人将所有事情,从头说起。”
任览乃道:“我等奉三公子之命,从成平仓往安平国运送粮食。这次到了成平仓,接到三公子的命令,所运送之物除了粮食,还有铠甲和弩具。
我二人这才得知,三公子准备起事,并命我部配合偏将军贾信行事。
我心中万分惊愕,自思父子两代,深受丞相大恩,万不敢逆天行事,有悖逆之举,于是虚与委蛇之后,便立刻前来邺城,向丞相汇报此事。”
任览和周成在来的路上,便商议了口供。毕竟见到曹操,总不能说是觉得曹丕胜算不大,所以才来倒戈的。
一个心思不纯就是大过。
既然是背主,就得突出对丞相的大忠,所以二人又虚构了接到曹丕命令一事。
毕竟若是告诉曹操,只是听了靳允的安排便来汇报,若是让丞相觉得他们是在诬陷,那就弄巧成拙了。
经过二人润色的口供,确实没有破绽,曹操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曹操此人,素来多疑而狠厉。他曾经有个很宠爱的姬妾,经常白天服侍他睡觉。有一次曹操告诉此人,等会将其叫醒,后来这姬妾看到曹操睡得很香,就擅自做主没有把他叫醒。等到曹操自己醒来发现错过了时辰,就下令杖杀这个姬妾。
于曹操来说,曹丕可能没有造反,也可能反了。
而且曹操本就不是很喜欢曹丕,心中的怀疑更是多了几分。
略一犹豫,曹操便下令将曹丕招入冰井台看押起来,又派人召中军师荀攸,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丞相参军贾诩,奋武将军程昱,军师祭酒董昭,军祭酒王朗,丞相参军张范,中护军曹洪,中领军韩浩,行骁骑将军曹仁几人前来议事。
曹操说完,又让人加上了曹祜。
除了当值的王朗和韩浩,曹祜来的最快,赶到堂上,眼见曹操脸色严峻,一言不发,便坐在末尾。
很快人越来越多,曹祜看着一众大佬,心中也是一惊。除了不在邺城的荀彧、夏侯惇、夏侯渊和钟繇,整个曹氏的核心人员俱到了。
曹祜虽不知何事,却也知事不寻常。
待人到齐,曹操乃道:“有人告发前五官中郎将曹丕,豢养死士,意图发动兵变,袭击邺城。”
众人听后,俱是大惊。
凉茂立刻说道:“丞相,我了解三公子,三公子素来仁孝有德,他绝不会行此悖逆之事,此事怕是不实。”
兖州人中,程昱和董昭后世名气最大,在早期官也最大,可实际上赤壁之后,兖州人的扛把子是凉茂。这个不怎么知名的人物,先后做了魏郡太守,五官中郎将长史,左军师,后来更是担任魏公国的尚书仆射,仅次于荀攸。
虽然目前很多谯沛人士和兖州人支持曹祜,但大多数都是之前不得志的一群人,像凉茂、毛玠等人,非是如此。
曹祜再是曹昂的儿子,也比不过曹丕经营多年。而且曹祜到底是孙子,比不上曹祜这个实际上的长子。
凉茂之前是曹丕的长史,虽非曹丕同党,关系也算亲近,因此才会带头为凉茂说话。
曹操没有回答,而是招任览前来。
任览战战兢兢地将事情从头到尾地又说了一遍。
曹丕是否叛乱不好说,但是豢养私兵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不知曹操心思,一时倒是不敢言语。
“诸位说,此事该怎么办?”
此时谁也不说话,曹祜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
终于在曹操将要发怒之时,站起身来。
“子承,你是何意?”
“大父,我以为此事只怕有问题。我虽与三叔接触不多,但看得出他非是能兵变之人。而且单凭两个告发之人,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怎么能说明问题,曹丕的兵打到铜雀台?”
曹操虎躯一震,甚是骇人。
曹祜却并不退缩。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若给一个人定罪,还是要将事情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以为,其一,当派人质询三叔,事情真相,给三叔一个自辩的机会。
其二,派人接管任览粮队,查询是否有铠甲、弓弩之事。
其三,派人羁押成平仓监靳允,查清物资外流之事。
其四,招偏将军贾信回邺。
所有事情,铺开来查,如此也能使人无疑。
我相信,三叔无悖逆之心,也经得起查。”
众人听后,皆是吃惊,没人想到曹祜竟然会为曹丕说话。
曹操突然笑道:“阿福,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写的是为求正道,不惜困于黑暗)事情总要有个是非曲直。”
这时毛玠也道:“龙骧将军之言,颇为有理。三公子是否有罪,犹未可知,还当明察,不能轻易定罪。”
其他人也纷纷谏言,曹操这才决定,由荀攸前去质询曹丕,王图前去接管任览的粮队,而王朗则前往成平仓,查办靳允。
唯一有疑虑的是去见贾信的人。
这时凉茂举荐丞相门下督邢颙前去宣召贾信。
曹操一时也没合适的人选,便同意了此事。
曹祜却是眉头微皱,邢颙此人不简单,历史上是曹植的家丞,却支持曹丕,做了曹丕的太子少傅。
一个偏向曹丕的人去见贾信,有些麻烦。
但曹祜没说什么。
门下督是丞相近臣,又负有协调之责,本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而曹祜拿不出合理否决的理由。
议事很快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出了铜雀台,董昭突然上前追上曹祜。
“公子今日真是大义。”
董昭在曹魏内部,事没少干,九州制,曹操称公,称王都是他先推动的,可官越做越小,与曹丕关系也不好。历史上曹丕上台,只给了他一个将作大匠的职位,哪怕曹丕称帝,也只是在九卿里打转。
董昭不甘心走下坡路,所以从在关中时,就投资曹祜。
此时董昭开口,也是为曹祜扬名。
曹祜自知其意,便笑道:“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仅此而已。”
众人也是频频侧目,对曹祜的感官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