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建安七子
辛十三郎2024-10-13 11:444,357

  

   曹操牵着欧阳雪的手,返身重拾台阶,登上铜雀台。

   曹操把欧阳雪一直带到殿上,在他的王座右边,早己设有一把稍小一些的交椅,椅子虽然小一些,却位于百官之首,与设在曹操左边的三公并列。

   欧阳雪注意看着曹操,经过两天休息,曹操脸色红润,精神饱满,一扫几日来的疲惫、伤怀之情。他的穿戴也与从前不同。

   曹操头戴嵌宝金冠,身着绿锦罗袍,腰佩玉带,足蹬珠履。

   今天的曹操威武庄严,王气十足。

   “各位大臣,诸位将军,建安十二年,孟德东征辽东,梦中得见高山之颠有一铜雀……”曹操顾左右而言他,所有的人不知他意在何为。曹操轻言细语,继续往下说:“此乃吉兆!老夫始命幼子曹植,营造铜雀台。苦心经营三载,铜雀台于今落成。今者风和日丽,老夫有请各位光临台上,与孟德共赏如此之旖丽风光……子建!”

   曹操的幼子曹植,从文臣中应声而出,恭顺地在曹操面前低下头。

   欧阳雪打量着这个“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的才子。

   曹植身材适中,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文静中透出倜傥,尔雅中蕴藏着风流。

   “植儿,听说你写了《铜雀台赋》,”曹操怜爱地看着他的爱子:“何不在此浅唱高吟?”

   “是的,父亲……”曹植双手握在胸前,略一思忖,然后昂起头来,一组组华丽的诗章,从他口中吟诵而出:

   ……

   建高门之嵯娥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休矣!差矣!惠泽运扬!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曹植诵毕,大殿中久久回旋着他清朗、甜美的声音。

   曹操被儿子的赋打动了,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他以手击案,大声叫道:“好!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铜雀台,是我魏之缩影,它能永固否?能乐终古而未央乎?!赤壁一役,魏、蜀、吴三分天下己成定势。魏虽强,然蜀、吴相联,必是我之心腹大患。卧榻之旁,岂容他人憨睡!老夫亲征东吴,意欲一举踏平孙、刘,一统江山。不料孙、刘诡计多端,老夫偏听偏信,致使八十三万人马瞬间灰飞烟灭……此非天不灭孙、刘,是孟德用人失误!轻信了蒋干,杀了蔡帽、张允;误中阚泽、庞统、黄盖之计……痛哉,悲哉!孟德刚愎自用,才引来赤壁之火!这一把火,烧得老夫无地自容……”

   曹操一番话,令欧阳雪既惊讶又感动。这个不可一世的人物,竟然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文武百官的面前,痛陈自己的不是。

   谋士程昱从座席上站起:“魏王,不必自责!赤壁之役,天时、地利、人和,均于我不利。此战虽以我方兵败告终,却并不意味我伐孙、灭刘之结束。换言之,应细察此战之得失利弊,以利再战!”

   曹操听了程昱之言,不禁为之动容。

   张辽起身奏道:“魏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自责多虑!欧阳雪将军护驾有功,你不是说有了欧阳雪将军如董桌得奉先,刘备之有子龙!”

   “文远说得极是!”曹操从王位上站起来,威严地望着文臣武将:“得三军易,求一将难;得数十猛将易,求一智勇双全之帅难!审时度势,我无东吴周都督之人才,更无诸葛之军师,空有百万大军!徒劳也!!回首赤壁之战,往事仍历历在目:先说未雨绸缪,老夫用计,孟德不如欧阳雪将军……”

   曹操面向欧阳雪:“赤壁一役,老夫己然胜卷在握,将军却想到了以防万一,在长江之芦苇荡、燕子滩、松树林各设一千伏兵。仅以这三千精兵,挡住了东吴十万大军,使老夫得己喘息,从容北行!”

   曹操说罢,躬身向欧阳雪致意。欧阳雪慌忙起身,向曹操答礼:“丞相,小将哪是什么未雨绸缪,那是歪打正着!”

   “将军,曹军上下,倘若都能像你如此歪打正着,天下岂不早已平定!哈哈哈……”

   “高祖刘邦得天下时,也曾感叹: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如今,汉之天下,犹如根基己朽之大厦,大厦将倾,安有完卵?尔等可曾想过,铜雀台能永固否?这夜夜笙歌宴舞,能乐终古而未央否?换言之,尔等身家性命、荣华富贵,能长久乎!?”

   众人到此时才明白,曹操一开始王顾左右而言他,到现在才迂回到正题。

   曹操威严地朗朗说道:“赤壁一战,老夫败了,然虽败犹荣!它使老夫清醒了许多,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此战中,只有老夫一人受罚。我己奏请天子,自罚三年俸禄;对有功之人,论功行赏。张辽、许褚、徐晃、夏侯渊听令!”

   四员武将走出坐席,来到曹操面前。

   “尔等晋升为车骑将军,赏黄金千两!”

   “谢魏王!”

   “李典、张郃、曹休、典韦听令!”

   曹操看着这四员大将,一字一句地说:“各位将军,赏黄金百两,追加半年奉禄!各文武大臣,驻外将军以及军卒伍长,均官升一级,赏银百两!随老夫从赤壁回来的四个侍卫,”

   四名侍卫出列:“在!”

   “尔等擢升为校尉,赏银千两!”

   “谢过魏王!”

   曹操授奖,几乎人人有份,欧阳雪觉得最公正的奖励,是那四个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活着回来的士兵。他们得到的奖励,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欧阳雪将军听令!”

   欧阳雪猛然听见曹操在叫他,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转身面对曹操,双拳抱在胸前。

   “小将欧阳雪在!”

   曹操满脸是笑的看着欧阳雪:“老夫己奏请天子,拜你为骠骑将军,封万户侯,赏蜀锦十匹,黄金万两!”

   子豪高声大叫:“骠骑将,万户侯,锦十匹,金万两,哥哥别忘了我。没有我提醒你,你早就中了关羽的拖刀计!”

    

   残阳如血。

   铜雀台上。

   高大巍峨的未央宫,披上火红的晚霞,更加金碧辉煌。

   一轮满月,袅袅婷婷从东山升起,给城关楼阙洒上一层银光。

   欧阳雪望着天上的满月,矗立在平原上的一座座雄关,不禁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千古绝唱。过去,每当他读到这一句时,总会幻想着诗里的意境。想不到今天,他竟然身临其境。

   欧阳雪一时心潮起伏,不能自己。

   宫里宫外,未等天黑尽,点上了大红灯笼;

   殿上殿下,燃起一支支落地的羊皮柱灯;

   大殿的墙上,廊檐柱上,也亮起了一盏盏油灯;

   未央宫四周,燃起一堆堆熊熊篝火。

   大殿正前方,七座烹煮着整牛整羊的青铜大鼎一字排开,二十一支暖酒的巨型大瓮分放两边。

   广场上,十万士兵纷纷围火而坐,烘烤着劳军的牛羊,饮着苞谷米酒,火光映红了他们年轻的脸。

   远远望去,铜雀台上灯火通明,铜雀台下火星万点,地上灯火与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分不清哪儿是天上星星。

   哪儿是人间灯火。

   未央宫大殿上。

   从天而降的轻纱,隔开两边的回廊。

   曹操居上而坐,他身后是一排巨大的屏风,屏风以曹植的《铜雀台赋》为背景,在竖排的黑字上,用金粉绘着一支朱雀。

   屏风一侧,演奏器乐的乐师侍候着,整理着一排排吊在架子上的扁钟。

   曹操的座席两边,各有一只铜铸的怪兽,一屡屡轻烟,从怪兽张开的嘴袅袅外溢,使空气中迷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大殿正中吊着一盏有二十一支火头的大灯。

   明亮的灯光,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

   回廊两边,左文右武分尊卑高低,依次在软垫上席地而坐,每人面前都有一摆放着美味佳肴、时鲜干果的长条木几。

   曹操在他的右边,特为欧阳雪设有一席,与左边的三公席次并列。曹操轻轻咳嗽一声,文武大臣们全都安静了。他一拍手,乐师奏起了音乐,乐曲古朴、庄重,欢快的鼓乐声中,透出王道的尊严。

   曹操举起三角酒樽,巡视一周,高声喊着欧阳雪:“将军,赤壁一战,那周瑜小儿与诸葛老贼,追得老夫落荒而逃,饥渴难耐!凄风苦雨之中,何需说酒,一口水也难以寻觅!老夫曾对将军说,待老夫回到许昌,必带将军到铜雀台,一醉方休!老夫敢说敢当,说到做到,今日将军要开怀畅饮!”

   曹操举杯转向众人,潇洒地吼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一口饮下满满一爵酒,霎时红光满面,他大笑着向众人出示空了的酒爵。

   欧阳雪望着豪爽中透出威严,潇洒中流露庄重,让人不可捉摸的曹操,不知为什么,他的眼睛湿润了……

   酒过三巡,侍者们从青铜大鼎中捞出煮好的整牛、整羊,分割成大块的肉,用托盘盛着端上来;再从瓮中取出滚烫的好酒,装在酒壶里,提上大殿。

   武将们高兴了,在他们眼里,这才是真正的好酒好肉。他们顾不得宴会中的繁文褥节,甩开膀子,从盘子里抓起大块的肉,倒上滚烫的大碗酒,互相吆喝着,大吃大喝。

   文官们斯文得多,用刀切下牛肉,一小片小片的吃着,一小口小口的饮着。与武将形成鲜明的对比。

   欧阳雪吃着三千年前的肉,喝着新酿的酒。

   子豪早已渴了、饿了,不断的催促他快吃快喝,还对他说古代的酒肉比现在的好吃好喝。

    

   曹操捋着胸前的长髯,舒心地笑了:“诸位大人、将军,老夫备有一令人赏心悦目之事,给诸位饮酒助兴!来呀!”

   随着曹操一声喊,从暗中冲上来一群身着古代戎装,手持秦末汉初时期戈、矛的士兵。

   士兵们个个威武雄壮,气宇轩昂。他们很快在大殿正中,面向两厢站成一个圆圈。

   此时,除了大殿中央的吊灯,所有的灯光熄灭,周围一片黑暗,只有那盏二十一支火头的大吊灯,像现代舞台上发出的追光,在士兵们排出的圆圈中,投下一圈亮光。

   贸然,黑暗中响起一声清脆的琵琶声,随即乐声骤然响起。

   欧阳雪从音乐声中,听到了战争中的鼓声、兵器的碰撞声、激烈的马蹄声、士兵的喊杀声……一阵急如暴风骤雨般的鼓点声中,音乐戛然而止,十六个身着全副铠甲的武士,抬着一个巨大的圆盘走到殿中。

   圆盘上蒙着一块红毡,一个背握双剑、娇弱的小女子,站立毡上。

   欧阳雪靠得很近,那小女子身材修长,头发扎成高耸的云髻,几绺青丝吊在耳边,身上穿着白如雪霜的丝衣。

   小女子躬身向曹操施礼,曹操对她温和一笑,指着欧阳雪:“来来来,见过将军!”

   姑娘转身上前,向欧阳雪施了一礼。

   欧阳雪目不转睛的看着姑娘。

   子豪轻轻敲了他一下:“哥哥,你又在想入非非!”

   “子豪,别捣乱……”

   欧阳雪痛得皱起眉头:“你忘了,我们费尽心机来这儿,说不定找的就是她!”

    

   姑娘手一动,扁钟发出金属的乐声,她随着扁钟的节奏,迈开了舞步。两只闪着寒光的剑,缓缓随着她的动作徐徐摆动。

   蓦然,欧阳雪感觉到古朴的音乐有些耳熟,再一听,节奏变快了的扁钟声里,出现了激烈的琵琶声。

   琵琶奏出金戈声咽,铁马嘶呜……这竟然是著名的古曲《十面埋伏》。再看看姑娘的打扮,手上的双剑,她分明就是剑舞《霸王别姬》中的虞美人!

   姑娘脸上露出初见霸王时的喜悦,她用剑,她的舞步来表现她对霸王的爱。

   她扭动着软如柳枝的细腰,抒展起玉洁冰清的双臂,把虞姬与霸王之间的恩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阳雪通过姑娘的肢体语言,看出了她要抒发的喜、怒、哀、乐,并且从她稚气的脸上,能领略她的爱与恨。

   姑娘用她的剑,她的舞蹈,她的眼睛,踏着急如风雨的音乐,表现出霸王被围垓下,大军压境,四面楚歌的意境。

   十六个铁甲士兵,围着她跳起古典的群舞。

   士兵们吼叫着,向被围垓下的项羽、虡姬发出令人心悸的楚声。

   项羽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威风不再,姑娘挥舞着双剑,用剑来表达她的悲怆。

   那两支剑,时而穿云破雾,时而入海戏龙……一生离死别的时刻到了,姑娘在如悲、如诉、如泣的音乐声中,长伸玉臂,把剑挥向她的脖颈……

   灯光熄灭了,全场静得来没有一点儿声音。当侍卫们把殿内所有的灯再次点亮时,姑娘已经退场了。

   在这一瞬间,欧阳雪想起了自己在垓下,亲眼目睹了霸王与虞姬的生离死别!想起霸王临别时所赠的虎符,以及近来发生的事情,故乡朝歌……

    

  

继续阅读:第五十八章 歌舞文姬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白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