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甘露事变:虚构祥瑞和真实屠杀(二)
吴学俊2024-09-18 11:043,404

  二、李训

  十年前,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左相李逢吉与宦官首领王守澄结为盟友,把持朝政,他们重用了李仲言等八位官员和十多位依附的仕人,当时嫉恨李逢吉的人,将这些人统称为“八关、十六子”,即“八个看门的、十六个竖子”。

  看门人之一的李仲言,是肃宗时右相李揆的族孙。当年,李揆风度翩翩,善于奏对,唐肃宗曾经由衷地赏叹说,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阿谀者便美称他为“三绝”。李仲言继承了李氏三绝,如今他的门第更加显赫,当朝左相李逢吉是其堂叔;他体形魁梧,面貌开阔,神情洒落,头脑敏捷,言辞优美,善于揣度人意;他以进士及第,曾任河阳(河南孟州)掌书记,是河阳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和号令升绌之事,从八品,他对经学钻研至深,尤其善于演说《周易》,无人能出其右。

  不过,一如《周易》“否卦”所言,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不当之人阻隔了升迁之路,不利于正直的人保持节操,好运悄然离去,坏事不请自来。李仲言为李逢吉看门时,摊上了一件天大的坏事,他一生的颠仆和冒险也从此开篇。

  其时,左相李逢吉与吏部侍郎李程不和,李逢吉忌妒刻薄,阴险狡诈,而李程个性放荡,滑稽好戏,二人见解相左。

  恰好有一位陈留人,名叫武昭,朝廷罢了他的石州(山西吕梁)刺史一职,下迁为袁王府长史,管理府事。武昭郁郁不满,怨天尤人。李程的族人水部郎中李仍叔借机激怒武昭说,吏部侍郎李程原本建议朝廷授予公官职,但被左相李逢吉阻挠而未果。武昭以为信然,对李逢吉恨之入骨。

  一日,武昭大酒,对饮者是主管东城防务的左金吾卫兵曹茅汇。武昭酒到酣处,自诉平生,很不痛快,不由得说起狠话来,他说,某要行刺李逢吉,把他宰了!此事为旁听者告发,前刺史向左金吾卫扬言刺杀左相,兹事体大,一时朝野震惊。

  当年九月初十,敬宗下诏,命令受理特殊诉讼的御史台、复核地方案件的刑部和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三司会同审判此案。

  审判期间,李仲言面见兵曹茅汇,游说并威胁他说,如果你能指证武昭是与吏部侍郎李程同谋,朝廷有人会保你一命;否则,你就不免一死。

  茅汇断然拒绝,他说,某甘心含冤而死,也不会诬告他人自保,请你自重。随后,他向三司举报了李仲言。

  当年十月二十五日,三司宣判:水部郎中李仍叔造谣生事,贬为道州(湖南道县)司马;长史武昭扬言杀人,处以杖责死刑;兵曹茅汇知而不报,流放崖州(海南儋州);李仲言无端入案干扰审判,意欲陷害吏部侍郎李程,流放象州(广西象州)。

  离京那日,披枷戴锁的李仲言想到别后家中光景,《易经》“丰卦”上六的卦辞涌上心头,不禁悲情难抑,他仰面朝天,端平眼眶,以免泪水溢出,成为看客谈资。

  卦辞说,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空其无人,三岁不见,凶。——高大的房子,有遮阳的棚席,但从外往里看,却空无一人,三年都这样,十分凶险。

  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李仲言的运气又重新回来了。——一年后,喜欢蹴鞠、摔跤和深夜猎狐的敬宗死于非命。

  敬宗性情急躁,待人寡恩,他对一起嬉戏的蹴鞠军将和摔跤力士,动辄除名流放,对一起打夜狐的贴身宦官,稍不遂意就乱棍打出。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八日夜,他和蹴鞠军将苏佐明及宦官等二十八人,先是在宫苑里打夜狐,然后到大殿饮酒取暖,敬宗喝得腹胀,到房中马子上便溺。这时,大殿的灯烛被人吹灭,现场乱作一团,苏佐明等人趁机潜入房中,杀死敬宗。敬宗在位两年,崩于谋杀时,只有十八岁。时任枢密使的宦官王守澄,经与神策军护军中尉魏从简、翰林学士韦处厚等商定,发兵诛杀苏佐明等乱贼,拥立敬宗之弟——江王李昂为皇帝,是为今上。

  大和元年(827年)二月十三日,今上新君即位,下诏大赦天下:天下囚徒,凡死罪者减为流放,流放罪以下者一律赦免。旬日之后,象州流人李仲言得到大赦消息,反而十分平静。他在早些时候,已经卜得了《易经》“解卦”,卦辞说,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利于西南之地,无须别离,返回吉利,如有所动,径直前去,无往而不利。

  李仲言依卦而行,在当年夏秋之交返回东都洛阳。这时,李逢吉已经被朝廷疏远了,他被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襄阳。

  韦处厚有拥立之功,被任命为右相,在朝中主事,与韦处厚同声呼应的有李德裕、李绅(有“锄禾日当午”之诗)和裴度等人,世称“李党”。六年前(821年),礼部主持进士考试,中书舍人李宗闵之婿等人,没有真才实学,凭裙带关系被录取。“李党”举报了他们,李宗闵被贬谪为剑州(四川剑阁)刺史。

  从此以后,李宗闵自结朋党,与李宗闵同气相求的有李逢吉和牛僧孺,世称“牛党”。十九年前(808年),牛僧孺与李宗闵同在制科考试中激烈讽刺朝政,为当时右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所不取,结果引起朝野哗然,以李吉甫罢相结束。

  牛李两党相互倾轧,争斗不已,当时士人官员,即使无心结党,也会被分为党人。

  大和二年(828年),“李党”的中流砥柱右相韦处厚急病而卒。大和三年(829年),也就是李义山从玉阳山上下来那一年,“牛党”首领之一李宗闵与宦官首领王守澄结交,得以入相;大和四年(830年),在李宗闵的力荐下,“牛党”的魁首牛僧孺还朝,今上任其为宰相兼兵部尚书,同年,“牛党”趁裴度多病缺席,将其逐出中央。从此,“牛党”与宦官同车,再掌朝政,李仲言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内心剧动。

  同年,翰林学士宋申锡私下向今上建议解除宦官首领王守澄权柄,今上任命其为宰相。大和五年(831年)春,宋申锡与今上谋诛宦官,苦无依仗,便提拔了吏部侍郎王璠做京兆尹,并向他传达了今上的密诏,王璠却不可靠,转头就把宋申锡卖给了宦官首领王守澄。

  王守澄与时任其谋士的郑注合议,决定先发制人,诬告宋申锡谋反,欲立今上之弟,今上只得下令查办,王守澄打算派二百骑兵立即屠杀宋申锡全家,幸有朝廷反对,才交有司依律调查。一番刑讯,相关人士供称,宋申锡曾派侍从进见今上之弟,表达结交之意。数日后,宋申锡被贬为开州(重庆开州)司马,三年后,他在贬所终老。

  宋申锡平步青云而又犯险被黜一事,给了在野的李仲言很多启发,他推演每一股势力,发现了一个改变青史的机会。

  简要言之:一,一如宋申锡,向今上主张杀宦官,就能平步青云,前提是重回朝廷;二,一如李宗闵,结交宦官首领王守澄就能重回朝廷,即使他骂了宦官二十年,前提是重金交纳;其三,重金是一个大问题,除非能找到一位金主,但正好有一位多金之人在等着他——山南东道节度使李逢吉,他还是李仲言的堂叔。

  李逢吉曾给令狐壳士寄过一首诗,其中一联云,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闲登高台,西望长安,但是前方万山遮蔽,困难重重。——他人老诗多,与令狐壳士和“人世几回伤往事”的刘梦得遥相唱和,直到李仲言南下襄阳。

  李仲言讲解了他的三阶之策,并许诺说,叔叔一生功名,不能消磨在地方,小侄如能位极人臣,定召叔叔还朝。

  李逢吉问,卖掉长安三套四合院够不?

  李仲言大喜说,差不多。——今上勤勉俭朴,人民有所期望,故虽朝廷府库空虚,然市肆物价腾涌,房价连年上涨,有御史讽议说,一个九品官员,把俸禄全部攒下来,不吃不喝五十年,才能买到帝都一套房。

  李逢吉听后皱起眉头,神情随之严肃起来,他说,置地建房,买房卖房,本是高官富贾的游戏,小吏穷民不专一分内之事,无端贪慕他人资财,不应当啊!

  李仲言说,他们只是焦虑罢了,并不是真的没房住,何况故乡尚有祖屋大宅——太史公《报任安书》中有言,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小侄时运不济,不幸流放象州,一时不惧浅陋,潜心推演《周易》,致敬西伯之困,至今小有所成,足以独步学林,小侄拟卖与圣人,博一个青史留名,叔叔以为妥否?

  李逢吉叹道,你叔叔过时了,新君总是喜欢新事物,贤侄不妨先行一试。

  李仲言说,多谢叔叔指点。

  大和八年(834年)夏天,李仲言带着汗牛充栋的乾元重宝去拜访郑注,不久之后,郑注将李仲言引荐给宦官首领王守澄。

  郑注说,王将军,还记得十年前的“八关、十六子”么?

  王守澄问,不都沉下去了么?

  郑注说,李仲言遇赦回京,得其叔李逢吉倾力相助,想浮上来。

  王守澄笑道,李逢吉也有获利回吐的一天。

  随后,李仲言重贿宦官首领王守澄,王守澄将李仲言推荐给今上,他说,郑注医术精微,李仲言易术奥妙,均为不世出之异士,值得一见。

  今上召见了李仲言,听他讲了《周易》,以为天下奇才。当年八月,今上不管李仲言的前科,也不顾大臣的阻拦,任命其为四门助教,从八品上,进宫讲易。

  十一月,李仲言请准改名李训。从此之后,李训就是一位新人,他自己也忘记了那位“八关、十六子”、嫁祸失败流放象州的李仲言。

  大和九年(835年)九月,李训累升为宰相。

  

继续阅读:第十章甘露事变:虚构祥瑞和真实屠杀(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