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的人生都很酷
西风南浦2021-10-28 18:223,087

  01

  之前,时尚集团总裁,被称为“中国时尚女魔头”的苏芒突然宣布辞职,震惊了整个时尚圈和娱乐圈。

  提起苏芒,可能有些朋友还会觉得陌生,但提起中国头号时尚杂志《时尚芭莎》,你一定有印象,就是这本杂志,捧红了一批又一批的流量明星。明星经纪人常常为了能让自家的艺人登上杂志封面而费尽心机。

  如果你不知道《时尚芭莎》,那你也一定听说过每年一次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芭莎明星慈善夜”。这个活动,就是苏芒成功发起的。

  苏芒把娱乐圈的明星都聚起来搞慈善,不但成功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为明星赚足了口碑。每年的“芭莎明星慈善夜”都会引发不小的轰动。谁参加了、谁捐了多少、谁又占了C位等话题都会占据各大网络话题榜,大家也能从中发现很多明星间的微妙关系。所以,在娱乐圈,有不少明星都要和苏芒保持良好的关系。

  苏芒的厉害还在于她的雷厉风行,她从一个小小的编辑爬到时尚界大佬的位子,可想而知她付出了多少努力。

  大学毕业那年,拿着中国音乐学院毕业证书的苏芒想实现自己的作家梦,但没哪家杂志社、报社会要一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在绝望之际,她意外地在北京东单的一个小胡同里,找到了《时尚》杂志社。

  那会儿《时尚》杂志社还在创业阶段,社里总共只有七八个员工,苏芒的实习工资只有两百块钱,没有固定岗位,采编、发行、市场推广,甚至是寄书员,她都做过。

  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她只能用手写稿子,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还因此落下了严重的颈椎病。

  入行两年后,苏芒成了《时尚》杂志的广告销售。

  “我确实从没想做销售,是公司当时没钱,逼着我做。因为老板说想做好杂志,是需要很多钱的。我觉得也对啊。我做销售的时候也没有痛苦,我不是拧巴的人,我属于做一行爱一行的人。”她后来回忆道。

  她除了不怕挑战和吃苦、认准的事会拼了命死磕之外,还对自己要求特别高。

  在1997年,每月只有八百元工资的苏芒,就跑去北京王府井,买了一个价值五千七百元的LV包包,成为身边人群中唯一拥有奢侈品的人。

  苏芒从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时尚》杂志社,到2014年升任时尚集团总裁,再到2018年掌管时尚集团十本杂志、在四十二家企业任职,每天光鲜靓丽地出席各种活动,跟明星大佬共进晚宴,苏芒的人生可谓一路开挂。

  这样的人生酷吗?

  可以说是非常炫酷了。

  然而,本可以继续牛气走下去的苏芒,却在人生的巅峰期选择辞职。原因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认为她离开了自己的主场,人生会就此暗淡,为什么要抛弃如此炫酷的人生,离开人群,回归平淡呢?

  下面,我要讲第二个故事。

  02

  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佳。

  佳之前是国内某知名教育集团(对,就是你给孩子报班学英语的那个)的职业经理人。

  因为工作需要,她常年辗转于各地。这种辗转,不单单是出短差,她经常在北京待半年,下半年就去哈尔滨了,过几个月可能又要去上海住一段日子。

  这在普通人那里肯定是受不了的,但在佳这里,她倒没有抱怨,曾经还因为不能常去国外出差而生气,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多出去看世界的机会。

  她还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去纽约出差时的场景——一边在第五大道上狂奔,一边急火攻心:妈呀,快没时间了,我还没有完全记住这个城市,没有完全探索清楚就要离开了,这太让人抓狂了!

  就这样一个踩着这个世界的鼓点走在行业尖端的女子,却在三十岁那年辞掉了百万年薪的职位,安心做起了家庭主妇。

  这个决定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她自己也未曾预料到会有这样一天。

  曾经她还狂妄地嘲笑过为家庭牺牲的那些女人,觉得她们选择回归家庭,就是对外面世界的惧怕和退缩。家务事有什么难做的?不像金融那么高端大气,也不像艺术那样高深莫测。

  结婚、生孩子、做主妇,这些都不在她三十岁的人生预设里,按照她之前的人生轨迹,她应该是挣着大钱,踩着高跟鞋,在世界的巅峰一览众山小来着。

  然而现实是,这些不曾出现在她预设中的场景,都成了现实,她为了自己的宝宝和家庭,脱了高跟鞋,成了一名家庭主妇。

  那个曾经“无法回家”的人现在成了“深度宅”,能网购解决的,绝对不出门一步。出门旅行?不存在的,还是窝在沙发里更舒服。

  那个曾经每天靠外卖解决温饱的她,竟然变得很爱做饭。洗菜、切菜、做菜,一顿饭恨不得要做上三个小时。

  我问过她,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突然放弃炫酷的人生去做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佳说:“我也是在有了宝宝以后,才开始体会到人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的。那些看起来很酷的人,可能只是内心很可怜的孩子。生命这件事,只有在被人需要的时候,才更有价值。有些事情,我清楚自己做不到了,也就不再犯傻;有些事情,我知道远比我想象的重要,于是就开始努力了。”

  现在的佳,不再是什么职业经理人,也不是什么合伙人,她摘掉了所有的头衔,成了一个会洗衣、做饭、陪孩子玩的妈妈,一个为家庭提供有力支持的妻子,一个陪伴父母的女儿。

  或许这些,比起征服世界,对她来说更重要。

  03

  一次饭局上,我认识了一个九〇后的投资人,他年纪轻轻就参投了国内几个知名的项目,让人觉得厉害到有些神奇。

  饭还没吃一半儿,他起身跟大家打招呼致歉,说买了飞北海道的机票去看雪,赶飞机要提前走一会儿。

  等我们饭局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在北海道泡温泉了。

  曾经我以为这才是“炫酷”的人生啊:去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爬山、去潜水、去西藏、去南极,怎么不一样怎么折腾,这才叫酷。

  后来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去过了一些地方,走过了一些路,见过了一些人,才发现,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酷。

  打耳洞、跳伞、蹦极、潜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其实都是很平常,只要想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甚至一个周末就可以完成的。

  然而就是这种平常到和吃饭睡觉一样的事,之所以被吹捧为“炫酷”,表达的也不过是对当下稳定生活的不满,是人想使劲儿折腾一下打破平静的冲动。

  但这种折腾和“炫酷”,对改变我们生活的现状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就像苏芒和佳,所有人都觉得她们辞职前的人生才算精彩,她们自己却更喜欢之后的人生。

  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其实对生活的理解都不同。

  二十多岁的时候,“炫酷”可能意味着去爬“珠峰”、骑行川藏线、坐着经济舱去拉斯维加斯、为了省钱睡青年旅社、和不认识的男女青年挤在一起拿着一瓶小啤酒胡吃海塞……

  三十多岁的时候,“炫酷”可能意味着升职加薪、在几环买了房子、又换了辆怎样的车、家庭稳定幸福,偶尔还能全家出国玩一圈儿……

  四十多岁的生活,“炫酷”可能意味着明白事业和家庭都是人生的权重,没有孰轻孰重。

  之前《无问西东》里,米雪饰演的母亲说的一段话,红遍网络,直戳人心。

  她对自己的儿子说: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所以我觉得,能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生,就是很酷的人生。

  回到之前的问题,现在的苏芒,站在事业的巅峰,感受到了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她能毅然割舍下旁人难以放弃的名利,回到母亲的病榻前陪伴,这就很炫酷。

  可怕的是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想要不一样的人生,实际上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难道那些迷茫的日子就不值得珍惜吗?

  其实不用非要把人生扩大到阶段性的层面来解读,因为每个阶段都是由每天组成的。

  如果你今天想吃草莓,你遵从自己的意愿吃到了,那谁又能说这不是很酷的一天呢?

  生活总是自己的。

继续阅读: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人生需要高级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